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城疫(ND)是危害养鸡业的最主要禽病之一。西方发达国家采用扑杀强毒感染群为主的方法,已基本控制了本病。而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强毒感染的普遍存在,尚不可能采用扑杀为主的策略,免疫接种目前仍是控制ND的主要方法。但近年来,免疫鸡群爆发新城疫的案例时有发生,为什么在使用了多次免疫后仍然不能阻止ND的发生呢?笔者就造成ND免疫失败的原因作一综合分析。
1.疫苗质量问题
合格的疫苗是保证免疫成功的第一步,没有合格的疫苗则一切措施都将成为空谈。疫苗的质量问题一般产生于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是疫苗生产环节。制造商是否具备标准的疫苗生产毒株,是否采用SPF胚生产,是否具有安全的生产环境和先进的生产工艺等等。当然作为疫苗的使用者,不可能完全了解商家的所有信息,但可从GMP认证、企业规模、行业内信誉度、客户反馈等方面综合判断;其次是疫苗的保存运输环节。活苗一般要求0℃以下保存,长途运输过程中能否保证疫苗一直处于要求温度范围内,储存疫苗的冰柜是否有过断电情况等;最后是疫苗的使用环节。冻干苗以制造商提供的稀释液稀释,未提供的按疫苗说明选用稀释液,一般要求不能含有漂白粉类消毒剂、重金属离子,常采用注射用氯化钠溶液稀释。冻干苗稀释后应在规定时间内用完,尤其是夏季,避免阳光直射,高温高热将加速活苗效价的降低,影响免疫效果。
2.免疫程序问题
ND疫苗的免疫程序因场而异,但制定免疫程序的原则是不变的,主要参考因素有母源抗体水平、疫苗种类、区域的疫情等。
2.1首免日龄的确定
ND的首免日龄应根据母源抗体的高低来确定。若雏禽母源抗体过高,影响头两周内的活疫苗接种效果。若过低,在接种疫苗后产生保护作用的时间里会有一段安全空白期。若参差不齐,则无法确定统一的首免日龄。因此,均匀的母源抗体(来源于同一批种禽的同一批种蛋孵化,所用的免疫程序、疫苗的品种、批次、厂家一致,接种剂量途径一致),更有利于制定合理的首免时间。
2.2 疫苗种类
ND活疫苗可分两大类:缓发型和中发型。中发型毒株因毒力较强仅适用于有基础免疫的禽接种,缓发型毒株的毒力也不尽相同。滴鼻、点眼和浸嘴等接种方法常用于缓发型疫苗,中发型疫苗通常需要翼翅划种或肌肉注射。不同疫苗毒株刺激产生抗体的能力不一,毒株的毒力越强,则产生的抗体水平越高。由于鸡的免疫器官发育成熟一般需要数周时间,一些毒力较强的疫苗株常会给雏鸡造成严重的接种反应,即使是Lasota这样的缓发型弱毒株也曾有给1日龄雏鸡造成14%发病率的报道。因此,从安全角度考虑,雏鸡初次免疫宜选择毒力较弱的疫苗毒株。在初次免疫后一段时间,再进行第二次免疫,能出现强烈的免疫应答反应,抗体水平有较显著提高。二次免疫可选用毒力相对较强的疫苗毒株,这样产生的免疫反应更强。
ND油乳剂灭活疫苗的毒种包括Ulster2C、B1、Lasota、Roakin及几种强毒,虽然毒力大小不同,但仍属于一个血清型,在免疫保护力上差异不大。灭活苗与活疫苗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储存比活疫苗容易;1日龄免疫不受母源抗体影响;免疫鸡副反应非常小,可用于不能接种活疫苗,特别是有并发病原感染的鸡;可刺激产生很高水平的保护性抗体并可持续较长时间。鉴于ND灭活苗有以上活苗不可替代的优点,因此,在某些场为了节约疫苗成本和减少劳动强度而全部采用活苗免疫的方法是错误的。
2.3 加强免疫时间的确定
不管是ND活苗还是灭活苗,一次免疫均不能使鸡只终身受保护,因此需要加强免疫以提高鸡群的抗体水平。由于影响免疫的因素众多,因此各场各批鸡加强免疫的时间不能一概而论,必须根据当前鸡群的抗体水平来确定,在鸡群HI滴度4log2以上时具有免疫保护力,如果HI滴度多在3log2以下,应立即对鸡群免疫。II系苗的免疫效价在4log2-7log2之间,I系苗在5log2-8log2之间。如果鸡群的HI抗体滴度有的低于3log2,有的高于8log2,则表明野毒存在,应立即免疫接种;如果平均滴度在7log2以上,则说明鸡群已耐过,不必再免疫。抗体监测时间一般是弱毒苗接种后15-20天,灭活苗免疫后30天进行。抽样鸡群数,小群采样比例3%-10%,大群采样0.1%—0.3%。因此,坚持抗体监测制度,不盲目凭经验进行加强免疫,是防止免疫失败、确保免疫效果的必要条件。
2.4 不同疫苗之间的干扰
