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08|回复: 3

关于创建生猪大市的思考 (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4 19: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创建生猪大市的思考 [ 录入者:soloman | 时间:2007-12-09 18:53:55 | 作者: |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 浏览:17次 ] 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做大做强畜牧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根据鄂农办发[2007]72号文件和全省创建畜牧水产大县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市委、市政府决定,把优质生猪产业作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坚持“市场牵动、小区带动、协会互动、信贷拉动、政府推动”的原则,突破性发展优质生猪产业,着力打造湖北生猪生产大市。   一、现状及及问题 (一)现状 1、生猪产业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6年,全市生猪出栏58.18万头,比上年增加2.94万头,增长5.4%,全市农村人平出栏2头,户平出栏6.32头,生猪出栏率达194%,畜牧业总产值5965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9.8%;畜牧业增加值34469万元,占农业增加值的38.2%。畜牧业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为创建全省生猪大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生猪专业化生产取得新突破。全市形成了沿江乡镇以猪禽为主、山区乡镇以牛羊为主的格局。成立了3个生猪协会,网络养殖户8000户。生猪出栏过5万头的乡镇5个,过8000头的大村38个,已建成年出栏生猪4000头以上养殖小区12个,年出栏生猪9.5万头,占全年出栏总数的16%,全市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大户431户,其中千头户18个,万头户1个。 3、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市域内有2400套外来父母代正大畜牧有限公司,有全省唯一、中南五省最大、年出栏1000只种羊的湖北省种羊场,年精深加工100万头的宜昌双汇与我市毗邻,全市定点屠宰厂12家,年屠宰加工能力100万头只以上,初步形成了以加工企业为龙头,连基地、带农户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全市从事畜禽养殖有近9万农户,从事畜禽贩运的车辆达288台,人员640人,从事畜禽屠宰加工经营的达2200人。 4、科技推广扎实推进。在全市开展“五种模式”推广建设,已建畜牧科技示范户1852户,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了生猪“三料一补”、定期驱虫、适时出栏、栏圈改造、种草养畜、配合饲料、快速育肥等畜牧实用技术。2006年,猪、牛、羊、禽的出栏(笼)率分别达到194%、57%、192%、300%。目前全市良种公猪存栏常年在200头左右,波尔公羊存栏常年在60只左右,全市长白公猪配种站达到34个,波尔山羊配种站达到60个,为农户饲养先进品种,取得好的养殖效益提供了保障。 5、动物疫病综合防治能力不断提高。一是建立了较完善的动物防疫、动物防疫监督、兽药监察和兽医管理四大兽医工作管理体系,实现了监检分离、监免分离、监供分离、执业认证的兽医工作机制,为依法开展兽医工作提供了保障。二是加大了重大疫病防治工作领导力度和专项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对畜禽防疫工作日益重视并纳入政府行为,动物疫病防治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保证了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三是实行了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6、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健全。市委、政府十分重视畜牧业,在历次县乡机构改革中,畜牧系统保持稳定,机构不撤,人员不散,并对动物防疫实行政府埋单,全市畜牧系统现有高、中、初级技术人员387人,其中高级5人,中级78人,饲料、兽药经营门店达123家,年收购1万头以上的生猪营销大户18户。 (二)问题 1、生猪龙头企业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差,龙头企业与养殖户间尚未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生猪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产品少,附加值低,在某种程度上,宜都还是一个大的生猪养殖场或生产基地,生猪产品精加工龙头企业为空白,中介组织、市场体系严重滞后,生猪产业各环节中市场风险大、利润低的饲养环节在本地,而市场潜力大,附加值高的种猪、饲料生产、兽药生产、产品加工销售环节都在外地,使我市养猪业发展受外界制约力强,常处于被动局面。 2、生猪饲养规模仍然偏低,规模饲养量不到总量的40%,污染较重。虽然我市生猪人均出栏位居全省第五名,但块头少,总量低,今年宜昌市年出栏超70万头只有枝江市、夷陵区。养殖污染治理措施不到位,养猪业还没有从高效益、低污染中找到最佳结合点,治理的办法不多,模式研究、效益比较、试验推广还没有引起普遍重视。 3、发展生猪生产的资金缺乏。由于农户投入能力弱,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养猪业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形成气候。同时,畜牧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良种繁育、疫病预防、控制、监测手段落后、设施老化、科技推广经费严重缺乏,难以适应养猪业发展的新要求,严重制约着生猪产业化的发展。 