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608|回复: 4

2007年中国原料药价格沉浮的背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 15: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中国原料药行业来说,2007年走势跌宕起伏,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可以感受到的是,来自国内外医药市场的种种压力纷至沓来,最终促使中国原料药市场的潜在矛盾浮出水面,让人隐隐嗅出变革的气息。
       成本优势,这曾经是医药出口引以为傲的资本,但如今,这项优势随着全球能源的日渐匮乏也在慢慢褪色;而在国内,《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犹如达摩克利斯剑悬在众多原料药企业的头顶,企业必须承担起环保责任,这意味着企业必须对“成本”一词重新认识。否则,医药贸易摩擦不断的局面恐怕还将延续至2008年。
       还有大宗原料药是不得不说的。作为医药商品出口创汇的支柱,大宗原料药2007年硕果累累。不过,有长远目光的业内人士并不会感到万分欣喜,因为我们大部分原料药只能作为中间体出口,而最核心的技术还在别人口袋里藏着掖着。
       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等大宗原料药都经历了一番涨落,构成了2007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些产品的变化显示,中国制药企业将利润增长点移向下游产品,这与其它中间体发展历史过程相比有进步的表现。相较之下,尽快向下游产品延伸是企业避免风险、提升产品价值的重要出路,也是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下游产业将有更多的挖掘空间。
       头孢曲松钠是头孢类市场份额最大的一个品种,无论是原料药还是制剂,一直处于激烈竞争状态,因此,最容易受到各方的影响。2007年,头孢曲松原料药价格变化频繁,说明了头孢曲松作为一个大品种受到来自各方的影响因素较多,上、下游对它的夹击作用十分明显。
       国内:一年内起落反转
       今年头孢曲松钠的价格变化主要发生在下半年,上半年则较平稳。5月份南京原料药会前后稍微回落,报价在810~830元/公斤。但从8月份开始,价格急速上涨曾一度达到1250元/公斤。然而好景不长,深圳原料药会之后的11月底又回落到1100元/公斤。半年之内出现的价格起落是其行情很不稳定的表现。
       分析8月后出现的价格快速上涨的情况,直接原因是上游的7-ACA中间体断货,造成生产头孢曲松无米下锅,从而引发供需关系的转变。而下半年价格回落,直接原因则是下游制剂销售无法延伸原料药价格上涨所产生的联动效应,于是很快出现库存,抑制了对原料药的需求。
       由此可见,作为一个成熟品种,又是个大品种,价格快速变化对下游制剂生产和市场稳定都是不利的。要使头孢曲松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稳定,能让上、下游产业链共同生存,条件是调整到一个可接受的价格契合点。从这个意义上讲,2007年出现的价格调整也是必要的过程。
       出口:接受印度的挑战
       头孢曲松钠(含粗粉)是出口型的原料药,出口量约占到国内产量的40%。1~10月份统计的出口总量是517吨。头孢曲松的出口区域分布到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印度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国。今年1~10月,中国出口印度的头孢曲松(含粗粉)占总量的39%。可见中国与印度的贸易互补性,以及争端发生的不可避免性。
