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12|回复: 0

SLT-2e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的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 14: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志贺样毒素Ⅱ型变异体(SLT-Ⅱe)是猪水肿病(ED)的主要致病因子[1]。目前的研究显示:SLT-Ⅱe的致病机制是通过对其靶细胞-——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刺激,引发细胞分泌机能的改变,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影响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2]。NO是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内皮衍生性舒张因子,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中性粒细胞黏附的作用,对机体的微循环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 ]。  为了研究微血管内皮细胞在猪水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试验以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为介质,观察了SLT-Ⅱe对其分泌细胞因子NO的影响,旨在了解SLT-Ⅱe对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DMEM(Gibico);标准胎牛血清(Gibico);SLT-Ⅱe液(扬州大学微生物实验室提供);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北京农学院实验室提供);NO试剂盒(深圳晶美公司)。
  1.2方法
  1.2.1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传代培养
选取传至第10代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消化,所得细胞液用完全培养基稀释,将细胞密度调整到5×104 个?mL-1,充分混匀后接种至96孔的培养板中,每个孔接种0.2 mL,然后置入CO2 培养箱中静止培养48h。
  1.2.2试验前细胞计数
培养48 h后,定时消化三孔细胞作计数,当细胞数量增至1 ×105 个?mL-1 时,用于试验。
  1.2.3分组
将各孔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SLT-2e 1组、SLT-2e 2组、SLT-2e 3组,每孔设复孔3个,分别加入含0μg?mL-1、2μg?mL-1、10μg?mL-1、50μg?mL-1SLT-2e的DMEM维持培养基,置于CO2 培养箱中静置培养。
  1.2.4取样
每组分6h、12h、18h、24h四个观测点,在各时间点取样测定细胞上清液中NO的含量。
  1.2.5测定
NO的测定用硝酸还原酶法,按照试剂盒说明操作于530nm 处检测.
  1.2.6数据统计
试验结果采用平均值±标准误表示,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试验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法。
  2结果
  不同浓度SLT-2e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NO分泌的影响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SLT-2e 1组(2μg?mL-1)在6 h、12 h、18 h和24 h时,NO的分泌量无显著变化;SLT-2e2组(10μg?mL-1)在12 h、18 h和24 h时,NO分泌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SLT-2e3组(50μg?mL-1)在各时间段均极现状升高,说明一定浓度的SLT-2e能够作用于微血管内皮细胞,使其分泌NO的量增加。
  表1. 不同浓度SLT-2e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VECs)分泌NO的影响 (n=3)
组别
6 h
12 h
18 h
24 h
空白对照组
9.58±0.87
11.29±3.68
12.05±171
11.10±1.44
SLT-2e 1组 (2μg?mL-1)
10.72±1.75
11.86±1.19
10.15±2.87
12.81±2.38
SLT-2e2组(10μg?mL-1)
11.10±3.15
17.40±1.32*
35.93±2.31**
36.11±2.50**
SLT-2e3组(50μg?mL-1)
19.31±4.03**
26.95±2.29**
24.28±4.67**
26.38±5.98**
  **p<0.01,*p<0.05
  3讨论
  已有研究表明,猪水肿病的致病过程分为3 个阶段:(1)致猪水肿病大肠埃希菌感染易感猪;(2)细菌以其F18ab( F107) 菌毛黏附于小肠上皮细胞;(3)细菌在肠道内定居和增殖,产生志贺样毒素Ⅱ型变异体(SLT-Ⅱe)并被吸收,最终导致感染猪发病[4]。SLT-Ⅱe在本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激活或损伤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致其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如血管的舒缩、黏附分子的表达以及屏障功能损伤等[5]。
NO是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一旦出现体内NO分泌不足或过量,都会对机体微循环造成严重损伤,进而引发各种疾病[6]。本试验结果表明,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在生理状态下也分泌一定量的NO,以维持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稳定。于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SLT-Ⅱe后,10μg?mL-1 和50μg?mL-1组在6-24 h时,NO分泌量均显著升高,表明SLT-Ⅱe能够作用于微血管内皮细胞,刺激其对NO的分泌量增加。NO是舒张血管物质,其含量的升高,将使血管舒张,血管间隙增加,血管内的液体成分更易于渗出到血管外,导致水肿的发生,这也证明产志贺样大肠杆菌引起水肿病的机理就是通过其分泌的SLT-Ⅱe作用于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致使微血管内皮细胞对NO的分泌增加而发挥致病作用的。
  从本试验的结果可以发现,浓度为50μg?mL-1 的SLT-2e作用于细胞后,NO的分泌量在6 h和12 h即显著高于10μg?mL-1组,而在18 h和24 h时,则显著低于,这可能是因为50μg?mL-1 浓度较高,作用于细胞后,在短时间内即导致其NO的分泌大量增加,但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部分细胞因毒素的作用而死亡,因此在18 h和24 h时NO的分泌量反而较10μg?mL-1组为低。由试验结果还可以看出,2μg?mL-1组各时间段NO的分泌量始终处于一个比较恒定的水平,其原因可能于本组毒素浓度较低,对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较小或没有损伤有关。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SLT-2e损伤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使其NO分泌增加是仔猪水肿病发生的机制之一。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50 收起 理由
魁罡 + 5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7 02:0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