猪油卫生标准 【GB 10146—198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89-01-11批准 1989-07-01实施
1 标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猪体脂肪经加工熬制成的市售熟猪油的卫生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经兽医卫生检验认可的生猪的新鲜、洁净的板油、肉膘、网膜或附着于内脏器官的纯脂肪组织,单一或多种混合炼制成的食用纯洁猪油。 2 引用标准 GB 5009.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3 感官指标 感官指标见表1。 表1
凝固时色泽、组织状态 |
白色或带微黄色泽,组织细腻,呈软膏状 |
融化时色泽、透明度 |
微黄色,澄清透明 |
气味及滋味 |
有猪油固有香味及滋味 |
4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见表2。
项 目 |
指 标 |
酸价(mgKOH/g) ≤ |
1.5 |
过氧化值(meq/kg) ≤ |
16 |
丙二醛(mg%) ≤ |
0.25 |
折射率(40℃) |
1.458--1.462 |
5 检验方法 5.1 丙二醛: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猪油中丙二醛。 5.1.1 原理: 猪油受到光、热、空气中氧的作用,发生酸败反应,分解出醛、酸之类的化合物。丙二醛就是分解产物的一种,它能与TBA(硫代巴比妥酸)作用生成粉红色化合物,在538nm波长处有吸收高峰,利用此性质即能测出丙二醛含量,从而推导出猪油酸败的程度。 5.1.2 试剂: 5.1.2.1 TBA水溶液:准确称取TBA(瑞士产品)0.288g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如TBA不易溶解,可加热至全溶澄清,然后稀释至100mL),相当于0.02M。 5.1.2.2 三氯乙酸混合液:准确称取三氯乙酸(分析纯)7.5g及0.1g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分析纯)用水溶解,稀释至100mL。 5.1.2.3 丙二醛标准储备液:精确称取1,1,3,3-四乙氧基丙烷(E·Mesck97%)0.315g,溶解后稀释至1000mL(每毫升相当于丙二醛含量为100μg),置冰箱保存。 5.1.2.4 丙二醛标准使用液:精确移取上述储备液10mL稀释至100mL(每毫升相当于丙二醛量为10μg),置冰箱备用。 5.1.2.5 氯仿(分析纯)。 5.1.3 仪器: 5.1.3.1 恒温水浴箱; 5.1.3.2 离心机2000r/min; 5.1.3.3 72型分光光度计; 5.1.3.4 100mL有盖三角瓶; 5.1.3.5 25mL纳氏比色管; 5.1.3.6 100×13mm试管; 5.1.3.7 定性滤纸。 5.1.4 操作方法: 5.1.4.1 样品处理:准确称取在70℃水浴上融化均匀的猪油液10g,置于100mL有盖三角瓶内,加入50mL三氯乙酸混合液,振摇半小时(保持猪油融溶状态,如冷结即在70℃水浴上略微加热使之融化后继续振摇)用双层滤纸过滤,除去油脂、滤液,重复用双层滤纸过滤一次。 5.1.4.2 准确移取上述滤液5mL置于25mL纳氏比色管内,加入5mL TBA溶液,混匀,加塞,置于90℃水浴内保温40min,取出,冷却1h,移入小试管内,离心5min,上清液倾入25mL钠氏比色管内,加入5mL氯仿,摇匀,静止,分层,吸出上清液于538nm波长处比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5.1.5 计算: 5.1.5.1 标准曲线制备:用标准丙二醛浓度分别为1μg、2μg、3μg、4μg、5μg作上述步骤处理,根据得出吸光度读数作标准曲线。 5.1.5.2 样品测出的吸光度读数,从标准曲线求出相应浓度A,然后按下式计算: 丙二醛含量(mg%)=A/10 式中:A——猪油的相应浓度。 5.2 酸价、过氧化值: 按GB 5009.37执行。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防疫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广州市卫生防疫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连斌。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