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35|回复: 1

种猪群的营养需求和管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9 18: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许多生产者会设定一个在最低生产成本下每周断奶优良仔猪数作为目标。在这种情况下,配种母猪数量就成为影响每周断奶仔猪数的一个最重要因素(相对重要性达到60%)。所以,它比其它任何因素(产仔率、窝产活仔数、活仔死亡率)加起来都要重要——如果母猪配不上种,那么其它因素基本上就没有意义了。繁殖性能最大化是确保达到每周断奶仔猪数目标的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在繁殖性能最大化的过程中,营养和管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有许多繁殖性能指标都受到营养的影响:
1.断奶后7天内再发情的母猪比例:
a.
初产母猪>85%、经产母猪>90%为非常好;
b.
可分别达到90%95%的目标。
2.每头母猪每年产窝数:
a.
>2.2
窝为非常好;
b.
可达到2.4窝的目标。
3.受胎率
a.
小母猪>80%、母猪>90%为非常好;
b.
可分别达到90%95%的目标。
4.仔猪的断奶体重
a.
21
天断奶:
i.
>5.5
公斤为非常好;
ii.
可达到6.4公斤的目标。
b.
28
天断奶:
i.
>7.3
公斤为非常好
ii.
可达到8.2公斤的目标

还有其它一些因素也受到营养的影响,但以上所列出的几项是最易见的。例如,这里并没有包括淘汰率,因为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淘汰的目的是否是对遗传品种进行改良。如果品种改良是工作重点,那么淘汰率应该在40%或更高。但是如果母猪的死亡率高和/或瘫痪母猪数量多,又或者在限定的一个时间段内母猪没有发情而淘汰,那么营养就是一个主要的因素。请注意,以上有几项指标都按小母猪和母猪分别给出了数据。
其它的一些指标,如小母猪达到初情的年龄、可供配种的母猪数量、受胎率和窝仔数在很大程度上同时受管理和营养因素的影响。
然而,母猪的空怀(非生产)天数恐怕是决定猪场总体繁殖性能的最重要的因素。大部分的养猪生产者都过高估计了自己猪场内的繁殖效率,原因是没有充分考虑母猪的空怀天数。比如,如果猪场内85%的母猪都在断奶后7天内发情,人们通常都会把它看成猪场的平均水平。但剩下的15%呢?假设其中10%的母猪在10-20天内发情、5%的母猪在20-30天内发情、2%的母猪因为30-50天都不发情而淘汰,那么猪场内实际的平均数应接近10天,而不是普遍认为的7天。
许多养猪生产者知道把仔猪的断奶日龄提前7天,如从35天提前到28天或从28天提前到21天,可以使每头母猪每年多生产1头小猪。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母猪的空怀天数每增加3-4天就会使每头母猪每年少生产0.5头小猪。例如,一个500头母猪的猪场,如果仔猪断奶日龄提前7天每年可多生产500头猪。同样,把母猪的平均空怀天数缩短3天也可以每年多生产近250头猪。
仔猪的断奶日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猪场设备条件、保育舍的管理和营养水平,断奶日龄未必可以轻易改变。另一方面,母猪的空怀天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哺乳期间的营养和配种管理。
可能最准确评估一个繁殖方案的指标是每个产仔栏每年断奶窝数和断奶仔猪数。这一衡量指标反映了配种效率,连同平均断奶体重一起对猪场的生产方案给了一个更加准确的评估。

1.每个产仔栏每年产窝数:
a
21
天断奶:

i.
10窝为非常好

ii.
可达到12.6窝的目标
b
28
天断奶:

i.
8.2窝为非常好;

ii.
可达到10窝的目标。
2.每个产仔栏每年断奶仔猪数:
a
21
天断奶:

i.
92头为非常好;

ii.
可达到125头的目标。
b
28
天断奶:

i.
75头为非常好;

