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三十六计”有人曰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总结,何人所撰已难确考。虽自上世纪中期发现最早版本至今不过半个世纪,但此语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即现。《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如今民间哪怕三岁黄口小儿亦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之语,可见流传之广,影响之深远。
正因未知原著者是何方神圣,后人也就无所顾忌,街边书摊《商战三十六计》、“考研三十六计》、“升迁三十六计”、《泡妞三十六计》等等满目皆是。本老倌自忖法不责众,因此不惧得罪圣人侵犯版权,也杜撰他个《养猪三十六计》消遣消遣。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兵法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意则防备得十分严密周全,往往容易松懈大意,司空见惯的事情就不会引起怀疑。这里阳是指公开、暴露,即表面的东西。阴指隐蔽、机密,即实质性的内容。
养猪案例 养猪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种猪的引进,但在引进的过程中隐藏着一个重大的风险,这就是引进种猪的同时伴随着引进新的病源。 所谓新的病源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自已场内倘不存在的病源;二是场内本来存在的病源,但由于原有猪群对该病源产生了抗体,而引进的猪群也有同一种病源,引进猪群也对该病源产生了抗体;只是该病原是两种不同的血清型,在没有互相交叉感染的情况下各自相安无事。 对于很多种疾病的不同血清型的病源,猪群原有抗体是不足以防护的。而这些病原在原有猪群中因各自都产生了坚强抗体,所以相安无事;当这些变异病源随着种猪引进来到新猪场,感染新猪群,或者原猪场不同血清型的病原感染引进种猪时,其风险可能不亚于引进新的病种。 为防范这一类风险,人们通常采取的方法是:新引进猪群与原有猪群分开两地隔离饲养两至三个月,观察是否有潜伏病源,因一般病源潜伏期很少能超过这个时间的,甚至通过运输应激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会很快表现出来。对付属于同种但属不同血清型的病原,我们可以在新猪群隔离饲养观察一段时间后(一般在三十到四十天),把原来猪群中的少量猪只和部分新猪群接触混养,仔细观察三十到四十天,排除较大的风险,或对于产生的风险进行可以控制的评估后,新引进猪群就可以移入猪场饲养了。 鉴于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对于病原检测繁琐且费用较高,又不十分可靠的情况下,这种“瞒天过海”的隔离饲养,在目前的条件下也许是防范引进种猪同时引进新病种的比较有效的办法。 作者:老猪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