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家禽养殖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家禽养殖业是我国畜牧业的支柱产业,也是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最高、与国际先进水平最接近的产业。家禽饲养品种多,数量大,包括鸡、鸭、鹅、火鸡、鹌鹑、鸽以及特种禽类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家禽养殖业快速发展,家禽养殖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禽类产品也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
(一)禽类产量快速增长。2006年我国禽肉产量1506.6万吨,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比1985年增长了6.5倍,而同期世界禽肉产量增长了1.4倍。我国现在禽肉产量占肉类总量的18.7%,人均占有量11.5公斤。禽蛋产量达到2945.6万吨,比1985年增长了4.3倍,占同期世界禽蛋增长量92%,占世界总产量的44.5%。我国禽蛋总产量从1986年以后,连续21年位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22公斤,已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加快。2006年出栏2000只以上规模肉鸡场有47.2万家,出栏肉鸡占出栏总量的73.1%,年出栏过亿的家禽企业有广东温氏集团、正大集团、山东六和集团和大成集团。存栏500只以上规模蛋鸡场有77.9万个,年产鸡蛋占全国总量的67.2%,存栏蛋鸡上百万的企业主要有大连韩伟集团和北京德青源。现代化生产企业已经成为家禽养殖业的主体,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使肉鸡业、蛋鸡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三)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家禽养殖业发展较早地融入世界家禽养殖业发展的潮流,引进国外优良家禽品种和先进生产设备,吸收国外饲养管理经验,目前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最高的行业之一,建立了“公司+农户”等经营模式,形成了产加销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发展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目前,从业人员过千万人,年创产值3000亿元,还带动了饲料工业、兽药和疫苗生产、设备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华东、华北、东北地区是我国禽肉产量最大的地区,占全国禽肉总产量的63.8%,广东是我国黄羽肉鸡生产最多的省份。我国蛋鸡生产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其中河北、河南、山东、江苏、辽宁等5个省,禽蛋产量占全国禽蛋总产量的58.4%,已形成了“北蛋南调”的格局。水禽养殖业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湖网地区。
(五)禽肉成为我国畜产品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目前,我国已有90多家禽肉加工出口合格企业。2006年,我国出口禽肉及加工产品37.2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主要出口日本和韩国;进口59.0万吨,同比增长53.6%,主要来自美国和巴西,进口产品主要是鸡爪、鸡翅等我国消费量大的产品。
最近几年,受禽流感等疫病的影响,我国家禽养殖业生产受到严重挫折,不少企业亏损。在国家扶持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拉动下,目前我国家禽养殖业正逐步走出困境,恢复了正常生产。在当前生猪生产出现供应偏紧的情况下,应加快发展家禽养殖业。家禽养殖业生产周期短,禽肉、禽蛋是猪肉的重要替代品,保持我国家禽业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有利于保障畜产品的有效供应,满足城乡居民对动物蛋白类产品的需求。
二、禽类产品对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禽类产品消费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禽肉和禽蛋已经成为我国消费者最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之一。家禽养殖业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改善膳食结构,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强全民的身体素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禽类产品营养价值高。鸡肉是典型的白肉产品,具有高蛋白(23.3%)、低胆固醇(117毫克/百克)、低脂肪含量(1.2%)和低热量(104千卡/百克)的特点,符合健康食品的基本特征。乌骨鸡等一些地方品种还具有滋补的功效。鸭肉性凉味甘,鲜嫩肥美,深受消费者青睐。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纤维素和卵磷脂,青壳鸭蛋还富集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以鸡肉为主料的菜品,更是体现中华美食文化的特点。
二是禽类产品消费持续增长。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禽类产品产量和消费量持续增长。目前大多数家庭的日常饮食,尤其是早餐,鸡蛋都是必备的食品。鸡肉的消费旺盛,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中国特产的黄羽肉鸡消费为主,特别是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多以鲜活鸡烹饪消费为主;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以白羽肉鸡消费为主。近年来水禽业快速发展,水禽肉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无鸡不成席”、“无鸭不成宴”,已成为许多地区约定俗成的消费习惯。我国人均禽蛋和禽肉消费量在过去10年里分别增长了51%和60%,达到人均占有22公斤和11.5公斤。禽蛋的人均消费量已经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消费水平相当。禽类产品已成为继猪肉之后,最重要的动物蛋白源来源。
