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虫喜干燥,生命力强,并耐饥、耐渴,全年都可以生长繁殖,以卵--幼虫--蛹直至羽化为成虫的生育周期约为100天左右。温度在 10℃以下时进入冬眠,其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0℃~32℃,35℃以上可致死;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65%~70%较适宜。大麦虫的卵外表为卵壳,一身周边有毛刺,卵期8-10天。在30℃下成虫产卵最多,每只成虫最高可以产卵1000粒左右,低于14℃很少交配产卵,低于10℃不交配产卵。大麦虫喜欢群集,室温13℃活动取食,5 ℃以上仍能生长,以25℃的温度生长最快,35℃以上则会造成大批死亡,幼虫和成虫有大咬小的残杀性。幼虫有时也把蛹咬伤。因此,要将同龄的虫、卵、蛹、成虫筛出,放在各自的容具中饲养。
幼虫生长过程中,体表颜色先呈乳白色,第一次蜕皮后变为黄褐色,以后每6~10天蜕皮1次,幼虫期共蜕皮6-10次。幼虫30日龄体时在饲料中化蛹,室温20℃以上,蛹经十天蜕皮变为成虫。
成虫刚羽化后翅白色而较软薄,1~2天后变硬转黑褐色。喜在夜间活动,爬行迅速,不能飞行。羽化后十天左右开始交配产卵。
大麦虫成熟幼虫每公斤约700--800条,雌雄比例6:4,可产卵雌虫有400条左右,每个雌虫产卵以最少300粒计算,考虑到养殖中的死亡和其他因素影响,以保守的方法计算也可得幼虫100--120公斤。
大麦虫主要的设备是网筛和饲养容具。
网筛盒:供成虫产卵用,又是分离虫卵、虫体及饵料的工具。可用木盒框装上纱网,网孔12目。
容具:可直接购买塑料容器或自己动手制作木盒,尺寸为长:80厘米,宽:40厘米,高10厘米,容具内壁四周要求光滑,避免大麦虫爬出和防止蜘蛛、壁虎、老鼠等危害虫。
饲养大麦虫的场所最好选择在背风向阳、冬暖夏凉的屋里,光线不宜太强,保持温暖,最适宜温度是20~30℃,相对湿度70%。夏季气温高时,洒水在地上降温;冬季要保温,以保证大麦虫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成虫的饲养:成虫羽化后8~11天开始产卵,先在饲养筐中底部放一个特制的筛子(筛子采用12目或14目不锈纲网、塑料网、铁网制作,面积比标准饲养盘小一圈,主要的作用是快速分离成虫和卵块),在筛子上洒上成虫的食物,成虫产卵3天后,将下面的筛子提起,轻筛一下,虫卵和麦麸等就全部掉下去,筛子上面剩下的就是全是成虫,马上将筛子连同成虫放入另外一个养殖筐中,加入成虫的饲料继续给成虫产卵(成虫就是产卵在饲料中的),如此周而复始;一周后孵出幼虫,把小大麦虫倒在盛有麦麸的饲养容具中饲养。也可将成虫放在一张白纸上,撒些糠麸在纸上,任成虫产卵,每隔二三天换纸1次,成活率一般有90%以上。这种操作方法大约10天应给成虫换料1次,换下的料中可能有卵料,不要马上倒除,集中放好。
每次取卵后要适当地给成虫添加青料和精料,及时清理废料中的死成虫。
成虫喜欢晚间活动,夜晚要多喂料,青饲料可直接投放在饲养容具中,让大麦虫自由采食。
大麦虫的推广养殖有望在短时间内成为昆虫养殖界
的佼佼者。
南通周氏生物科技公司长期举办大麦虫养殖技术培训班,公司备有更详细的技术资料,有意者可来人索取,备有养殖技术光盘(VCD)。欢迎来人观看。虫子虽小,却能成为改变您一生的机遇! |
-
大麦虫幼虫
-
大麦虫种幼虫
-
大麦虫种虫卵
-
大麦虫种成虫
-
大麦虫小幼虫
-
大麦虫虫蛹
-
大麦虫蛹菜
-
大麦虫虫菜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