      11月12日,印度商工部对中国头孢曲松钠反倾销初裁已通过,不同的企业纳税额分别在74.59~89.96美元/公斤。这个制裁额是很高的,而且没有最低限量。可见,印度方面的目的就是要完全堵住中国的头孢曲松钠进入印度。如此一来,迫使中国供应方要么暂时放弃印度市场,要么把出口头孢曲松变为出口7-ACA。这个初裁会执行到2008年的5月底,如果在此期间有足够证据证明中国出口的头孢曲松不属于倾销,就可以取消这个初裁。这要取决于中国出口方投入多大的精力。
       与青霉素工业盐不同,中国有头孢曲松钠上游原料即7-ACA出口印度,也就意味着买了中国7-ACA的印度厂家不愿看到来自中国的头孢曲松钠与他们分争市场份额。这也是为什么头孢曲松钠没能躲过印度的反倾销制裁的原因。
       2007年第四季度头孢曲松钠出口价格已经上涨到145美元/公斤,在这个水平上,中国企业要与印度采购方需要达成共识分摊制裁成本,才有望继续占领印度市场。
       阿莫西林是青霉素类产品中的一个典型品种,既受到上游工业盐价格变化的影响,也被下游制剂直接控制着。因此,阿莫西林受各方面的影响而变化较明显,而且市场混乱,短时间内价格变化非常快。2007年阿莫西林原料药价格变化难测,上涨很快,在高价位持续近4个月时间,直到11月份才开始快速下滑,年底价格仍坚挺在280~300元/公斤。
       国内长期货紧价扬
       2007年,阿莫西林原料药价格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几乎拥有大半年时间,自3月份开始一直到9月份,价格在300~500元/公斤间递增。9月份有所回落,价格仍保持在350~400元/公斤,11月底深圳原料药会报出的价格为300元/公斤,而当前的价格仍比去年220元/公斤的平均价格高出很多,同比价格涨幅较大。
       由于青霉素工业盐在今年初紧俏,导致阿莫西林等下游产品全部涨价。分析涨价的主要原因:一是青霉素工业盐产量下降,生产企业因环保压力限产而长期供应不足,价格更是居高不下;二是阿莫西林本身作为抗感染药领域重量级产品,需求量非常大,但国家又限制了其最高零售价格,因此,长期高价位运行必然导致产业链的不协调,给制剂生产企业带来采购压力,从而转移产品方向。第四季度阿莫西林原料药价格下跌也正是受此影响。
       作为青霉素类一个成熟的品种,阿莫西林处在一个两面受压的位置。受到供求关系、上下游关系的影响,2007年的阿莫西林原料药市场表现非凡。
       国际市场价格终见分晓
       2007年,阿莫西林原料药出口价格变化发生在第二、三季度,包括其它一些大宗原料价变化也主要在这个阶段。至此,延续了半年时间的阿莫西林价格上升已至顶峰,最终在第四季度下滑,拐点就此开始。
       健康网跟踪统计数据显示,阿莫西林出口价格自4月份开始上涨,一路走高,到9月份平均价格近56美元/公斤,持续时间要比上游的青霉素工业盐要长。10月份出现了快速下降,11月底出口报价为35美元/公斤,且价格还在回落。而随着价格走高,出口量有下降趋势,尤其是在8、9月份价格最高时,正是出口量最少的时候。其主要原因:一是上游原料药的供需变化直接影响着阿莫西林的价格趋势;二是长期的高价格使得采购方压力较大,因此,10月份开始,交易情况并不乐观,卖方采取调整价格措施;三是涨价后的市场供需调整,阿莫西林在供大于求的局面下早于青霉素工业盐价格转向下滑。
       2007年阿莫西林市场近半年时间都维持较高的价格,然而价格的转变也正预示着新一轮的行情,明年理想的价格是维持现有水平,最终要达到竞争双方共同发展。
       据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国内阿莫西林原料药产能已经达到15000吨左右,同比增长了25%左右;其中,石药、华药和联邦制药三大企业年产能均已超过3000吨,有的甚至已经超过4000吨。