三是禽类产品市场潜力大。从世界范围看,禽类产品也是人们肉类消费的重要来源。2000年以来,世界人均猪肉消费量增长了10%,牛肉消费量增长了5%,禽肉消费量增长了17%,尽管禽肉绝对消费量仍小于猪肉,但与猪肉消费量的差距正逐步缩小。我国禽肉在肉类消费中的比重接近20%,人均消费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美国的人均禽肉消费量达到52公斤,占肉类消费量的62%,巴西为35公斤,占肉类消费量的50%。根据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分析,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低于5000美元时,收入的增加和肉类消费的增长呈现强烈的正相关。我国的人均GDP刚刚超过2000美元,农村人口的人均收入水平还很低,因此我国禽肉生产和消费还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三、我国禽类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家禽养殖业发展,禽类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及技术标准不断完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有力地提高了我国禽类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禽类产品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家禽饲养过程中出现少量禽只死亡是难免的。从国内外家禽饲养情况看,现代化的规模养禽场禽只死亡率一般能控制在10%左右。我国散养家禽较多,饲养规模小的散养户禽只死亡率较高,约在16—18%。发达国家略低于我国,一些发展中国家禽只死亡率超过25%。禽只死亡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在雏禽饲养阶段因弱小发生死亡,在死亡率中所占比例较大;二是发生疫病死亡,主要是养殖场(户)饲养管理差,防疫不到位;三是出栏运输过程中因拥挤、应激等因素造成死亡,运输的距离和条件不同,其死亡率有较大差异。对病死禽只的处理,政府有关部门和养殖企业都有相应的严格规定和要求,禁止病死禽流入市场,传播疫情,危害消费者安全。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采取综合措施,不断加大管理和执法监督力度,禽类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上是不断提高的。规模养殖场的病死禽采取深埋、焚烧等措施进行了无害化处理。2006年全国家禽产品的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为99.5%。
一是建立健全饲养全过程监督管理制度。完善动物检疫、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对养禽场实施严格的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大型规模化养禽企业都配有焚尸炉等处理设施,及时对病死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各级兽医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专项检查,依法开展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加大对养殖户安全用药的监督管理,严厉查处贩卖加工病死家禽的违法行为,防止病死家禽及其产品流入市场。今年上半年,各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产地和屠宰环节检出病死禽361万只,在运输流通环节检出不合格禽肉产品1.2万吨,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二是严格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按照《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规定,养殖场(户)使用抗生素有严格标准和停药期规定,国家严厉制裁违规使用兽药或在饲料中添加违禁药物行为。我国建立了完善的兽药残留监测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各级兽医部门严格执行《国家动物及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物质监控计划》和《畜禽质量安全监督检查计划》,加强禽肉产品检疫和兽药残留监控。
三是进一步完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国家各有关部门都制定严格规定,规范家禽养殖、加工、流通等环节管理。工商部门采取措施,严厉打击市场流通病死禽。对进入加工厂的病死禽,质检部门进行专项整治。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意见要求,各级兽医部门设立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兽药饲料监察机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实验室检测能力和水平。
四是依法加强禽类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国家不断完善禽类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先后颁布实施了《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禽类产品质量安全涉及的疫病防控、检疫、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使用等作出明确规定,为加强禽类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保证禽类产品质量安全是养殖场(户)应尽的法律义务,禽类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政府部门的法定职责。
通过采取以上综合措施,政府有关部门在加强禽类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同时,也促进了家禽养殖企业生产条件和环境的改善,保障家禽养殖业健康发展,提高禽类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我国家禽养殖业科技进步取得重要进展
我国家禽养殖业持续、快速发展,得益于科技进步和实用技术推广,得益于适时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我国在引进国外先进养殖技术,并结合我国实际进行本土化发展方面,取得许多科技成果。尤其在家禽育种、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疫病防控、产品加工等生产环节上,都保持了与国际同步的发展。这些国外引进技术与国内消化创新相结合的技术和方法,直接推动了中国家禽养殖业从传统的分散养殖转向现代化的集约化养殖。
一是家禽育种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育种是发展现代家禽养殖业的基础。中国现代养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即从小规模分散饲养的庭院养鸡到发展现代化集约化饲养,开始于1975年北京集约化蛋鸡场的建设。随后,蛋鸡的育种在北京和黑龙江等地先后开展起来,陆续培育出“京白”和“滨白”蛋鸡品种。白羽肉鸡育种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通过引进国外的配套系艾维因、安那克品种,进行本土选育和繁育、推广,并逐渐建设规模化肉鸡场。我国黄羽肉鸡的育种更是在质量性状选育上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目前有约15家规模育种公司。水禽育种以北京鸭的育种为代表,为传统加工产品提供新的优质原料。
我国自主培育的蛋鸡品种,以“京白”、“滨白”为主要代表,累计在国内推广祖代种鸡53万套,能够生产商品代蛋鸡近20亿只。通过引进原种,在国内进行选育的蛋鸡有罗曼、星杂等品种,肉鸡有艾维因、安那克等品种。需要指明的是,一些品种的命名只是商品公司对产品的编号,如70年代加拿大谢佛公司培育出星杂288,绝不是产288枚蛋的含义。该公司之后又培养出星杂579,以色列培养出安那克2000,都与产蛋枚数无关。
