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仔猪白痢病又叫仔猪迟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10~30日龄以内的仔猪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但病愈后严重影响仔猪生长发育,并容易继发其他疾病。临诊上以下痢、排出灰白色粥状粪便为特征。剖检主要为肠炎变化。仔猪白痢在我国各地猪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养猪业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病原 病原菌为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经消化道感染而发病。大肠杆菌是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细菌,有各种血清型。本菌属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无芽孢、有鞭毛、能运动、两端钝圆的短杆菌。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内的常在菌群,大多数无病原性。幼畜出生后不久,肠道中就有大肠杆菌存在,并终生寄居。正常情况下不仅不引起疾病,而且还能合成维生素B等物质。只有一部分“致病性大肠杆菌”才引起动物发病。
引起仔猪白痢的大肠杆菌血清型,主要是O8:K88,O5:K88,O60,O115,O141,O147血清型,有的地方与仔猪黄痢、猪水肿病的血清型相同。
发病特点 本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但在冷暖交替、气温突变、昼夜温差大、环境潮湿时易发病。每当气候突然变坏,如下大雪、寒流等时,发病数显著增多。发病日龄多集中在10~30日龄,偶见30~40日龄的仔猪发病,1窝仔猪中陆续或同时发病。有的1窝仔猪内发病多,有的发病少或不发病。环境卫生差时,饲料搭配不当、品质不良时,发病也较多。母猪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如圈舍潮湿阴寒、缺乏垫草、粪便污秽、温度不定等;饲料品质差、配合不当、突然更换饲料、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母猪泌乳过多、过浓或不足等等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增加严重性。
临床表现 仔猪体温不高,拉粘液状白色或灰白色粥状带腥臭味的稀粪。随着病势加重,病猪精神不振,被毛无光,食欲减退,渐消瘦,堆叠伏卧,眼结膜和皮肤苍白,表现口渴、不吃奶。一般病程5~6天,少数病猪可拖至2周以上。恢复的猪生长发育不好,常成僵猪。有的并发肺炎,大约有10%的死亡率,高的可达50%以上。
剖检变化 胃肠卡他性炎症。胃内常积有多量的凝乳块。
细菌学检查 必要时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血清型鉴定。
日常预防措施
1.给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提供合理的营养,确保母猪产后食欲旺盛、泌乳量高。
2.母猪生产时,接产员要保证无菌操作,产仔后母猪栏圈要保持清洁干燥,防止乳头污染,不让仔猪吸吮不洁乳头。
3. 给仔猪提供适宜的环境。仔猪初生时要注意保温工作,环境要保持卫生、干燥,并保持每周消毒 1次。仔猪出生后,在喂乳前,要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做好母猪乳房消毒工作,并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2~3毫升喂仔猪。然后再喂初乳。以后每隔3~5天用0.1%高锰酸钾溶液自饮。当母猪产后无乳、少乳或产仔数过多时,要及时做好仔猪的寄养工作。
4.加强对仔猪的各项管理。仔猪生后12小时剪牙。仔猪生后口服有益活菌制剂或口服抗生素,每天2次,连用3天。生后3天补铁150毫克、硒1毫克,15日龄时重复1次,用量加倍。仔猪3日龄后开始补水,在补水中加入酸制剂。仔猪7~8日龄开始补料,可同时在饲料中加入酸化剂及活菌制剂,也可单独在饲料中加入一些抗生素。
治疗 治疗仔猪白痢的药物和方法较多,要因地、因时而选用。
1.磺胺脒0.5克,调成糊状喂仔猪,每日2~ 3次。
2.每头仔猪一律口服0.1%亚硒酸钠1毫升。给所有腹泻仔猪补液,按每千克体重20~30毫升计。可同时在液体中加入敏感抗生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阿托品等。
3.给仔猪后海穴注射左旋咪唑,用做免疫增强剂,按每千克体重10毫克计算用药量。
4.可每头仔猪用木炭末8~15克,或明矾 5~10克兑水,胃管灌服,每日1次,连用2~3天。使用矽炭银、活性炭、调痢生和促菌生、补充硫酸亚铁或硒、埋线疗法等等,以收敛、止泻、助消化。配用土霉素等抗生素,效果更好。土霉素用量为1克,每天2次。
5.选一些中药组方施治,效果也很好,例如以黄连、黄芩、黄柏、白头翁为主药,配加神曲、麦芽、黄芪、红花、甘草、大枣、陈皮等。又如白龙散、大蒜甘草液、金银花大蒜液等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