     近几年,发酵、合成类抗生素迅速扩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也水涨船高,2004年从“新宠”变作2006年的“火热”态势,进入2007年又逐渐经历降温过程,下半年的出口量和价格变化比较大。
       硫氰酸红霉素出口转向国内
       硫氰酸红霉素经历了由分散到集中的产业发展过程。宁夏启元药业、宜都东阳光生化制药、四川山山制药、河南新乡华星药厂和西安利君制药已成为国内主要生产商。这5家的市场份额占到国内的90%以上。其中,宁夏启元药业堪称老大,2006年达到3000吨的水平;另外,产量超过千吨的是四川山山药业(2600吨)和宜都东阳光生化制药(2000吨)。
       在2006年之前,硫氰酸红霉素的增量主要被出口消化,2006年硫氰酸红霉素出口突破了千吨(1172吨),同比增长36%。但是,在2007年之后市场出现了变化,即国内对硫氰酸红霉素的消化能力提高,出现了由出口为主转为内销为主的局面。
      今年1~10月,硫氰酸红霉素出口量仅有982785公斤,同比2006年1~10月减少了28%。而且出口企业集中度更高了。今年国内市场价格也有所变化,主要是受到一些环保问题,企业减产,导致短时间货源紧张,价格在6月份开始上涨,几个月后又回落到320元/公斤并稳定了一段时间,目前仍有涨价趋势,主要原因是上游原材料涨价给企业造成很大压力。
       阿奇霉素价格大跌
       近些年来阿奇霉素成了国际抗感染药物市场上一只炙手可热的产品。2006年,中国阿奇霉素的产量估计能达到650吨,出口占一半左右。主要生产企业有新昌国邦药业、石家庄制药集团华盛制药、上海现代制药、浙江耐司康药业等。由于近年来阿奇霉素国际市场出口行情看好,而且在工艺、成本上也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国内生产企业较多,竞争激烈,目前仍有10多家企业生产且出口,所以,今年的价格也是大幅度下降。
       2006年阿奇霉素的出口量达到258吨,2007年1~10月出口287吨,同比去年增长40%。自2006年以来出口量增长较快,但从出口形势上看,今年下半年有下降趋势。目前国内出口第一大户仍是新昌国邦药业,占出口份额的近40%。
       国内市场需求量也非常大,尤其是石药欧意药业,产量排行老大,在国内市场占的份额较大。据健康网了解,目前近一半的产量用于国内制剂生产。
       2007年阿奇霉素的价格起伏不断,变化主要发生在下半年,由于受到硫氰酸红霉素的影响,7月份价格开始上涨,一直持续到11月份,自12月份以来,价格下降比较快,目前保持在780元/公斤的水平。
       克拉霉素出口量翻倍增长
       2007年,克拉霉素最大的特点就是出口增长突出,随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快速发展,克拉霉素的需求量发生很大变化。主要生产企业有江西立信药业、新昌国邦药业、浙江华义药业等,几大企业的产量也正是在这几年中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逐渐变大。2006年的产量只有不到200吨,2007年的产量超过300吨,尤其是浙江耐司康药业投资的江西立信药业出口量占全国第一,两家公司占出口量的40%以上。
       2007年1~10月,克拉霉素出口量达到146吨,同比增长了224%,出口价格同比下降13%,今年克拉霉素出口可谓“红火”,出口量直线上升,除了第一季度,其他月份出口量均较高,主要也是近年来红霉素产品向高端延伸,红霉素和琥乙红霉素的量逐渐被克拉霉素取代。
      不过,这种爆发式的增长未必能长久。预计阿奇霉素明年可能降温,价格有所回落。克拉霉素国内用量相对较小,价格变化范围较小,全年走势将基本保持在1100~1300元/公斤,EP标准的价格较高,销售额逐年提高,市场有待挖掘。