据吴常信院士的分析和判断,中国在育种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应用领域,可以排在世界前八位。传统的数量遗传理论还在本土育种工作中发挥主要的作用,分子遗传学结合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逐步在育种实践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是家禽饲养管理技术取得长足进步。饲养管理技术是发展现代家禽养殖业的关键,通过引进国外成熟的饲养管理技术,结合中国的特点,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饲养管理方法。经过与国外育种公司的不断交流,还在继续更新、完善。尤其是种鸡的笼养人工授精技术,中国更是走在世界的前列。
国内最新的肉鸡饲养方式的改进,是改变传统的地面垫料饲养为网上饲养。一来鸡、粪分离,有利于鸡的健康;二来提高了饲养密度,由原来的8-10只/平方米,提高到10-12只/平方米。而荷兰地面平养肉鸡的饲养密度为17只/平方米。在我国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提高生产效率是发展方向。在保证鸡只舒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增加单位面积的饲养数量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最好方法之一。对肉鸡而言,目前在我国基本可以做到42日龄、活重2.2-2.4公斤、饲料转化率1.9-2.0∶1。相比以前的传统饲养,有了极大的进步。这是育种、饲料营养和饲养管理等多方面科学技术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是家禽疫病防控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禽流感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生和流行,给家禽养殖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研制高效疫苗,加强免疫工作成为防控禽流感、保护家禽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我国先后研制出H5N1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禽流感-新城疫二联活疫苗等多种疫苗。针对部分地区禽流感变异病毒引发疫情,及时研制出变异毒株疫苗。这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疫苗,其他国家至今尚未生产出来。在诊断方面,建立了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生产出诊断试剂盒,能够在十几分钟内实现现场快速诊断。除了目前在免疫工作中广泛应用的几种疫苗外,我国还研制了亚单位苗、标记苗、DNA疫苗等三种新型疫苗,作为技术储备,为防控禽流感提供了坚强的科技支撑。
四是家禽饲料生产技术加快发展。家禽饲料生产在我国饲料工业中率先起步,饲料加工和营养调配技术较为完善配套,家禽饲料质量标准体系比较健全,家禽饲料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家禽饲料的主要成分都是粮食及粮油加工副产品,产品合格率在饲料品种中一直较高,而且品种齐全,对不同家禽品种、不同生长阶段,都有专门的营养标准和饲料产品。国家制定了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并进行严格的定期监测和结果发布。饲料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严格监管,为禽类产品质量提高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
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我国通过引进和本土化改造国外技术,以及自主研发的家禽养殖技术是成功的,对产业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为使人们吃得到、吃得起、吃得好禽类产品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五、加强禽类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
禽类产品的质量问题事关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努力提高禽类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是我国乃至全球家禽饲养面临的重大课题。近些年来,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加强,我国禽类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但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对家禽养殖业发展的成绩和问题,我们都必须理性地对待,科学地分析,妥善地加以解决。
(一)既要看到禽类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又要看到我们存在的某些问题和隐患。近些年来,我国家禽养殖业发展较快,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加强,生产管理制度和禽类产品流通管理措施逐步完善,饲养技术进步加快,一些规模场饲养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有力地保证了禽类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由于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家禽养殖业发展的政策,家禽养殖者积极性逐步提高,家禽饲养管理水平和质量意识不断增强。我们必须充分地看到家禽养殖业在质量安全管理上的进步和成效。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监管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极个别养殖者违背有关法律和规定,使用违禁投入品,甚至销售不合质量标准的禽只及产品;一些地方疫病发生,个别养殖者对病死禽不能及时无害化处理,甚至流入市场。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有关部门是高度重视的,一经发现,都要依法严肃处理。近年来,我们已通过法律手段和媒体曝光等措施,对个别养殖者的违法经营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
