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讯 记者从市疾控中心获悉:清明前后是河豚鱼的旺汛期,也是河豚鱼中毒事件高发时期。近年来我市河豚鱼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而目前对河豚鱼中毒还没有特效解毒剂。为此, 食品专家提醒市民,勿“拼死吃河豚”。
我市近海河豚鱼资源也比较丰富,个别品种毒性还比较强。专家指出,每年3-4月份,河豚从海洋回游到长江下游地区产卵。此时的河豚皮下脂肪含量最高,肉质鲜美,但体内却含剧毒。河豚所含毒素主要聚集在内脏、血液、皮肤、鳃等处,以生殖器官和肝脏所含毒素最多,2-5月卵巢发育期间毒性最强。河豚毒素是目前自然世界发现的最毒非蛋白毒之一,其毒力相当于氰化钠的1250倍,一粒河豚鱼籽的毒性足以让几十人丧命,而且毒性很稳定。加入酸或加热都很难破坏,通常100℃高温加热4小时有可能减弱毒性。河豚毒素是强效呼吸抑制剂,会使动物呼吸突然停止。它还有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作用。现在很多市民认为人工养殖的河豚没毒,可以随意吃,其实不然。养殖的河豚鱼毒性比海洋生长的要小,但不排除含毒素可能。
疾控专家指出,如果误食有毒河豚,最快十几分钟就有反应。中毒者出现舌尖麻木、恶心呕吐,随后发展为四肢、骨骼肌肉麻痹,进而出现行走困难,发声、呼吸困难,最后出现呼吸中枢神经中毒症状。如抢救不及时,中毒后最快可在10分钟内死亡,最迟4-6小时内死亡。一旦出现中毒的早期症状,应马上送医院。其间最重要的是保持呼吸畅通,家人可为患者人工呼吸。一般中毒8小时后未死亡者,多能恢复。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