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59|回复: 0

浅谈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的防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4 09: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谈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的防治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是常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病原是雏番鸭细小病毒。该病主要发生于三周龄以内的雏番鸭,因此被称为雏番鸭“三周病”。

1.流行特点。
该病具有宿主特异性,仅发生于雏番鸭。主要发病的是1~3周龄的番鸭及其杂交品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高达50%~60%以上。4~8周龄番鸭亦可发病,但发病率、死亡率较低,成年番鸭不发病。康复鸭长期带毒,是主要传染源。病毒也可经蛋垂直传播。
2.诊断要点
发生本病的雏番鸭,其临床症状主要是喘气,下痢,迅速衰弱、消瘦死亡。解剖病鸭可见其小肠发生纤维素性浮膜性肠炎。小肠的一段肠管膨大,肠内有一段或数段灰白色、柱状、较硬实的蛋白性凝固物,类似于小鹅瘟的纤维素性浮膜性肠炎病变。胰脏表面可见针头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肺脏充血、出血,胸腔及腹腔有时有或多或少的纤维素性渗出物。
3.防治措施
3.1
母鸭分别于产蛋前20~30天和产蛋中期,采用雏番鸭细小病毒病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肌注,2~4头份/只。母鸭经过上述免疫接种,一般可使其生产的雏番鸭获得对本病的抵抗力。对于未免疫的种鸭群所产雏番鸭,亦可以用上述疫苗于1日龄时进行免疫接种。

3.2
当雏番鸭发生本病时,应及时采用雏番鸭高免卵黄抗体或高免血清治疗,肌注,1~1.5毫升/只,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抗菌药物,如速百治(10~15毫克/只/天),或丁胺卡那霉素(1~2万U/只/天),连用2~3天。同时应给病鸭饲料中添加适量鱼肝油和畜禽生长素,以防止病鸭发生骨质松软的后遗症。

3.3
应当注意,因雏番鸭在感染番鸭细小病毒的同时,往往合并感染小鹅瘟病毒,故在防治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的同时,应配合防治雏番鸭小鹅瘟,可采取在母鸭或1日龄小鸭进行细小病毒疫苗免疫时加入等量小鹅瘟弱毒疫苗,发病治疗时也最好采用雏番鸭细小病毒、小鹅瘟二联抗体或血清。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7 04:3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