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33|回复: 0

苦参抗SLT-Ⅱe致RIMMVECs损伤机理及有效成分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 14: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苦参抗SLT-Ⅱe致RIMMVECs损伤机理及有效成分研究

  周传铎 吴军 刘钟杰 索占伟 穆祥 李禹涛 段惠琴
(1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100094;2 北京农学院动物科技系,北京 102206)
  志贺样毒素Ⅱ型变异体(Shiga like toxin,SLT-Ⅱe)主要由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产生,为猪水肿病的主要毒力因子。试验研究表明,SLT-Ⅱe能抑制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intestinal mucosa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RIMMVECs)的增殖,并可对其造成一定损伤。而适宜苦参水煎液不但可以促进RIMMVECs增殖,更可以减弱SLT-Ⅱe对RIMMVECs的损伤。本试验通过对苦参水煎液及其主要成分与SLT-Ⅱe共同作用于RIMMVECs后,不同时间段细胞上清夜中NO、ET-1分泌量的检测,旨在从细胞水平探寻苦参抗SLT-Ⅱe致RIMMVECs的损伤机理,并对其有效成分进行研究,为中药对抗细菌毒素及防治细菌病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DMEM(Gibico);标准胎牛血清(Gibico);SLT-Ⅱe液(扬州大学微生物实验室惠赠);大鼠肠粘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北京农学院中兽医实验室提供);NO试剂盒(深圳晶美);ET-1(内皮素-1)试剂盒(北京尚柏生物公司);噻唑蓝(MTT,Amresco);二甲基亚砜(DMSO,Sigma);所有试剂均经过0.22μm孔径的滤膜过滤除菌。
  1.2 仪器
  培养板(Costar);96孔酶标板(Costar);CO2培养箱(Sanyo);荧光倒置数码显微镜(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酶联免疫检测仪(BioRad);分光光度计(UNICO)
  1.3 方法
  1.3.1 细胞传代接种:选取第10代的细胞进行消化,所得细胞液用完全培养基稀释,将细胞密度调整到5×104 ?个/mL,充分混匀后接种至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个孔接种200 μl,然后置入CO2 培养箱中静止培养48 h。
  1.3.2 分组方案:共分5组,每组5个重复(其中12 h 各细胞组在一块细胞培养板上)。分组及各组毒素与中药液终浓度如下。空白组:维持培养基;毒素组:维持培养基中含SLT-Ⅱe 含量为10.0 μg/m;毒素+苦参水煎液组:维持培养基中含SLT-Ⅱe 10.0 μg/mL,苦参200.0 μg/mL;毒素+苦参碱组:维持培养基中含SLT-Ⅱe 10.0 μg/mL,苦参碱200.0 μg/mL;毒素+氧化苦参碱组:维持培养基中含SLT-Ⅱe 10.0 μg/mL,氧化苦参碱200.0 μg/mL
  1.3.3 NO、ET-1的测定:将96孔细胞培养板置入CO2培养箱中,37 ℃静置培养24 h,待细胞生长到80%铺满培养孔底壁。如分组剂量更换培养液后,继续培养。在细胞培养的3、6、9、12 h,从各大组中选取一个小组的5个孔,吸出全部细胞培养液250 μl,3000 rpm离心10 min后,将上清液移入新的小离心管中,封口,-20 ℃冰箱保存备用。依试剂盒说明书完成细胞上清液中NO、ET-1的测定,其中ET-1每组3个重复。
  1.3.4 12h增值率的测定:在12 h后,将12 h组的各孔细胞上清夜吸净后,加入5 mg/mL的MTT 30 ml及150 ml的DMEM维持培养基,继续培养4 h后,轻轻吸弃孔内液体,每孔加入150 μl DMSO,37 ℃孵育30 min 以上,使细胞内结晶充分溶解,于酶标仪570 nm波长测定细胞增殖率(OD值)。
  1.4 数据统计
试验结果采用平均值±标准误表示,试验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法。
  2.结果
  2.1 苦参水煎液及其成份抗SLT-Ⅱe对RIMMVECs增殖作用
