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表可看出,新生仔猪的等热区范围相当小,仅1.7℃,而妊娠母猪与公猪的等热区范围较大,可达11.3℃。
与环境温度低于下限临界温度时就会产生冷应激效应,此时猪的代谢水平与肌肉活动增强,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以维持体温。
当多头猪作为群体一起饲养时,由于拥挤产生的热效应可使下限临界温度降低2.8-5.7℃。 二、冷应激的症状
血管收缩、猪毛竖立、代谢率上升、肌肉颤抖,甚至死亡。
在行为上有两大变化。一是寻找无贼风、温暖而干燥的地方,并拥挤在一起,二是以腹部躺卧,并将四肢卷曲在腹部的下面。 三、冷应激对初生仔猪与哺乳仔猪的影响
在冷应激状态下,仔猪较少吮乳,初乳摄入量亦较低,因而易感染疾病。体温严重降低还会使仔猪变得懒散,易被母猪压死。因此,应至少在出生后前一周期间给仔猪特设一个区域,补充热量,使环境温度保持在33.1-36.0℃。同时,该区域应干燥、无贼风(气流速度低于0.15米/秒),其地板表面传热量亦较低。 初生仔猪在出生后前2周几乎完全靠碳水化合物来获取能量,因此应在出生前2-3周提高妊娠母猪的营养水平,以增加仔猪的初生重及肝糖之水平,提高仔猪存活率。 五、断奶仔猪在冷应激下的采食量
在冷应激下,断奶仔猪必须采食更多饲料,以便获取更多的能量维持体温,否则将会失重。下表是不同体重断奶仔猪在不同温度下比正常多采食的饲料量(克/天)。 六、在冷应激下生长肥育猪对营养素的需要
在冷应激下,生长肥育猪必须采食更多的饲料以增加产热量,维持体温,但其它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保持恒定。因此,随着采食量的增加,日粮中其它营养素(即能量除外)的浓度在较低的水平下就可满足猪的绝对需要量,见下表。 八、妊娠母猪在低温下的饲养管理
极瘦的妊娠母猪在极低温度下能导致自发性流产,因此在妊娠期间必须提供充足的饲喂量与饲养条件,以维持母猪的体况。使用垫料可以改善环境,降低散热。母猪群体饲养(每圈6-10头)可使下限临界温度降低6.2℃之多。此外,在冷应激状态下使用高纤维日粮对妊娠母猪亦是有益的。高纤维不仅增加了日粮的热增耗,有利于产生额外的代谢热,而且使饲料容积变大,促进胃容积的进一步扩大,为哺乳期间达到最大的采食量提供基础。 九、公猪在冷应激期间的饲养管理
维持适宜的体况对公猪是极其重要的。体况太差的公猪将会增加散热量,造成失重,从而降低精液量与精子细胞数量,而体况太肥的公猪则可能变得懒散贪睡,降低配种率。因此,必须调整公猪的饲喂量,使体况保持适宜水平。
一般情况下,公猪的繁殖性能在冷应激期间不会降低,但户外饲养的公猪在极冷的条件下会发生睾丸冻伤,使公猪繁殖力带来临时性丧失。在大多数情况下,因冻伤而丧失的繁殖力要经过1-2月后才能恢复。为此,应将公猪饲养在隔热性能良好、铺以垫料、无贼风的环境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