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306|回复: 4

赖氨酸与粗蛋白质比例对猪生产性能及氮利用率的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2 11: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赖氨酸与粗蛋白质比例对猪生产性能及氮利用率的影响

    本文应用三个饲养试验和二个消化代谢试验,系统研究了日粮赖氨酸与粗蛋白质比例对不同阶段猪的生产性能及氮利用率的影响。

    首先,选30头妊娠后期和60头分娩后的母猪,随机各均分为5个处理组。妊娠母猪五个处理日粮赖氨酸与粗蛋白质比例分别为(100 g): 3. 5, 4. 0, 4. 5, 5. 05. 5。结果表明:1、日粮赖氨酸与粗蛋白质比例从3.5提高到4.5时,母猪体增重、背膘厚和仔猪窝重呈线性增加(P<0.05); 2、其比例从3.5提高到5.5 } SLJN的浓度呈线性或二次曲线下降(P< 0.05 ),而血清游离赖氨酸的浓度呈线性或二次曲线上升((P < 0.01);妊娠母猪适宜的赖氨酸与粗蛋白质比例(gJ100 g)4.0^4.5。哺乳母猪五个处理日粮赖氨酸与粗蛋白质比例分别为(100 g): 4.8, 5.3, 5.8, 6.36. 8。结果表明:1、随着哺乳母猪日粮赖氨酸与粗蛋白质比例的增加,母猪体重损失与背膘损失呈二次曲线下降(P < 0.05 ),母猪体重损失先于背膘的损失;2、提高其比例,母猪的产奶量呈线性或二次曲线增加(P < 0.01),但对第21 d天的乳成份无显著影响(P>0.05 ),哺乳期窝日增重呈线性或二次曲线增加(P<0.05 ) ; 3、母猪产后14d21d随着其比例增加,5UN的浓度呈现线性或二次曲线下降(P< 0.01),而血清游离赖氨酸的浓度则呈现线性或二次曲线升高(P < 0.05):对哺乳母猪适宜的赖氨酸与粗蛋白质比例为6.3: 100 g.

    其次,选90头体重为7.81.0 kg的仔猪,均分为五组,日粮赖氨酸与粗蛋白质比例分别是(100g)5.1, 5.6, 6.1, 6.67.1。结果表明:当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为20%时,日粮赖氨酸与粗蛋白质比例不影响仔猪日增重和日采食量,但提高其比例,试验全期饲料转化效率得到改善(P < 0.05 );其比例为6.1赖氨酸水平为1.2 %)时,SLJN的浓度最低(P< 0.05);继续提高其比例至6.66.7(赖氨酸的水平至1.3%1.4%),则血清游离氨基酸的浓度显著升高(P < 0.05 ):因此,8-20 kg仔猪适宜的日粮赖氨酸与粗蛋白质比例为6.1:100 g .

    最后,分别选用5头体重为262. 4 kg60. 52. 9 kg三元杂交猪,采用5x5拉丁方设计,进行代谢试验,试验期35 d。试验四中,生长猪日粮赖氨酸与粗蛋白质比例分别为(g/100 g ) 4. 7, 5. 2, 5. 7, 6. 26. 7。结果表明,随着赖氨酸与粗蛋白质比例升高,生长猪氮的沉积显著下降(P < 0.01),获得最大的氮沉积的比例为5. 2;随着其比例从4. 76. 7,总氮利用率线性提高,对20-60 kg猪其适宜赖氨酸与粗蛋白质比例为5. 2:100g。试验五中,育肥猪五个处理组日粮赖氨酸与粗蛋白质比例〔g/100g)分别为4. 5, 5. 0,5. 5, 6. 06. 5,赖氨酸水平设为0. 8。结果表明:1、日粮赖氨酸与粗蛋白质比例对粪氮排泄量无显著影响(P > 0. 05 );随着赖氨酸与粗蛋白质比例提高,尿氮排泄量显著降低(P<0. 05): 2,氮的沉积和氮的利用效率在比例为5.0:100 g时最大(P<0.05),对60 -90 kg猪适宜赖氨酸与粗蛋白质比例为5. 2:100 g .