由表1可以看出,当SLT-Ⅱe浓度为10 μg/mL时,毒素作用RIMMVECs 12 h后,MTT法测细胞增殖率OD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且差异极显著。而毒素+苦参水煎液组、毒素+苦参碱组、毒素+氧化苦参碱组在12 h时的OD值均显著高于毒素组,其中毒素+苦参水煎液组、毒素+苦参碱组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而毒素+氧化苦参碱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极显著,与毒素+苦参水煎液组、毒素+苦参碱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亦极显著。
  表1 苦参水煎液及其成份抗SLT-Ⅱe对RIMMVECs增殖作用( n = 5 )
组别
X ± S
增殖率%
统计结果
空白组
2.88±0.12

A?? a
毒素组
2.32±0.07
-19.53
C?? c
毒素+苦参水煎液组
2.79±0.06
-2.95
A?? a
毒素+苦参碱组
2.80±0.07
-2.61
A?? a
毒素+氧化苦参碱组
2.56±0.04
-10.91
B?? b
  注:各组间不含有相同大写字母表明差异极显著p<0.01,各组间不含有相同小写字母表明差异显著p<0.05
  2.2 苦参水煎液及其成份对SLT-Ⅱe引起RIMMVECs分泌NO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空白组NO分泌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且上升趋势平缓。而毒素组,除在3h时,NO分泌量与空白组没有明显差异,在6h、9h、12 h时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极显著。而在各个时间点,三个中药组毒素+苦参水煎液组、毒素+苦参碱组、毒素+氧化苦参碱组的NO分泌量均落在毒素组与空白组之间。3 h时,各个组NO分泌量间没有明显差异。在6 h时,三个中药组NO分泌量与毒素组比较,差异极显著;其中,毒素+苦参碱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在9 h时,三个中药组NO分泌量与毒素组比较,差异极显著;其中毒素+氧化苦参碱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极显著。12 h时,三个组与毒素组比较,差异极显著,其中毒素+氧化苦参碱组与空白组差异极显著。三者间比较,除在12 h时,毒素+苦参碱组与毒素+氧化苦参碱组间差异显著外,其他均无显著差异。
表3-12 苦参水煎液及其成份SLT-Ⅱe引起RIMMVECs分泌NO的影响(X±S μmol/L,n = 5)
组别
3 h
6 h
9 h
12h
空白组
9.45±1.54 A a
11.71±0.72 B c
13.10±1.63 Cc
15.11±1.67 C d
毒素组
10.08±1.61 A a
17.13±1.75 A a
18.14±1.21 A a
23.05±2.30 A a
毒素+苦参水煎液组
9.70±1.00 A a
12.59±1.26 Bbc
14.61±1.29 BCbc
17.88±1.70 BCbc
毒素+苦参碱组
9.95±1.13 A a
13.60±1.14 B b
14.11±0.84 BCbc
16.75±1.70 BCcd
毒素+氧化苦参碱组
9.82±1.31 A a
12.97±1.38 Bbc
15.87±1.50 AB b
19.40±0.93 B b
  注:相同时间的组间不含有相同大写字母表明差异极显著p<0.01,各组间不含有相同小写字母表明差异显著p<0.05
  2.3 苦参水煎液及其成份对SLT-Ⅱe引起RIMMVECs分泌ET-1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而对于ET- 1的分泌量,空白组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没有明显变化。毒素组,在3h时,ET-1分泌量与空白组比较明显降低,且差异极显著。而在6h、9h、12h时,毒素组ET-1又明显上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对于中药组,在3 h时,毒素+苦参水煎液组、毒素+苦参碱组、毒素+氧化苦参碱组的ET-1分泌量均高于毒素组,且差异极显著;其中毒素+苦参水煎液组、毒素+苦参碱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极显著。三者间比较,毒素+氧化苦参碱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从6 h后,三个中药苦参组ET-1的分泌量即落在毒素组与空白组之间。