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新生仔猪红痢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引发的仔猪黄痢、白痢总称为仔猪“三痢”。笔者在有关文献的启示下,用本场产多胎老龄母猪血清防治本场母猪所产仔猪“三痢”病的试验,并用同样方法在多个养猪场和养猪大户应用,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一、材料与方法 1.母猪的选择及采集血清程序 采集血清的母猪选择 选用某猪场已按免疫程序接种了各种疫(菌)苗、体质健壮、无其它特殊病原感染、产仔8~10胎以上、年老、繁殖性能下降、再无种用价值的淘汰母猪作为采集血清用猪。 血清采集程序 首先备好采血用品,如消毒药、纱布、盆、吸管、刀剪。采血前8~10小时,被采血猪停止喂料(可喂足清水),接着将被采集血清的母猪绑定好,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颈动脉或心脏放血,将血液放入消毒的好瓷盆内,装满后迅速拿到光线较暗、温度18~22℃的无菌室内静置6~8小时,待血清自然析出后,即可用灭菌刻度吸管进行第一次提取血清,然后放入经过消毒的大玻璃瓶种。为了取得较多血清,可在第一次提取血清后,用无菌薄刀将血块呈“井”形划开,待血清自然析出,用吸管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提取,吸完为止。分离得到的血清用两层消毒纱布过滤后,加入双抗(青、链霉素)适量,分装入无菌的100毫升、40毫升细颈瓶中,胶塞封口,即成为老母猪血清。然后放入冰箱内储存,成品老龄母猪血清应置于0~4℃冰箱内保存,有效期为1年。 2.试验所用药物 选择有批准文号的常规抗菌药物,如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痢菌净等治疗仔猪“三痢”的常用药物。 3.试验用仔猪及分组 预防试验 选用被采集老龄母猪血清、饲养条件相同的贺州市某猪场,除仔猪“三痢”疫苗外,均按常规进行免疫接种过的母猪所产的临床健康的14窝158头仔猪做窝间预防对比试验,即血清预防组和药物预防对照组(以下简称药物预防组)。 血清预防组7窝81头,仔猪产下后2小时,每头后腿肌肉注射老龄母猪血清2毫升,隔5天再每头肌注老龄母猪血清3毫升;药物预防组7窝77头,仔猪产下后2小时,每头肌肉注射5%痢菌净注射液0.1毫升,每天上、下午各1次,连用2天,同时按说明用量灌服恩诺沙星,每天2次,连续3天,隔5天再每头肌注复方庆大霉素1万单位,1天2次,连用2天,同时按说明用量灌服环丙沙星,1天2次,连用2天。 治疗试验 选用同被采集老龄母猪血清、饲养管理条件相同的广西贺州市某猪场母猪产下的仔猪,5日龄后自然患病,没有用任何方法治疗过的18窝194头,随机分为2个组,即血清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血清治疗组9窝98头,视患病仔猪日龄、体重大小,每头肌肉注射老龄母猪血清2~6毫升,如18小时后未痊愈的,可每头再肌注同样剂量的同场老母猪血清1次;药物治疗组9窝96头,根据患猪的日龄、体重大小,上午肌肉注射5%痢菌净0.4~1毫升,下午肌肉注射2.5%的恩诺沙星注射液0.5~1毫升,连用3天。同时按说明书交替口服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连用4天。 4.标准判定 预防 以仔猪1~28日龄不出现“三痢”病为预防有效,反之则判为预防无效。 治疗 以停止血清或药物治疗后3天内大便成形,颜色正常,并在一个星期内不复发或没有因“三痢”病死亡的判为治愈;反之则为无效。 二、试验结果 肌肉注射老龄母猪血清预防和治疗同场母猪所产仔猪“三痢”,在试验期内无异常现象。 1.老龄母猪血清预防同场母猪所产仔猪“三痢”试验见下表1。 从表1可见,用老龄淘汰母猪血清预防同场母猪所产仔猪“三痢”,保护率为93.8%,无效率为6.2%;而药物预防组保护率仅为80.5%,无效率却达19.5%,经检验,两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 2.用老龄淘汰母猪血清治疗同场母猪所产仔猪“三痢”病,试验效果见下表2。 表2显示,用老龄淘汰母猪血清治疗同场母猪所产仔猪出现临床症状的 “三痢”,治愈率为94.9%,无效率仅为5.1%,而常规药物治疗组,治愈率仅有80.2%,无效率却达19.8%,经检验,两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 3.推广应用 2004年4月至2006年12月,笔者先后在广西贺州市八步区的一些规模化养猪场和养猪大户中,采用老龄淘汰母猪血清防治同场(户)没有注射过仔猪“三痢”疫苗的母猪所产的仔猪“三痢”病,比用常规药物预防保护率高出13.1%,用老龄母猪血清治疗同场(户)母猪所产仔猪“三痢”病比用常规药物治疗,治愈率高出14.3%。 三、小结 仔猪“三痢”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所感染,老龄产多胎母猪经常同C型产气荚膜梭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所接触,不断受到抗原的刺激,在体内产生较高的抗体(即免疫球蛋白)。给猪注射含有这种抗体的血清,能提高仔猪体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和免疫应答反应。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