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的传染性疾病,不论是细菌性、病毒性还是寄生虫性疾病,目前在我国普遍流行,严重制约我国养猪业的迅速发展,有效的防制措施应标本兼顾,采取“预防为主、治病为辅”的综合性原则,其中对猪群实施疫苗的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
1、免疫程序制定存在的问题
(1)免疫程序中的接种项目不全面、不完善。免疫的有效性和覆盖率低下。
(2)脱离当地疫病实际情况,盲目套用他人的免疫程序。
(3)前瞻性和预见性不强,免疫程序修订和调整滞后。
(4)缺乏科学根据,不符合免疫学的基本理论。
(5)盲目加大接种剂量,随意改变接种途径。
2、制定免疫程序的原则:
(1) 免疫程序制定的成功前提,关键是要全面掌握猪群饲养规模、品种、机体不同饲养阶段免疫生理学等实际情况;疫苗安全性及免疫原性;/当地疫病流行的季节性和阶段性;野毒本身血清型,毒力强弱及变异性等。
(2)经验的借鉴性:
免疫程序是基于免疫学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将预见性和现实性融为一体的临床应用技术,目前科学在不断进步的同时,有些免疫学上疑难问题还没有真正从现理论上予以定论,为此,制定免疫程序要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并予以科学的分析,归纳和总结,把别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智慧和经验。
(3)一个免疫程序实施一段时间后,要基于实验数据分析,变化的疫情动态和疫苗的更换等不断调整、完善免疫程序。
3、制定免疫程序和策略
(1)结全本地区猪病流行现状:免疫的疫病种类应包括可能在本地爆发及流行的主要疫病,如:猪瘟、蓝耳病、丹毒、肺疫、伪狂犬等等。
(2)依据本场的猪病史以及目前仍威胁本场的主要传染病制定重点防控疫病免疫程序。如:仔猪的超前免疫接种。
(3)依猪种不同及饲养阶段不同,进行针对性的接种疫苗,如后备母猪配种前,妊娠母猪产仔猪前的猪瘟,细小病毒、传染性胃炎、大肠杆菌病等的免疫接种。
(4)母源抗体水平的影响:如仔猪猪瘟常规免疫时,首免日龄不宜提前到20日龄以前,防止母源抗体的干扰因素。
(5)猪品种的差异:从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抗病力及抗逆性相对较差,对于曾祖代或祖代猪场因都为纯种,为此免疫程序中疫苗种类(接种)更要具有针对性。
(6)日龄与易感性的关系:仔猪黄白痢和传染性胃肠炎是出生乳猪高发的致死性疾病,为了提高母源抗体水平,实施母猪产前免疫很必要。
(7)免疫途径:同一疫苗的不同免疫途径,可以获得截然不同的免疫效果,应严格遵循疫苗厂商的要求执行。
(8)疫苗毒株选择有针对性毒力:如引起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病原血清型有很多,为此应选择与本场血清型相一致的疫苗。
(9)疫病发生与季节性关系:传染型胃肠炎、经状病毒、仔猪黄白痢、乙型脑炎等季节性很强。
(10)合理安排不同疫苗的接种时间,尽量避免不同疫苗毒株间的干扰。
(11)根据疫苗产品质量,确定合适免疫剂量或疫苗稀释量。
(12)根据免疫监测结果及多发疫病流行特点,对免疫程序及时进行必要的补充。
4、兽医防疫制度:
(1)猪场大门口应设消毒池、消毒室、门卫负责来往人员,车辆的登记和消毒工作。
(2)猪场谢绝参观,外来人员或生产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凡本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经过消毒室消毒,更换工作服、鞋并用消毒水洗手后进入。出售猪必须经过售猪台或场外装猪。
(3)饲养人员不得串舍,坚守岗位。用具及所有设备,定舍使用。搞好经常性的卫生消毒工作。
(4)经常的灭鼠、灭蚊、虫等工作,工作人员不允许将病死猪带回或送给别人,同时不得在家中饲养猪等偶蹄动物。
(5)场内的工作人员,不准到市场购买猪肉,同时不得将猪肉制品带入场内,以免发生传染病。
(6)饲养人员应每口观安猪群的健康状况及猪只的表现。如:体况、精神、行动、皮毛、皮肤、粪便、四肢、呼吸、饮水、采食、眼睛、睡觉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不得隐瞒。
(7)不许在场内解剖病死猪,运动指定地点解剖并将尸体作无害处理和消毒场地。
(8)保持舍内的通风良好,温湿度适中,每天都应清扫1-2遍,饲养工具保持清洁。
(9)饲养人员和兽医进入猪舍必须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不得外带出猪舍外,并定期洗刷消毒。
(10)为确保猪场防疫安全,应到解疫区引种,引进的猪先隔离饲养45天,健康无病时方可合群。
(11)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做好疫苗的预防注射,同时做好记录。
5、疫苗使用中存在问题和注意事项
问题:
(1)疫苗的选择问题。
(2)免疫程序问题,注意各种疫苗的免疫时机,不同疫苗之间的干扰,母源抗体的影响、抗菌、抗病毒药物的影响。
(3)疫苗的保存和运输。
(4)注意疫苗的使用剂量、对象、接种途径以及操作人员或作业系统的可靠性。
(5)疫苗的现场使用很容易受到污染。
(6)正确选择稀释液。
(7)疫苗接种时需要考虑患病动物和健康动物,一般情况下患病动物不宜接种。
(8)饮水免疫时,注意水的质量和用量。
(9)疫苗购买中注射之间的存放。
(10)疫苗使用前最好检测其有效性。
注意事项:
(1)注意疫苗来源及运输、保存要使用力家或农业部指定的区规和生物药品厂家生产的疫苗,并检查是否在有效期、包装、瓶口、瓶盖有无破损。正确运输和存放。
(2)严格按说明规定的方法稀释、注射。
(3)严格和细心的进行注射操作。
a、针头的长短、口径适中、防止疫苗倒流,造成苗量不足,影响效果。
b、免疫部位严格消毒、部位准确、正确操作。
c 、每次一种疫苗每头猪1针头的一对一免疫原则。
(4)详细记录疫苗的编号、类型、规格、生产厂名有效期、批号、注射头数、剂量以及接种人员及接种日期,并抽查监测免疫效果。
(5)消毒影响疫苗接种效果的因素。
a、对有病的,体质衰弱的猪暂不宜疫苗接种。
b、注射时,有的猪反应较大,一般1-2d后可自行恢复,更者0.1%的肾上腺素注射1ml。
c、免疫前后10天内尽量不用抗菌素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