在6 h时,三个组ET-1分泌量与毒素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极显著。三者间比较差异都极显著。在9 h时,三个中药组ET-1分泌量与毒素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极显著。三者间比较,毒素+氧化苦参碱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12 h时,三个中药组ET-1分泌量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极显著;其中毒素+苦参水煎液组、毒素+苦参碱组ET-1分泌量与毒素组比较,差异极显著。三者间比较差异都极显著。
表3-13 苦参水煎液及其成份对SLT-Ⅱe引起RIMMVECs分泌ET-1的影响(X±S pg/mL,n = 3)
组别
3 h
6 h
9 h
12 h
空白组
1.73±0.12 B b
1.99±0.11 E e
2.06±0.15 D d
2.01±0.14 D a
毒素组
0.90±0.11 C c
6.62±0.14 A a
7.10±0.16 A a
6.62±0.21 A a
毒素+苦参水煎液组
2.09±0.14 A a
5.18±0.20 C c
5.18±0.15 C c
5.13±0.21 B b
毒素+苦参碱组
2.16±0.14 A a
4.69±0.11 D d
4.97±0.23 C c
3.88±0.11 C c
毒素+氧化苦参碱组
1.71±0.11 B b
5.77±0.07 B b
5.99±0.14 B b
6.36±0.11 A d
  注:相同时间的组间不含有相同大写字母表明差异极显著p<0.01,各组间不含有相同小写字母表明差异显著p<0.05
  3 分析与讨论
  本实验用MTT法观察SLT-Ⅱe对RIMVECs增殖的影响。从细胞增值率的角度出发,毒素+中药组中,在毒素+苦参水煎液组、毒素+苦参碱组、毒素+氧化苦参碱组在12 h时的OD值均显著高于毒素组。表明在12 h时,200 μg/mL的苦参水煎液、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对SLT-Ⅱe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均起到了保护作用,降低由毒素引起的增殖抑制。
  NO是血管内皮细胞所产生的内皮衍生性舒张因子,具有很强的舒血管功能[1]。ET-1是迄今为止已知最强的血管收缩性物质[2]。二者相互作用,维持血管的舒缩及通透性。试验结果表明,10 μg/mL的SLT-Ⅱe在作用于RIMMVECs后,首先表现出在3 h时ET-1分泌量显著下降,NO无明显变化。而在6 h后,NO与ET-1较空白组均显著升高。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毒素作用细胞后,首先引起ET-1的迅速降低,从而导致NO、ET-1比例失衡,血管迅速扩张,致使内皮细胞发生损伤,而后NO持续生成,并转化为具有更强细胞毒性的ONOO-,从而加剧了细胞的损伤与死亡[3]。而200 μg/mL的苦参水煎液可在3 h时明显抑制因毒素作用所致的细胞上清液中ET-1的降低,并在3 h、6 h、9 h、12 h时不同程度的降低了毒素作用后细胞上清液中NO的分泌量,维持了NO与ET-1在细胞外环境的平衡,从而减轻了毒素对细胞的损伤作用。苦参两种主要成分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NO、ET-1的作用趋势与苦参水煎液基本相同。在12 h时苦参碱对RIMMVECs的增殖效果来看略高于苦参水煎液组,但极显著高于氧化苦参碱组。而其在对ET-1及NO的调控作用也好于氧化苦参碱组,故在200 μg/mL浓度条件下,苦参碱在苦参对抗SLT-Ⅱe保护RIMMVECs的功效中发挥主要作用。
  综上所述, SLT-Ⅱe作用细胞后可在短时间内引起ET-1的迅速降低,从而导致NO、ET-1比例失衡,血管迅速扩张,致使内皮细胞发生损伤,NO分泌量开始逐渐增加。而随着NO量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细胞的损伤。而苦参则在SLT-Ⅱe作用最初阶段抑制ET-1的降低、维持NO、ET-1比例平衡,在后期降低NO的分泌量,起到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其中苦参碱较之氧化苦参碱保护效果更为突出。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7 02:2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