关键词:赖氨酸与粗蛋白质比例;;生产性能:SUN:氮利用效率

第一章绪论

研究目的和意义

    迄今为止,世界动物营养学已经走过了200多年的发展历程,蛋白质营养是猪营养研究的关键,特别是赖氨酸与其它营养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一直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饲料中的粗蛋白质不仅是评价饲料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更是制定饲料配方的重要依据.当前国内对妊娠母猪、哺乳母猪日粮赖氨酸与粗蛋白质适宜比例的研究较少,缺少有关日粮赖氨酸与粗蛋白质适宜比例,对妊娠母猪、哺乳母猪、仔猪、生长肥育猪的繁殖性能、生产性能、氮利用率等的系统研究,在生产实践中缺少系统的指导标准。因此,研究日粮赖氨酸与粗蛋白质比例对不同阶段猪繁殖性能、生产性能、氮利用率的影响,具有科学理论价值及指导生产实践的意义,本试验研究也是力争在这一点上有所创新。

    本论文通过饲养和消化代谢试验,探讨猪日粮赖氨酸与粗蛋白质比例对母猪、仔猪、生长肥育猪等不同生长阶段猪的繁殖性能、生产性能和氮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研究血液生化指标、乳成分的变化,以便找出科学的规律,提高氮的利用率,降低粪氮尿氮的排出,减少污染,以指导养猪生产实践。其中:

    试验一研究了在日粮粗蛋白质含量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调整日粮赖氨酸的添加水平,研究日粮赖氨酸与粗蛋白质比例对妊娠母猪的体重、背膘厚、繁殖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试验二在日粮粗蛋白质含量不变的条件下,调整赖氨酸的添加水平,研究了日粮赖氨酸与粗蛋白质比例对哺乳母猪的繁殖性能、血液生化指标、乳成分及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试验三研究了日粮不同的赖氨酸与粗蛋白比例对仔猪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试验四、五在日粮固定赖氨酸的水平条件下,改变日粮中赖氨酸与粗蛋白质比例,研究了日粮赖氨酸与粗蛋白质比例对生长、肥育及猪氮利用效率的影响和对氮排泄量的影响,进而探讨生长猪和肥育猪日粮赖氨酸与粗蛋白质的适宜比例。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赖氨酸、粗蛋白质与理想蛋白质的研究现状

猪的赖氨酸需要量一直是较为活跃的研究领域,这主要是因为:赖氨酸常常是谷物类饲料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其需要量是建立猪理想蛋白模型的基础.机体不能合成赖氨酸、且脱氨基后赖氨酸不能更新复原,也不能被任何一种类似的氨基酸所代替,所以,赖氨酸是猪饲料中最易缺乏的氨基酸之一。因此,赖氨酸在猪营养中被认为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所以在对理想蛋白质的研究中,赖氨酸的研究是研究理想蛋白质的基础和平台,要想充分了解猪营养中理想蛋白质,就必须对猪营养中不同阶段的赖氨酸需要量和理想氨基酸模式进行研究。

2.1.1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

    评定和衡量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指标很多,现将常用的主要技术指标分述如一下:

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 CP )

  粗蛋白质是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饲料含氮量乘以6.25,以饲料日粮或饲料中的百分数或每kg含量表示。这一指标只表明蛋白质数量多少,不涉及品质好坏,虽然它只是数量的初步指标,但也是基本的指标,猪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常采用它来表示。

可消化粗蛋白质(Digestible Crude Protein, DCP )

  可消化粗蛋白质是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含量乘以粗蛋白质的消化率,其含量以饲料中所含的百分比或每kg饲料中所含g来表示,饲料可消化粗蛋白质的含量,不仅可以表明饲料含蛋白质数量的多少,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表明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品质。

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UEAA)及限制性氨基酸(LAA)猪蛋白质营养实际上是氨基酸营养,根据氨基酸的营养特性又分为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和非必需氨基酸(Unessential Amino AcidUEAA ) o EAA是指在猪体内不能合成或者是合成的数量不能满足猪的生理需要而必须由饲料提供的氨基酸,与此相比,那些在猪体内可以合成且合成的数量可以满足猪的生理需要的氨基酸就是UEAA。限制性氨基酸( Limiting Amino Acid. LAA)是指饲料中某种氨基酸由于它的缺乏会对其他氨基酸的利用起到限制作用的氨基酸。