疫苗之间的相互感染主要是指活苗之间,如做传染性支气管苗后7到10天不能做新城疫苗,做传染性喉气管苗后7到10天不能做新城疫苗等,由于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而相应的饲养条件不能跟上,因此免疫接种成了对硬件不足的一个补充,特别是蛋鸡、种鸡在育雏阶段,由于接种的疫苗种类繁多,无法保证不同疫苗之间的有效的间隔时间,因而常出现接种后副反应严重或产生的抗体滴度低等情况,引起免疫的失败。不少疫苗生产厂家为了减少鸡群的免疫次数,致力于开发联苗,部分已进入市场,常见的有新城疫-传支二联弱毒苗,联苗减少了对鸡只的刺激,降低了免疫的工作强度,但免疫效果仍没有单苗免疫效果确实。若采用灭活苗免疫,则就不存在不同疫苗间的干扰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不同品种的灭活疫苗免疫时间间隔不长,那么两次注射的部位不能在鸡只的同一位置,避免了连续刺激造成伤残和机体对疫苗的吸收。
3. 免疫方法问题
免疫方法是免疫计划的实施,根据疫苗的特性可选择不同的免疫方法,常见的免疫方法有饮水免疫、注射免疫、粘膜免疫(喷雾免疫、滴眼、滴口、滴鼻)等。喷雾免疫省工省时,适用于较大的鸡场,对NDV这种对呼吸道亲嗜性的疫苗效果很好,但也容易引起鸡群的应激,尤其容易引发慢性呼吸道疾病。雾滴大小、稀释液用量、鸡舍的密封程度、温度、湿度等原因需综合考虑,任何一个因素超出控制范围都有可能引起免疫失败。注射免疫主要是用于NDV的油乳剂灭活苗,此法工作量大,但免疫确实,除非出现人为的漏免,此外,还应充分考虑免疫接种剂量的准确性,在连续注射一定鸡只数后切记校准射器刻度和更换针头。滴口、滴鼻、滴眼这三种免疫方法在NDV弱毒苗免疫时使用广泛,此法中的关键点有以下几个:a)采用专用稀释液或生理盐水,不能随意的在稀释液中添加抗菌药物;b)稀释疫苗的滴瓶必须有准确刻度,保证滴头每滴均匀(0.03ml/滴);c)滴眼免疫时,待鸡眨眼且疫苗已均匀分布与眼球表面后方可将鸡只放入鸡笼,切记过分追求速度导致免疫剂量不准确。
4. 药物干扰
各个养殖场按防疫的要求,在定期开展消毒及预防性投药,但当有免疫实施时,应慎重考虑,对于氯霉素、磺胺类药物,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在免疫期应禁止使用,作细菌活疫苗免疫时,禁止投任何抗菌药物,作病毒活疫苗免疫时,禁止投抗病毒类的中药或化药,且活苗免疫当天及前后一天不能作带鸡消毒。
5.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干扰
一些能够产生免疫抑制的病原也可不同程度地降低ND疫苗的免疫反应。有研究表明,蛋鸡和肉鸡出壳后饲养在有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污染的环境里,会出现对ND疫苗接种的免疫抑制,表现为ND HI抗体效价降低。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病原还有:马立克氏病毒、淋巴白血病病毒、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呼肠孤病毒、传染性贫血因子等。为了有效地控制ND,必需加强免疫监测,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制定出合理的免疫程序。
6.
鸡群健康及应激因素的干扰
6.1 饲料中营养含量不足(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脂肪等):特别是对雏鸡来说尤其重要,一般情况下一月龄内的小鸡是免疫系统逐渐健全的一个过程,如果在这时期饲料品质不强或配比不合理,极易引起免疫器官发育不全,导致免疫缺陷。
6.2 应激:机体在应急的情况下会产生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导致体内免疫细胞减少,这种情况势必影响抗体的生成,结果可造成免疫失败。此外,鸡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免疫细胞的分裂和生成;密度过大、病毒性肠炎的存在、慢呼的长期存在,都可引起免疫缺陷,导致免疫失败。
综上所述,导致ND免疫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对ND的防控,需从各个方面着手,建立有效生物安全屏障,有效的管理,有效的制度,使免疫的整个过程都在可控范围内,随时监督,及时纠正,才能最大限度保证ND免疫的有效性,减少免疫失败发生的几率。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