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腺胃炎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病,主要发生在20-80日龄,临床表现为有呼吸道症状,生长停滞,消瘦死亡,剖检以腺胃肿大为特症。研究表明该病的病原为冠状病毒,其形态和理化特性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相似,但血清型学特性与呼吸道型和肾型传支有较大的区别,因其最大的病变是腺胃肿大,故暂定名为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或传染性腺胃炎。
1、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发生于20-80日龄的鸡,20-40日龄为发病高峰,该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差异很大,但如果与大肠杆菌和新城疫混合感染,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
2、临床症状:
自然发病,发病初期仅表现为生长缓慢,继而精神不振,采食饮水减少,拉稀,有呼吸道症状。发病后期,病鸡精神高度沉郁,闭眼,耷翅,羽毛松乱(与法氏囊病鸡相似),有的病鸡咳嗽或张口呼吸,最后病鸡因严重衰竭而死亡。
3、剖检变化
病死鸡消瘦,发病初期气管有粘液,中后期出现本病的特征性病变,腺胃显著肿大,如乒乓球状,腺胃壁增厚,腺胃粘膜有出血和溃疡,个别鸡只腺胃乳头肿胀出血或乳头处凹陷、消失、周边出血、坏死、溃疡、肠道尤其是十二指肠肿胀,卡他性炎症。1/3的病死鸡,肾肿大,有尿酸盐沉积。
4、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
临床诊断时应注意与下列几种病的区别:
①新城疫:除了表现腺胃乳头或粘膜出血外,并不肿大,而且肌胃角质膜有溃疡,肌胃下层有出血,肠道粘膜有枣核状出血或溃疡。
②马立克氏病:两种病都表现为消瘦,MD多在60日龄以后发病,而本病在20多日龄就发病,内脏型MD表现为内脏器官肿瘤,在肝、脾、肾、心脏等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肿瘤结节。
③肌胃糜烂:鱼粉中的组织胺和组氨酸在加热时与鱼粉中的酪蛋白结合,形成致肌胃糜烂毒物,在配合饲料中鱼粉超过7%会引起肌胃糜烂,劣质鱼粉更易致病,发病鸡表现为肌胃角质膜糜烂、溃疡。腺胃扩张质软,不成形,乳头消失。
5、防治:
为预防本病的发生,鸡只接种含有腺胃型传支的油乳剂为活菌。
对于发生此疾病,应减少饲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可以用以下方法。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