转自《医药经济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博客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8-1-7 16: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没有人来关注啊!自己顶一下。:huahua:
发表于 2008-1-8 12: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年我国医药原料药行业市场前景预测

2007年,我国医药原料药市场在曲折的道路上,即将走过了不寻常的一年。在逝去的一年时间里,在保护环境和节能解排,建立与环境和谐共存的我国党和政府制定的大政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医药原料药行业在样的条件下,因不少品种的生产对环境严重污染和破坏,受到相关执法部门的严厉处罚,不少医药原料药生产企业,在2007年的时间里,长期处于限产、停产的状态,就连向华北制药这样的企业也没有“幸免于难”。随着2008年的脚步的日趋临近,2007年4月份,由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也将于2008年01月01日开始正式强制实施。由此不难看出,2008年,我国医药原料药的市场行情,仍然围绕《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这一主线的变化而变动。所以,我们可以由此对2008年我国的医药原料药行业的市场行情,进行准确的预测,供大家共同分享。



1.我国医药原料药生产行业,又将面临又一次新的整合和洗牌
近些年来,我国医药原料药生产的快速发展,从生产品种到生产能力和产量,都居身于世界前列,成为世界医药原料药市场中举足轻重的主要力量,据统计,,我国医药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共有1016家,其中,大型企业24家、中型企业149家、小型企业843家。并且,我国医药原料药生产行业,已经有过去的零散型向规模化发展的方向转化,在1016家企业中,24家大型企业、149家中型企业和843家小型企业的工业产值分别占35.14%、33.13%、31.73%,在国际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随着2008年的临近,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于2008年01月01日开始正式实施,所有数企业都面临着这一新的问题,必须达到《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才能够获准正常生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医药原料药工业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高污染和高排放,对环境破坏或以环境代价大幅度透支而获取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治理,必将产生严重的后果,贻害我们的子孙后代。但是,我国医药原料药行业的处境也是非常艰难的。我国医药原料药工业企业都经历了GMP的全面改造和认证,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些企业因GMP的改造和认证,几乎耗尽了自身的“元气”,才过了那么短短的几年时间,有的医药原料药工业企业满怀喜悦的心情通过GMP认证,但是,从拿到GMP证书以来,因资金的困难的尴尬,还没有进行生产,获得利益,马上又面临新的问题,又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全面的改造,达到《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才能进行生产。由此看来,对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于2008年01月0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大限已到,医药原料药生产企业,不可避免地面临又一次新的整合和洗牌,有的企业也将在这次洗排中被洗牌“洗掉”和被“整合掉”。这是我国医药原料药行业面临的又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现实。

2.医药原料药行情将维持供不应求的态势
为了达到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企业马上就着手进行改造,将会大量占用生产企业的时空资源,从资金和生产场地两个层面上来看,都会严重影响医药原料药的正常生产。2007年,国家对于污染严重的医药原料药生产企业和品种实行了停产限产的强制措施,使得部分品种的生产和市场供求关系出现了“小牛拉大车”的状况,医药原料药的总体行情基本是维持在供应紧张的大环境条件下。2008年,医药原料药供不应求的矛盾还会加突出。并且,一些企业(主要是小企业和经济势力差的企业)因无力再投资进行污染物排放的改造,只好停产,所以,2008年的医药原料药市场,还会出现部分小品种或小企业的产品断销或脱销的状况。

3.医药原料药的市场价格全面看涨
从2007年的医药原料药行情来看,基本上所有的产品价格都往上走,2008年的基本情况仍然不会改变,并且,还会有比上年的上涨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一个问题。
3.1.医药原料药市场价格非理性的上扬
我们所说的医药原料药价格的非理性上涨,指的是非正常的或者突发性的价格变化,比如,2007年的维生素B2,在不太长的时期内,价格上升的5倍之多,也使得生产这一产品的企业的效益翻番,股票也一路走高。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不是每个产品的价格上扬,都会给其生产企业带来很好的效益,比如,同样是2007年的抗生素类医药原料药类的许多品种,虽然价格上扬,但是,因为生产这类产品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排放,产量受到国家严格的限制甚至停产整顿,再高的价格,产量出不来,效益也就出不来了。2008年,以上类似的两种情况也都会同时出现,但总的来说,还是后情况比较多见,原因很简单,2008年的到来,《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全面实行,国家将加大执法力度,对污染严重的医药原料药品种和生产企业将采取关停措施,企业也要抽出大量资金来投入,进行相关的排污改造,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之下,为医药原料药的非理性上涨打造了良好的温床。当然,在2008年里,非理性上涨的医药原料药品种不会很多,涨价持续的时间也不是每个品种都会很长,但是,这一现象还是会贯穿整个市场的始终,成为大家谈论市场行情的热门话题。同样会使个别企业在非理性价格上扬中受益非凡,甚至爆富。
3.2.医药原料药生产成本的上涨
对于数医药原料药生产企业来说,2008年,大家都面临着因环保的要求,需要投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排污改造后才能够许可生产,关乎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的一年。为了达到节能减排和《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一方面,医药原料药生产企业还得投资大量的资金进行排污改造;另一方面,企业生产过程中因排污处理,也增加了生产费用。总起来讲,医药原料药生产企业因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要求,生产成本会因此而上升,对于处于微利生产的医药原料药来说,必然会由此而推动价格的上扬,对于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严重,市场销量大的普药原料药或老药来说,因为需要投入的排污净化改造的资金更多,对生产过程产生的费用更高,涨价幅度更为明显。
3.3.医药原料药生产企业无法控制的涨价因素
近些年来,我国部分产品的价格结构性的变化非常明显,首先,2007年农副产品的价格和属于矿产资源及其产品的价格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很多医药原料药的上游原料都属于这类产品。首先,由于生产这部分医药原料药的上游原料的价格上扬,不可避免地拉动医药原料药生产成本的上升;其次,随着新《劳动法》的生效和贯彻实施,劳动力或工资支出的增加,也会增加医药原料药的生产成本;再次,其他生产应运费用的增加,如运输费、杂费、销售费用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同样会增大医药原料药生产成本的费用,并且,这些费用是生产企业无法控制的,也是我们目前都可以明显感觉到,而且还在每天为之支付的费用。这些费用的逐步上升,也会拉动医药原料药市场价格的上升。

