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副猪嗜血杆菌病
●细菌分型
副猪嗜血杆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按血清分型方法,可将副猪嗜血杆菌分为15种血清型,各血清型之间的致病力存在极大的差异,其中血清1、5,10、12、13、14型毒力最强,患猪归于死亡或处于濒死状态。血清2、4、8、15型为中等毒力,患猪死亡率低,但出现败血症状,生长迟滞;血清3、6、7、9、11型感染猪后没有明显临床症状。
在一个给定的地区或猪场,清楚地知道最流行的血清型对于有效控制该病至关重要。即免疫注射的疫苗的菌株与本猪场致病血清型一致,才有好的免疫效果。
●临床症状
副猪嗜血杆菌影响从1周龄到4月龄的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临床症状取决于细菌毒素损伤的部位,包括发热、食欲不振、厌食、反应迟钝、呼吸困难、疼痛(由尖叫推断)、关节肿胀、跛行、可视粘膜发绀、侧卧。
可见浆液性和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物,包括腹膜,心包膜和胸膜,尤其是腕关节和跗关节。副猪嗜血杆菌也可能引起急性败血症,在不出现典型的浆膜炎时就呈现发绀、皮下水肿和肺水肿,乃致死亡。猪场表现为混合感染:蓝耳病+副猪或圆环病毒+副猪。
细菌不可怕关键是细菌产生的毒素,对实质性器官和微循环的损伤和破坏。
●治疗
发病后治疗效果差,淘汰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可以用敏感抗生素控制细菌,但药物对细菌毒素无效。要靠机体自身的抵抗与耐受。去年至今,发病猪的死亡,不是疾病本身造成,而是用药量过多或药量过大,导致肝肾等器官负荷过大,加之细菌毒素,实质性脏器衰竭而死亡。
治疗原则:选用敏感抗生素脉冲式给:药全栋饮水3天或敏感抗生素,注射3次,1次/天。
●环境控制
①产房、保育小单元周转,全进全出,熏蒸消毒;
②有效温度,尤其注意温差;
③空气质量;
④减少各种应激;
●产房保健方案
产房适时保健:仔猪第一次:10—12日龄,第二次:18—25日龄,
药物选择:
①
速可生(韩国LG,),
②
②速解灵(美国辉瑞);
③
③噻福龙(河北远征),
④
④左氧氟沙星(新奇/洛阳慧中),
⑤
●保育保健方案
(1)人用注射头孢曲松钠100g/T+氨基维他400 g/T,连用5天; (2)98%环丙沙星(水溶性)150g/T+氨基维他400 g/T+白砂糖5000g/T,连用5天; (3)98%阿莫西林(水溶性)500g/T+氨基维他400 g/T+口服葡萄糖3000 g/T,连用5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