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毒的必要性:
l
有些猪场放松防重于治的管理理念,或猪病防治存在误区
l
在疾病发生后才进行必要消毒工作:导致损失(致死、淘汰、产品质量下降、生长能力下降、病原的污染扩大、扩散等)
l
抗生素、疫苗的误解(过分依赖于抗生素治疗及疫苗的保护)
二、抗生素治疗缺点:
l
价格高
l
抗药性产生
l
培育超级细菌
l
畜产品药残问题
l
抑制畜禽抗体产生
l
导致二次感染和菌群紊乱
l
导致真菌感染
l
风险大(对不敏感菌、病毒无效)
三、注射疫苗后(正常程序)仍发病的原因:
l
变异株、超强毒株产生
l
血清型不同
l
疫苗污染(牛粘膜病病毒)
l
疫苗本身缺陷或失效
l
免疫程序不合理或操作不当
四、因此,消毒是养猪防疫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五、发病的关键:
l
细菌、病毒的大量积累,其数量足以突破畜禽的防疫力量,才发病(病毒量的问题)。
六、猪舍内细菌、病毒的积累过程:
l
正常范围:2-16万个菌/m³
l
消化道的不断排出
l
呼吸道的排出:一个喷嚏可排出1-4万个
l
皮肤排出:如葡萄球菌,建立免疫的个体照样可排毒
l
饮水摄入
l
人员、车辆、器械携带进入
l
细菌、病毒在机体内有一定的存活时间
七、积累的部位:
l
猪舍的空间:空气、猪体表面、地面、墙面、器械表面
l
饮水内: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口蹄疫病毒等
八、疾病发生过程:
● 体外、体内细菌变化
● 发展阶段:易感期、 潜伏期 、前驱发病期 、转归期
● 积累 、畜禽大量排毒发病期 、恢复期
九、最佳控病时机:体外阶段
l
细菌在体外阶段繁殖力:1万个/天,体外通过药物直接杀灭各种细菌、病毒
l
细菌在体内阶段繁殖力:1.4亿亿个/天,只能杀死部分繁殖菌,对病毒、霉形体治疗效果不佳
十、消毒剂的选择原则:
l
消毒谱广:对各种微生物都有效
l
高效:低浓度时仍具有很好的杀菌能力
l
消毒速度快,作用持久
l
在低温下使用仍有效
l
受有机物影响小,耐酸碱环境
l
使用方便
l
无刺激性、无毒性、对人畜安全
l
性质稳定,不易分解、降解,而贮存
十一、消毒剂分类:
根据消毒剂作用水平通常分为三类
l
高效消毒剂
l
中效消毒剂
l
低效消毒剂
十二、高效消毒剂:
● 如烧碱、过氧乙酸、环氧乙烷、甲醛、碘制剂及有机汞类等,能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繁殖体、真菌、芽胞、结核杆菌等,也称灭菌剂。
十三、中效消毒剂
l
如乙醇、氯制剂、碘制剂等,除不能杀死细菌芽胞外,可杀死繁殖体、真菌、病毒等其他微生物。
十四、低效消毒剂:
l
如季胺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洗必泰、新洁尔灭、百毒杀等),可杀死部分细菌繁殖体、真菌和囊膜病毒,不能杀灭结核杆菌、细菌芽胞和非囊膜病毒。
十五、消毒剂使用注意事项:
l
比例正确,按说明书规范操作
l
要用洗干净的容器配制消毒液
l
现配现用,不宜久放
l
不同消毒剂不要混用,但可轮流使用
l
消毒剂原液常有一定的腐蚀性,应加强操作人员的自我保护
十六、常见消毒剂:
l
单一物质的消毒药:酸类、碱类、醛类
l
复合型消毒剂:酚类消毒剂、氯制剂、表面活性剂、季胺盐、碘伏类
十七、保健用药:
1、抗生素:
l
前期:强力霉素400ppm,防转群应激及预防呼吸道病症,适当应用抗下痢药品,根据猪只体膘、采食量适当应用营养性药品如葡萄糖、复合VB糖粉、代母奶等。
l
中期:霉素防治药品的投放
l
后期:抗呼吸道病症药品的投放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