4.医药原料药的市场容量增大,需求旺盛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国家推行多项惠民政策,全面推行全民医疗保险,在农村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我国医疗市场对药品的需求总量大幅度增加,特别是疗效好、价格低、用量大的药品。这样,就自然增加了生产这部分制剂药品原料药的需求,从2007年的情况来看,医疗市场对于这类医药原料药的需求总量和上年同比增加20%以上。据业内相关专家保守的估算,2008年医药市场对医药原料药的需要量的增长幅度,与2007年和上年同比增加的幅度只会有增而无减。由此看来,在2008年里,一方面,由于医药原料药因生产企业需要进行排污净化改造,或国家采取强硬的措施,对于排污不达标的企业实行停产关闭,势必影响医药原料药的产量,另一方面,整个市场对医药原料药的需求量又有大幅度的增长。这样,一减一增,也就拉大了供求的缺口,很多品种还会保持长时间的供不应求,这是近些年以来难以见到的喜人市场行情。

5.医药原料药生产企业的效益全面下降
2008年,虽然医药原料药行情看好,价格上涨,但是,医药原料药生产企业的效益却不会全面看好,相反,生产企业的效益还会呈现全面下降的趋势。很多看好医药原料药行业股票的证卷公司和股民,都认为明年是医药原料药行业上市公司的黄金时期,其股市的业绩将大幅度高升。但是,实际情况将会出现相反的结果,医药原料药生产企业的效益全面下降,这一行业的业绩在2008年也不会有大的有所好转,当然,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医药原料药行业的前景是非常看好的,不过,还要需要一定的发展过程,主要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到准确的答案。
5.1.医药原料药生产企业的产量不足
2008年,虽然医药原料药的市场行情全面看好,但是,由于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于2008年01月01日开始正式实施,医药原料药生产企业为了达到《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才能够正常生产,需要大量的投入,污染物的排放净化的改造,在这一时期内,医药原料药的产量将会因生产企业的排污或净化改造而大幅度减少,眼看有钱挣也无能为力,无货可卖,效益何来;
5.2.生产费用的增加,消耗了医药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应得的利润
由于在新的条件下,医药原料药的生产成本上升,也是耗费生产企业利润的又一个主要原因;
5.3.医药原料药价格的上涨同样会受到有效的抑制
5.3.1.国家对通货膨胀的打压,会有效地抑制医药原料药的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企业也不可能为了达到自身的利益随心所欲地涨价;
5.3.2.我国医药原料药市场已经不是完全孤立的“小天地”,其实,我国市场早已和世界医药原料药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必将受国际市场低价医药原料贸易的影响,特别是来自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印度低价医药原料药的影响,我国医药原料药市场价格也不会毫无顾忌的上升,有的品种还会出现好卖而价低的状况,就象今年一样,“好卖不挣钱”,同样也影响生产企业的效益。

6.绿色营销,是今后医药原料药市场的主题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当前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也是医药原料药生产企业必须达到的社会道德底线,也就是达不到《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就没有资格生产医药原料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相关标准也将从国家的强制管制措施变为企业自觉自愿的行为,“绿色营销”也就会自然而然地逐步深入医药原料药行业的各个层面,成为这一行业的主要营销手段。
发表于 2008-1-9 21: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huahua: :huahua: :huahua:
发表于 2014-7-29 13: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6 19:3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