4、生猪品牌优势弱,质量不优,畜产品安全隐患大。宜都大白猪影响力小,新品牌有待进一步开发。一方面,猪瘟、五号病、蓝耳病等烈性传染病尚未消灭;另一方面,生产、销售、使用含违禁化合物成份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现象屡禁不止。生猪标准化生产及疫源追溯体系严重滞后。   二、目标及任务 (一)全市生猪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出栏优质肉猪达到80万头,全市生猪加工能力达到60万头,交易生猪100万头以上,把宜都建成全省具有影响力的生猪良繁基地、优质肉猪生产、销售、加工、出口基地,使生猪产业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主要特色产业。分年度发展目标为:2007年,生猪出栏64万头,母猪存栏2.2万头;2008年, 生猪出栏70万头,母猪存栏2.6万头; 2009年, 生猪出栏75万头,母猪存栏3.2万头; 2010年, 生猪出栏80万头,母猪存栏4万头。 (二)主要任务 1、大力实施 “十百千万”生态养殖工程。“十”的目标是:全市新建10个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的市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到2010年,全市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22个;全市共建10个100头以上规模的外血缘母猪繁殖场。“百”的目标是:每年新发展年出栏百头以上生猪养殖户200户,到2010年,全市达到1200户。“千”的目标是:每年新增年出栏千头以上生猪养殖场5户,到2010年,全市达到38户。“万”的目标是:建省级标准化养殖场或新建万头养猪场,全市达到3个。 2、切实抓好自繁自养。以生猪“三群一站”建设为重点,巩固扩大正大畜牧、望城岗养猪场、市畜牧良种场核心群建设,新建2个600头以上规模的外血缘原种猪场,新发展10个100头以上规模母猪养殖场,带动千家万户母猪养殖户的生产群建设,完善10个人工授精站建设。要下大力气抓好母猪生产,保护母猪的生产能力 ,实行母猪保险,避免市场波动的冲击。要加强对饲养母猪户的技术指导,提高母猪饲养管理水平。抓好生猪“515”自繁自养模式的推广,年内达到4000户。 3、进一步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一是坚持财政补贴,春秋两季集中防疫,全市免费财政埋单。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春秋两季动物防疫经费165万元,并随着畜牧业发展逐年提高。切实抓好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季节性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工作,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80%以上。二是稳定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加强127名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和技术培训,实行百分制考核,按得分多少兑现防疫员工资,调动防疫人员工作积极性。三是完善强制免疫责任追究制度,把政府包密度、部门包质量的动物防疫双轨制落到实处。因免疫问题发生疫情的,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4、不断健全技术服务支撑体系。一是按照鄂政发[2007]3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将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到位。稳定市乡两级畜牧兽医队伍,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经费按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和村防疫员每人每年500元标准由市财政负担,市畜牧局具体组织实施。二是进一步完善生猪“三群一站”推广体系,健全市、乡、村上下贯通的生猪改良网络,对现有的生猪配种站、人工授精站进行规范管理。三是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强化投入品监管。加强对养殖环节禁用药、限用药和休药期规定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建立健全农户养殖档案,加强生猪标准化技术规范的宣传推广和普及。四是加强监测和信息引导,及时应对化解市场风险。进一步完善生猪价格的月报制度,建立健全生猪生产的统计、监测制度,加强信息发布和预警工作,加强趋势分析,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引导农民正确认识市场形势。五是对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由市乡两级共同建立专门档案,安排技术人员实施“一对一”的服务。 5、全面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采取设立风险资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户之间建立更为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到2010年,全市扶持生猪专业合作社20家,培植百名生猪营销大户,建成年交易100万头以上的生猪交易市场和年屠宰30万头的生猪生产线,初步建立起以生猪调运、定点屠宰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连锁超市、便利店为基础,形成布局合理、辐射力强的生猪市场体系。 6、积极争取实施畜牧项目。