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自80年代在我国发生以来,本地区每年都有本病流行。具不完全统计,2006年本地区该病发病率高达40%,是当前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1、流行季节由原来多发生于5—6月份,转变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秋季育雏时期发生增多。 2、发病的日龄逐渐变宽。80年代至90年代初,主要感染20—70日龄的鸡,近几年,最早有5日龄发病,200日龄的产蛋鸡也有发生法氏囊的报道。 3、发生于免疫鸡群。呈零散发病,非典型病例增多。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均不明显。 4、易感动物主要是鸡,但近年来鸭、鹅发生法氏囊的报道增多。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乱,不愿走动,食欲减退或废绝,相互啄肛,有的全身震颤,出现神经症状,拉黄白色油状稀粪。 大部分病鸡大腿外侧肌肉可见点状、条状出血,病重的胸肌出血和全身肌肉淤血。法氏囊肿大,有胶冻样渗出物附于囊外侧。法氏囊出血,有的不出血,但质地较硬,有干烙样分泌物。有的心肌脂肪、腺胃、小肠轻度出血,盲肠扁桃体出血。非典型的病鸡只有临床症状,法氏囊内有较少的粘性分泌物而没有其它的病理变化。 1、法氏囊病毒毒力增强和变异。目前使用的多数国产疫苗免疫效果都不是很理想,这与法氏囊病毒毒力的增强和变异有很大关系。据当地多起发生法氏囊病送检的病料均分离出法氏囊病毒的超强毒株和变异株,普通疫苗对分离的超强毒株和变异株的保护率只有10—70%。 2、环境的严重污染。发病鸡群多集中在养殖比较密集或养鸡时间较长的场户。环境中法氏囊病毒污染严重。这些病毒可以中和部分母源抗体,还可在雏鸡接种疫苗尚未产生免疫力前侵入鸡体,使之发病。环境污染严重是当前鸡群发生法氏囊的主要原因。 3、疫苗的质量。许多小型的养殖户为了方便,廉价从没有经营生物制品资格的个人手里购入疫苗,或在保存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致使疫苗的效力下降或失效,造成免疫失败。 4、母源抗体的干扰。母源抗体可以保护雏鸡早期不被法氏囊病毒感染,它的高低是决定何时进行免疫的重要因素。来源于不同种鸡群的种蛋,有的种鸡曾患过法氏囊病,所以孵出雏鸡母源抗体高低不齐,严重影响免疫效果。过早接种对有母源抗体的鸡不产生免疫应答,过晚接种,易受环境中野毒的袭击而发病。 5、饲养管理不到位。饲养密度过大,鸡舍温湿度忽高忽低,都是该病的诱因,应激因素和其它疾病造成鸡群抵抗力下降也是发病的原因。 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鸡场、鸡舍的环境卫生,定期清扫、消毒。合理的饲养密度、温湿度,尽量减少应激反应。保持进雏的间隔,严格遵循全进全出制度。 2、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要根据子鸡的母源抗体水平和流行情况、饲养管理状况确定最佳的免疫时间和程序,不能千篇一律。有条件的鸡场应定期监测雏鸡群的抗体水平,确定免疫时间。 3、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疫苗的运输要冷链保存,使用前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和注意事项,特别要检查瓶体是否真空。 4、免疫接种时针对变异株的存在,选择不同厂家的多价疫苗交替使用。06年我区在两个镇试验推广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法氏囊高效疫苗10日龄首免,扬州威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中等毒力法氏囊苗25日龄二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控制了法氏囊病的发生。 1、发病鸡群紧急注射高免卵黄抗体,每市斤体重1.5毫升,一次注射。 2、选用黄芪多糖饮水,法氏囊散加维生素C拌料,连用5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