(二)既要切实加大禽类产品的质量监管力度,又要看到禽类产品的质量监管是个长期复杂的工作。我们既要有解决潜在问题的紧迫感,又要从实际出发,作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家禽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变的关键阶段,传统饲养方法和现代饲养技术并存。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低,区域差异大,家禽饲养业发展不平衡,既有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现代大型养殖屠宰加工企业,又有占全国总饲养量40%的分散养殖。一些分散养殖户防疫条件较差,管理水平不高。我国广大农民有着发展传统养殖业的经验和办法,但还缺少现代养殖和管理技术。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才能改变的现实。由于这些原因,给我们加强禽类产品的监管带来很大的压力。我们必须正视我国家禽养殖业生产所处的阶段和困难,客观全面地分析禽类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毫不松懈、持之以恒地抓好禽类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三)既要看到禽类产品在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某些问题,又要充分肯定我国禽类产品的质量安全总体是好的、是可以放心食用的。从我国乃至全球饲养业看,禽类产品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一个客观现象。但是,问题是个别的、局部的,不是全面的、整体的。不看到个别禽类产品的问题,就容易放松质量安全监管,给禽类产品消费留下隐患;不肯定禽类产品的整体质量是好的,就容易挫伤饲养者积极性,误导社会消费者。因此,绝不能把个别养殖户出现的个别问题,看成整个家禽养殖业发展和禽类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四)既要采取有力措施,依法加强禽类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又要对广大养殖户给予热情的帮助和引导。要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加强监管,不允许病死鸡流入市场,不允许违规使用违禁投入品。严厉打击违法经营户的不法行为。同时,要看到家禽养殖业是一个面临市场和疫病双重风险的产业,国际禽类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因此,扶持和引导我国家禽养殖业发展,树立我国禽类产品的品牌形象,对农民增收和开拓市场都非常重要。一是要切实加强生产环节的管理。认真执行用药记录和生产记录制度,引导农民科学使用投入品,加强和改善饲养环境和条件。二是加强禽类产品质量监管。执行严格的监管制度,加强质量抽检和检疫,健全质量约束和监督机制。三是加强流通环节的管理。打击不法商贩,规范禽类产品交易市场,加强执法监督。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落实扶持家禽养殖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调动农民发展家禽养殖业的积极性。五是加快家禽饲养科技进步。应用先进的饲养技术,提高禽类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六是加大疫病防控力度。继续采取综合措施,防控禽流感、新城疫及禽霍乱等禽类疫病的发生。通过采取扶持、引导和监管措施,调动和保护养殖者的积极性,扶持和帮助家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六、我国家禽养殖技术与世界现代养殖技术保持同步发展
科技进步对现代家禽养殖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多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立足国情,通过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形成了一套科学实用的家禽养殖技术,提升了我国家禽养殖业的整体生产能力,为家禽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我国现行家禽养殖技术和规程同世界现代养殖技术保持同步发展。为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全球的科学家们经过上百年的研究和实践,制定出了现代家禽养殖技术的规程和标准。我国在发展现代家禽养殖业的初始阶段,就及时地融入国际发展的潮流,经过近30年的发展,始终与世界公认的技术规程和标准保持一致。事实证明,这些世界通行的技术规程和标准在中国也是适合的,并对我国家禽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例如在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上,我国制定的标准就非常严格,所有的进口和国产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和安全、有效、无污染试验,才准许在市场销售。农业部早在1989年就发布规定,明令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激素类添加剂和兴奋剂,这与国际通行标准是一致的。而且价格昂贵的激素类添加剂,对肉鸡的生长速度并没有促进作用,有些甚至还有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鸡的生长速度是遗传因素与营养、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占85%-90%。40天左右出栏的鸡,主要是采用了4系、5系配套育种技术的育成品种。如果是土杂鸡种,无论是喂什么添加剂、激素和药物,都不可能达到40天育肥出栏的目的。
(二)我国家禽饲养实用技术体系,既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又适合家禽业生产实际。养鸡业从散养逐步发展成高效的规模化饲养,这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家禽业发展实际的。我国从来就没有过草原放牧养鸡的历史,家禽已经丧失了远距离采食的能力,如果真的在草原上牧鸡,一场风雪和暴雨将会使其全部死亡。另外,露天养鸡不利于禽流感防控。为了防控禽流感,禽只须与野鸟隔离。欧洲已经禁止露天养鸡,我国香港地区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我国家禽的规模化饲养,是在生产实际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是适应我国家禽生产实际和市场消费需求的。
我国在发展现代家禽养殖技术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对世界发达国家最新技术研究进展的观察和借鉴。通过观察—评价—引进—本土化改造—组装推广的程序,发展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饲养技术,并与世界的发展保持同步。例如:通过科学地设计并建造鸡舍,合理地配置设备,根据温度、湿度、风速等数据,人工调节鸡舍内环境,以达到在保证鸡只舒适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发挥其遗传生产潜能。
(三)采用现代养殖技术符合国际家禽养殖业发展的潮流。以数量遗传和分子遗传理论为基础,结合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进行高强度的品种选育,培育出具有很高遗传潜力的杂交配套品系;建立既保证家禽舒适,又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经济效益的鸡舍和设备;配制营养全面,满足家禽生长和生产需要的配合饲料;设计有针对性的免疫计划、预防计划和生物安全措施;根据家禽的生理特点,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案;根据国内国际市场的要求,进行产品加工;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和可追溯系统,保证食品安全。这就是现行的现代养殖技术和规程在家禽业生产全过程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在科学可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而来的。采用现代养殖技术是国际家禽养殖业发展的潮流。我们不可能回到或停留在落后的散养方式,而是要紧密结合我国家禽业生产实际,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使我国的家禽饲养方式和技术不断发展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