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畜牧项目,以项目促进畜牧业结构调整,推进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转变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2007年,重点抓好农业部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动物检疫监督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力争畜牧大市、石漠化治理、现代畜牧业示范、标准化养殖小区等项目进入国家、省级项目笼子,依靠项目促进发展。 三、主要措施 (一)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为创建工作营造浓厚氛围。 要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创建全省生猪大市的重大意义,使之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人议创建”的目的。各乡镇在全市动员会后,要及时召开本乡镇动员大会,每个乡镇内至少刷写或张贴3—5条标语,定期出动宣传车,进行巡回宣传。行政村要利用高音喇叭、群众会等形式配合乡镇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畜牧部门要以印发技术宣传资料、聘请专家作报告等方式进行宣传。新闻、宣传部门要在电视台设立专栏、制作专题片、公益广告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通过宣传,在全市上下营造多方关注和广泛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 (二)以点带面,强化示范,促进养殖方式转变。 一是要推行标准化养殖示范。每个乡镇每年至少建成1个规模养殖示范场或养殖小区,每个村每年至少发展5个年出栏50头生猪养殖大户。按照现代化养殖方式的要求,加快养殖方式转变,实现生产方式“由院到园”、养殖方式“退村入区”、经营方式“由散到整”。新建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必须符合规划,对养殖小区实行“六统一”管理,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品种、统一用料、统一用药、统一防疫、统一销售。 二是要开展市直部门及畜牧技术人员帮建示范。按照市委、市政府帮包责任制的要求,帮包责任单位和畜牧技术人员要深入所帮包的乡镇、龙头企业、养殖小区、示范村、养殖示范场进行调查研究,帮助乡镇理清思路,制订畜牧业发展规划,解决在资金、项目、用地、水电路配套、品种引进、技术、产品销售、污物处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按照帮包的目标任务,“十一五”期间,在所帮包的乡镇分别帮建1—2个养殖小区、示范村和规模养殖场。 三是创新模式示范。积极探索推广生猪产业化发展模式,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扶持生猪“150”模式、“500” 模式、万头养殖小区发展,认真落实国家、省能繁母猪的饲养补贴政策和保险政策,发挥养猪合作社的作用,促进生猪生产的大发展。 (三)健全网络,完善体系,为创建工作提供技术和服务保障。 要以创建全省生猪大市为契机,以实现养殖高效化为动力,结合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加快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牧执法、技术服务、良种推广、饲料开发等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要完善疫病防控体系。疫病防控事关养猪业的成败。目前生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要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市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工作体系,完善市、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防疫、检疫、技术推广等“以钱养事”经费要专款专用。要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保障动物疫病监测、预防、控制及扑灭等工作需要,重大动物疫病常年免疫密度达到100%。 二是要完善畜禽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加大畜禽良种引进、繁育和推广力度,加强畜禽改良站点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十一五”末,全市建成标准化改良站点50个以上,使市有中心、乡有站、村有点的“塔型”畜禽良种繁育推广体系更加完善,畜禽良种供应要达到基本自给,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三是要加强饲料生产与管理。充足、安全的饲料是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基础。要加强饲料监管,严把饲料质量关。鼓励支持饲料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整合饲料加工企业。加快绿色饲料加工项目建设,鼓励饲料知名品牌落户我市,开设专卖店,积极探索饲料加工企业与畜产品加工企业、养殖基地实行产销合作的机制和途径,大力发展饲料工业产业化经营。 四是要完善生猪市场服务体系。要建立各类畜牧业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农户经营风险。“十一五”末,全市要建成各级区域性和专业性中介机构、生猪合作社20个以上。要采取挂、靠、联等方式,积极寻求与双汇等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合作,通过引进人才、技术,借其品牌,用其网络,快速提升我市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四)创新机制,狠抓落实,增强创建工作的发展动力 面对生猪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加大机制创新力度,激活发展主体和各种要素,着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高效灵活、适应现代养猪业发展的新机制。 一是创新投融资机制。