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宋体][color=#000000]中国的饲料行业简单的划分,分内资、外资企业,外资企业的人力资源我认为前提条件是如何完成本土化。作为民营饲料企业,也摆脱不了中国的官本位思想,中国人崇拜权威,畏官是根深蒂固的。随着西方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传入中国,通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思想的解放,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被企业所认同。但我们多年的计划经济和文革的冲击,具有新思维的现代人力资源是不能满足我们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饲料工业,是中国很少的在市场经济中发展起来的行业之一,他们对市场经济具有较好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同时也不可能摆脱中国大环境的影响,所以如何在行业的不同发展时期,调整自己的人才结构类型,找到适合自己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是保证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有学者认为饲料工业要经历四个发展阶段,一是起步阶段,如我国的八、九十年代,靠起步早,经济短缺、胆大得到快速发展,有位老板说那时只要有制粒机,就象印钞机;二是推销阶段,我国目前正处于此阶段,推销作用很大。三是商业营养师阶段,台湾、日本饲料工业正处于这阶段,商品饲料主要靠选料、配方和服务赚钱,我国部分地方正在向这个阶段过渡。四是期货阶段,当饲料工业发展到无任何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的时候,赚钱主要靠期货,比如现在的美国。那么在不同的时期,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是不一样的,任何企业的发展人才是根本、前提,如果不能在不同的时期配置合理的人才类型,必然要制约企业的发展。[/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当我国饲料工业出在初级阶段的时期,我们的人才要求比较低,当时计划经济的氛围很浓,我们很难找到比较高层次的人员进入,只有少量流入民间的,其中很多自己做了老板,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就组成了八、九十年代成长起来的饲料行业老板。同时这一时期饲料需求大,要求低,所以大量的工人干部成长起来,成为了这一时期人力资源的独特风景线。[/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在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早期,一批具有远见的老板,不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充分感觉到了社会的变化,那就是大量的国有企业不景气,饲料行业已经逐渐走出了短缺经济时期,竞争的加剧和对产品要求的提高,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了。各种时机的汇集,奇迹就产生,他们大量引进国有企业人才,这些人在国营单位多年的工作,带来了企业的管理经验和各种制度,和他们在大企业锻炼出来的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经验,这些都是当时私有经济所迫切需要的。做的好的企业就成长为了今天中国饲料行业的领先者,其他的就被远远的摔在了后面,或者被淘汰。同时小平同志说的窗子打开了,新鲜空气进来了,但苍蝇也飞进来了,那就是大企业形成了比国有企业还国有的一些弊病,制约了今天企业人力资源的梯队建设。影响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难以和外资企业抗衡,可能在量上能超越,但在质上很难,外在表现就是形不成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忠诚度及企业的持久竞争力。[/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在二阶段的后期,上述的问题更加显现,目前我们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观念还停留在行业的起步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时期。在早期企业担心的问题是产品如何生产出来,产品如何做配方才赚钱,怎样才能把帐算清楚,所以很多民企就挖外资的配方师,给高薪买房子。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出现了大量的各种技术型的总经理。但现在企业处于全球经济的产能过剩,商品的同质化时期,对外如何把产品卖出去,如何把握市场的脉动,找准市场的需求点,对内如何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就需要大量懂管理懂市场的新型人才做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但我们很多企业,就是行业的领先者也未能深刻认识到这点。[/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我想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饲料工业会全面进入商业营养师阶段,但我们很多企业第二阶段的人才需求都没完成,如何适应新时期的需求,这就是我们的人力资源干部和企业的领导者必须要面临的问题。企业必须培养管理导向和市场导向的干部,作为人力资源的培养方向。解决企业人才的近亲繁殖和复杂人际关系下的奴才型干部。[/color][/font]
[[i] 本帖最后由 marsyao 于 2008-5-24 14:53 编辑 [/i]]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