氨基酸的利用率(Amino Acid Availability AAA )

  氨基酸的利用率是指饲料中粗蛋白质能够被动物消化并通过肠壁吸收和机体所能利用的那部分氨基酸,即饲料粗蛋白质中能被动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维持的氨基酸的含量占总食入氨基酸量的百分比。

氨基酸的回肠消化率(Ileum Digestibility of Amino Acid, IDAA)及可消化氨基酸(Digestible AminoA cid, DAA )

    氨基酸回肠消化率(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是指饲料氨基酸已被吸收,从肠道消失的部分,由于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测定氨基酸的利用率的满意方法,加之有实验表明,吸收后受其结构的影响而不能利用的氨基酸仅为氨基酸吸收总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采用可消化氨基酸来评定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及配制猪的日粮.

2.1.2理想蛋白质的概念

    理想蛋白质(Ideal Protein  IP),是指各种EAA以及供合成UEAA的氮源之间具有最佳平衡的日粮蛋白质,即是指日粮蛋白质中各种EAA的配比与生长猪所需要的恰好一致,具有最佳氨基酸的蛋白质,所有氨基酸都同等重要。任何一种氨基酸的缺乏或过多可能使氨基酸平衡破坏。建立理想蛋白模型必须测定动物对各种氨基酸的需要量和各种氨基酸适宜的比例。通常以赖氨酸为100确定其它氨基酸的比例。若十种EAA之间、EAAUEAA之间具有正确且适当比例达

到猪营养需要组成的,称之为理想蛋白质。

2. 1. 3理想蛋白质的研究发展历史

    早在19世纪40年代,人们已采用生物学效价(Biological ValueBV)和化学评分评价粗蛋白质质量,当时采用的是“参考蛋白质(Reference Protein )”而非理想蛋白质。

    Cole (1978 a)正式提出了“猪理想蛋白质的概念”。A RC (1981)对理想蛋白质做了全面的阐述:Fuller (1989 )又加以论述;NRC (1988 )未明确阐述理想蛋白质的概念;70年代,有关建立理想蛋白质准确数值的研究非常活跃,Van LuncnCole (1996)总结了这些文献中的推荐值,并基于那些研究提出了一个平衡模式。

    Fuller(1989 1990)用氨基酸部分扣除后的氮平衡模式试验法建立了猪的理想蛋白质模式,其结果优于ARC (1981)NRC (1989 )提出的氨基酸平衡模式.

    近年来国外对理想蛋白质的研究更显的深入、系统,动物蛋白质营养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粗蛋白质一可消化粗蛋白质一可利用粗蛋白质一蛋白质生物学价值一氨基酸一化学比分一必需氨基酸指数一理想蛋白质一理想蛋白质可消化氨基酸模式逐渐发展的过程。

2. 1. 4理想蛋白质由“概念”发展为技术

    传统上以谷物为基础的饲料饲喂生长猪时,赖氨酸往往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当赖氨酸量供应足够,而另一必需氨基酸缺乏时,其饲养成绩将被这一必需氨基酸缺乏所影响,而不是赖氨酸。

换句话说,增加单一氨基酸的供给,以改善猪生产性能只是在没有其他氨基酸限制条件下才能实现。因此如何理想的实现氨基酸的平衡成了一个有待深入、细致研究的课题。

    Cole (1978 )提出理想蛋白质的概念后,各国研究人员经十余年的研究和修正,已逐渐将此“概念”转化为“技术”,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效率。随着生物科技进步,现在的合成氨基酸生产的价格较以往便宜。尤其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认识加强,降低猪粪尿污染随之受到重视,理想蛋白质技术就显得更加重要。