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农业综合开发、扶贫、财政等支农资金要重点支持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金融部门要增加对生猪养殖贷款的投放额度,对新建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入驻小区养殖户,银信部门要优先发放贷款;市级以上(含市级)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所需的生猪收购资金,在取得省农发行贷款资格认定后,市农发行要纳入贷款支持范围,实行封闭管理;市信用担保机构要把担保业务的重点放在支持生猪生产和基地、养猪大户的发展上。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投资兴办生猪企业,鼓励和支持各届人士积极投身到全民创业活动中来。要进一步利用好市委、市政府给予的好政策,创造的好环境、好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外商来我市投资兴办规模养殖场、养殖密集区和猪产品加工企业,努力在生猪龙头企业引进上实现新突破,加快生猪产业化进程。 二是创新产销衔接机制。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产销直挂等多种形式,大力推广“反租承包”和“公司+基地+养殖场(小区)”等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使广大养殖场户更多地分享产业化经营成果。积极引导养殖场(小区)按照畜产品加工企业和市场准入制的要求,大力发展订单畜牧业,努力实现产销对接。加快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市场开发、技术信息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高畜牧业的产业化水平。 三是创新激励机制。不拆不扣落实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创建全省生猪大市的十类政策,对在组织生猪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各乡镇也要出台相应政策,对发展生猪生产好的村组户,实行奖励,全市要开展“十大生猪饲养(营销)大户”、“十个生猪示范村”评选活动。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市委、市政府成立生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市长庄光明任组长,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李进新,市委常委、副市长卢斌,市长助理袁道海为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市优质生猪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和协调处理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创建生猪大市的日常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各抓好一个示范点,确保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实行市直部门定点联系乡镇优质生猪产业发展工作制度,市直部门联系点具体抓好一个示范点,共同推动优质生猪产业发展。 (二)协调配合,搞好服务 市畜牧局要切实加强基层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对生猪饲养户的生产指导和技术培训,提高其科学养殖和管理水平;要严把生猪引种关,实行引种报批制度,严格鉴定猪种,严禁不合格品种流入我市;对良繁场的种猪逐头建立档案,对仔猪流向实行严格登记备案,确保生猪品质纯正。畜牧、经商、质监、工商、公安等部门要大力整顿和规范饲料、兽药市场的经营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违法行为。财政、发改、农业、扶贫、国土、建设、信用社等部门要积极支持优质生猪产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宣传、广电部门要加强对发展典型的宣传报道,为全市生猪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各乡镇要积极为生猪养殖业主和农户解决具体问题,切实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三)加强管理,严格考核 全市开展创建大乡大镇活动,以五项指标为主,实行百分制考核:一是总量指标。以乡镇为单位,年出栏生猪4万头以上(20分),出栏量比上年增长增长10%以上(10分)。二是人均指标。农村人平出栏生猪2.2头以上(20分),出栏率较上年增长10%以上(10分)。三是规模养殖指标。规模养殖占总出栏的40%以上(10分)。四是养殖治污指标。规模养殖治污实现达标排放,无集体上访或个人重复上访现象(10分)。五是效益指标。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40%以上(20分)。考评数据以统计局的法定数据为准。采取量化考核到项、综合考评、按分排序的办法进行综合考评,对排名前列的乡镇处,市政府予以通报表彰,授牌并实行“以奖代补”。市委督办室、政府督办科每半年对全市创建工作督办检查一次,并发通报,创建工作的成效纳入效能考核。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12-14 20: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事是好事,还要从实际出发,科学论证。
发表于 2007-12-25 19: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措施还不够完善,说错请别怪。
发表于 2007-12-25 22: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环境污染严重............ 还是养鸡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9-22 19:3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