ii.
可达到100头的目标。

随着猪场产仔舍和保育舍越来越多地使用全进全出(AIAO)来减少疾病问题,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为填满产仔栏而每周需要配种的母猪数量,这一数量的差异是相当大的。比如某猪场每周可使用20个产仔栏,那么在11月和12月受胎率为90%时,就需要配22-23头母猪/小母猪以确保在第二年3-4月产仔时每周有20头母猪可填满这些产仔栏。但是在6月到8月配种、9月到12月产仔的那批母猪中,受胎率可能只有70%,那么猪场每周就需要配近30头母猪以确保产仔时能填满20个产仔栏。配种母猪的具体数量应该由各猪场利用自己的生产记录计算一年中每个月的受胎率来决定。可供配种的母猪数量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1)可供配种的断奶母猪数;2)应淘汰机会母猪数;3)可供配种的小母猪数。断奶母猪数很明显取决于生产者在母猪配种时预测受胎率的准确与否和计划淘汰率。原本应淘汰的母猪也可用于配种,但她们的繁殖性能(窝仔数)可能会比希望的差一些。另外在上一个配种周期没有发情的母猪也可用于下一个周期的配种。这要取决于生产者在母猪淘汰前可接受的空怀天数。同时如果生产者实行一周断奶两次,那么在可供配种的迟发情母猪数量方面灵活性更大一些(这会在《配种管理》一文中进行讨论)。在可供配种的母猪数量上出现不足必须从后备母猪群中来补充(见本文“后备母猪群中应有多少头小母猪?”一节)。另外,头胎母猪在猪场内各胎次母猪中占的比例最大,平均达到20%(范围15-30%),继而头胎母猪产仔中出现任何问题都会对整个猪群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从饲养足够数量并保持良好体况(P2背膘)的可繁育小母猪开始对于维持种猪群的繁殖寿命是极其重要的,否则猪场内的头胎母猪数量会增加并进一步降低种群的繁殖性能,并且/或者在产仔舍内出现空的产仔栏。

种猪的生长发育期

对那些挑选进入种猪群的猪只在生长发育期给予正确的营养水平和管理将对它们一生的繁殖性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整个生长发育期确保满足它们所有的营养需求是关键。种猪的生长发育期的营养和管理开始于断奶仔猪阶段,终止于小母猪第一个哺乳期结束和公猪进入配种群。对小母猪和公猪准备进入种猪群的管理也必须在他们进入种猪群之前就开始。
通常人们都会对母猪——小母猪和经产母猪——给予较多的关注,而对公猪的关注很少。然而,由于公猪的生长速度快,它们的营养需求比后备小母猪更高。所以在这里我们把后备小母猪和后备公猪的营养需求分别进行表述。成年公猪的营养需求和后备公猪放在一起表述。

小母猪生长发育期

如果想要获得高繁殖效率,我们需要对小母猪设定生长目标或标准。下面的这些要点被认为是后备小母猪最低的生长标准:
Ÿ
一定年龄的体重(最低标准):
Ÿ
145日龄达到95公斤——150日龄达到150公斤;
Ÿ
95-100公斤时P2背膘12-14毫米。
Ÿ
初情年龄:
Ÿ
166-171日龄(进入后备母猪群到初情的最长时间为3个星期)
Ÿ
配种时年龄和体况:
Ÿ
体重125-135公斤
Ÿ
125-135公斤体重时P2背膘16-18毫米;
Ÿ
190-230日龄。

一定年龄的体重:母猪整个生命周期的繁殖效率(经济效益)始于出生后不久,并受保育期营养和管理的极大影响。现今的瘦肉型小母猪应该在145日龄达到至少95公斤或在150日龄达到100公斤,有许多品种还具有生长更快的遗传潜力,这也就意味着她们从出生到150日龄的平均日增重要达到660。然而,小母猪在保育期的生长速度对其在生长—发育期的生长速度有巨大的影响。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小母猪在60日龄离开保育舍时体重只有20公斤,那么如果要在145-150日龄达到目标体重,后期的平均日增重必须达到900。尽管要达到这样的生长速度并非不可能,但这就意味着在后期不限料,并饲喂一种高能、营养平衡的日粮(玉米—豆粕型,不含麸皮)。但是如果小母猪在保育结束时能达到30公斤体重,那么她在后期的平均日增重只需要约780

许多生产者自己不生产后备母猪,而是从其它种猪场购买30-50公斤体重的后备母猪,因而他们无法控制后备母猪在保育期内的生长速度。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了解在购买时后备母猪的年龄,然后来确定这些母猪在145-150日龄要达到目标体重和背膘厚度所需要的平均日增重。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3-29 20: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目标设定得都非常的理想,要达到这样的饲养水分,那种管理水平就高啊。
努力,希望能有更多的猪场重视种猪群,并能达到以上指标。
如果这样,想不赚钱都不容易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9-23 06:2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