2. 1. 5国内外对理想蛋白质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理想蛋白质体系完全是按照动物的维持和生产需要提供适量的各种必需氨基酸而建立的。尽管不同畜禽对单个氨基酸绝对需要量的差异较大,但就某一阶段而言,各种氨基酸需要量相对于某一氨基酸(赖氨酸)的比例具有一定规律性。人们对理想氨基酸模式(IAAP )的研究基于如下假设:对家畜而言,其认AP相对恒定,受品种、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很小;随家畜的生长,改变的只是各种氨基酸的绝对需要量,而相互比例基本保持不变。这种假设基本上是成立的。这

是理想蛋白质的最大优点。Baker (2000)认为,理想氨基酸模式与氨基酸需要量不同,它不受环境条件和饲料浓度的影响。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进一步了解到十种必需氨基酸的消化利用并非是等效的,日粮粗蛋白质经动物消化吸收后,原来的氨基酸模式就发生了改变。同时,结合动物的氨基酸营养需要的深入研究,动物体蛋白的氨基酸模式,对各种动物,尤其是非生长一肥育动物(乳畜、蛋禽),并非一样的。除各种氨基酸消化利用的差异,还有动物产品生产所需氨基酸组成比例的不同。于是,从动物的营养需要角度构建了理想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或可消化成分)模式。这方面,英国、法国、美国的动物营养学者研究较多。后来,各国都有这方面的研究报告。研究动物主要是猪和肉鸡。我国这方面介绍和综述类文章发表不少,系统研究论文却不多。

    现有的理想氨基酸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上还存在一些问题:①动物体内存在蛋白质周转,己降解的体蛋白并不完全随排泄物或分泌物排出,而是大部分被动物重新利用合成体蛋白。这部分氨基酸如何与日粮氨基酸相平衡,有待深入研究:②饲料中蛋白质结合态氨基酸与合成氨基酸间存在差异,研究理想蛋白质是利用基础日粮中添加合成氨基酸的方式进行的,而结合态氨基酸与合成氨基酸的吸收速度和利用率是不同的;③氨基酸的吸收受体内离子平衡状况和代谢调节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氨基酸以小肽形式吸收和转运的营养作用对理想氨基酸模式的影响。胃肠激素及许多中枢神经递质(多巴胺、儿茶酚胺、S-色胺)都与日粮中相应氨基酸水平有密切的联系,但理想氨基酸模式与它们的关系仍有待澄清。

    总结现有研究结果,英、法、美等国已初步构建了理想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模式。从动物对象方面,补充修正了满足动物蛋白质营养需要的氨基酸模式;从饲料方面,评价了日粮、配合饲料总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确切地说,理想蛋白质学说是动物蛋白质到氨基酸营养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其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蛋白质的氨基酸有效性:应当定位于可消化必需氨基酸(DEAA),而非必需氨基

酸不必逐一考虑,规定其对于必需氨基酸总量的配比(50-60: 40- 50 )即可。这里要澄清的是,通常所说的可利用必需氨基酸(AEAA),是套用有效能量一代谢能(ME)指标而命名的含混指标。氨基酸不同于氮,消化吸收而未被机体利用的氨基酸,降解成含氮物质由尿排除。代谢试验中差减不到未利用的氨基酸,因而,AEAA测定值实质上是DEAA.氨基酸有效性测定中,人们倾向用手术动物,即回一直肠吻合猪做试验,以消除后肠微生物发酵带来的有效氨基酸测定值误。多数研究报告表明,用手术动物测得的饲料可消化氨基酸的可靠性更好。

    (2)理想蛋白质可指导生产实践:理想蛋白质注重蛋白质“质”的要求,并无“量”的规定。因此,在指导生产实践时,要辅以量化参数,有针对性地规定恰当的日粮蛋白质水平和动物采食量。饲粮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与加入的合成氨基酸在消化吸收速度上存在同步配合问题,特别对分次饲喂的动物应加以考虑。这一问题还缺乏严格验证,有待试验研究确切阐明。

    (3)理想蛋白质可用于饲料开发:理想蛋白质的氨基酸平衡方法,可使鸡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2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jieming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8-3-22 11: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点免费的,大家银子来得也不易啊
发表于 2008-5-4 15: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下面的内容!
发表于 2008-5-18 14: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资料我们一直在期待哟
发表于 2008-5-21 22: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实用意义。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9-23 14:3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