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生猪生产和流通渠道日益增多,猪场的种猪更新就是一件重要的日常工作,一个规模母猪的猪场,每年要更新种猪三分之一还要多,有的猪场基于市场的变化(对体型外貌的要求),经常调整引进种猪,造成多场及频繁引种猪,猪群来源混杂,这对生产安全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尽管有一些猪场,在引进种猪之前进行考察,甚至采血化验,但年年如此,不仅很麻烦,而且一旦出现疏漏,就会给以后的生产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常常有每引进一次种猪,生产就受到一次打击的事例,这说明引种是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猪病是病猪带来的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但又不可能不引种,基于我们多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在引种群与生产群之间必须架起一座桥梁,这就是后备种猪引种适应性隔离饲养管理。而猪场健康群体的建立,母猪群的健康首当其冲,也是一个猪场生产效益的最终保障。
大多数猪场在引种时,多重视品种选择,而忽视了对供种场健康水平的了解。由于不同猪场及不同种猪群之间的健康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将不同健康水平的猪群引进场内,不采取过渡适应的综合防控措施,往往造成引种的不成功或者给猪场带来严重的损失。要做到保持本场种猪群的健康状态及引进种猪对本场病原的适应,维持猪群的平衡,降低猪群的疾病风险,确保安全生产。
1
隔离场所的条件
1.1人员培训
重点是加强操作人员的卫生防疫意识及饲养管理、卫生消毒、防疫保健等实际操作技巧,特别要强调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细节管理,它直接决定着隔离适应的成败。
1.2猪舍准备
隔离场所距本场300~500米。隔离场所必须采用“全进全出”的管理方式,且引种批次之间的间隔以2周以上为宜。
各种饲养设施完善。引种前必须使用高压机,进行彻底清洗,对猪舍的地面、猪栏、墙壁、房顶及周围环境彻底消毒,空舍3~4周。计划引种前1周,对隔离场所进行一次整体清洁卫生的消毒,在进猪的前1天,必须再次喷雾消毒备用o
2
饲养管理
2.1 日常饲养
所引种猪的体重应控制在70千克左右,否则,不能很好地完成隔离适应程序及配种前的免疫等工作。
对于不同种源的猪,在到达本场后,不能立即混群饲养,必须先隔离饲养。隔离饲养期间,必须安排专人管理。保持相对的独立,不同人员不得串岗。
种猪引进的当天,应立即对种猪及其饲养场所进行清洗、消毒。引进的第一天,种猪仅饲喂少量易于消化的饲料,饲料及饮水要予以适当的控制,5~7天后逐渐过渡到吃干料,恢复至正常,保证充足的饮水、充足的营养,使用专用的后备种猪饲料(见表1),90千克体重以前自由采食,90千克以后适当限饲,每天喂量2.5千克左右。隔离适应饲养观察期间,必须每天仔细观察猪群的健康状况,要注意其精神状态、临床表现,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如消毒、疫病处理、各种免疫等等。对不适宜种用或有生理缺陷的,单独饲养,决定是否淘汰。发现异常情况,立即进行会诊及隔离和处理。
密切注意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空气质量。猪舍要尽可能做到清洁卫生、干燥、通风良好,饲养密度不宜过大(每头占2.5平方米以上),饮水充足,舍内小气候保持相对稳定,适合猪的生长发育。
2.2卫生与消毒管理
整个隔离适应过程中,卫生与消毒管理至关重要。
操作人员每天应及时做好清洁卫生。种猪引入的当天应及时进行清洗,并带猪消毒,消毒工作每天一次,持续一周,以后每周定期对饲养环境及猪群消毒一次。消毒时,必须先做好卫生,然后再进行消毒。
隔离适应饲养场所人口处设消毒池,应每天更换消毒液。控制隔离区的人流、物流量,严格执行消毒管理。
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及用途,选择合适的消毒剂,配制消毒剂时,方法要合理。使用时应注意消毒剂适宜的浓度。稀释后喷雾消毒时,用量为每平方米0.5~0.75升。注意对不同消毒对象的区别处理。
2.3
混群管理
2~3周后,如果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没有观察到可疑的新的疫病,便开始按免疫程序实施免疫。自第4周开始,停止保健药物的添加,每天用本场保育后期仔猪的粪便与其充分接触,减少栏圈的冲洗次数,尤其不要将栏内粪便冲走;或用本场的淘汰母猪与其按l:5~10的比例交叉混养2周;或用胎衣等感染引进6月龄以上的后备种猪,连续一周。如果本场1~2年内发生过严重的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则不能用粪便做人工感染,应采用胎衣等。让后备种猪适应或产生免疫力。5~7周后,对后备猪群的免疫水平抽血检测,合格后至8周左右完成隔离适应程序。其间,执行正常的生产管理。隔离适应完成后进人本场生产群时,引入的种猪群与本场猪群应同时按保健要求投喂保健药,保健时间一周。完成隔离适应程序及后备种猪的免疫、驱虫等工作后,开始正常的配种。
3保健及免疫管理
隔离适应期间,执行如下的保健及免疫程序:
3.1饮水保健
种猪引进的头两周,应激反应大,引种当天,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药物进行保健,药物的选择如:强力拜固舒500毫克/升、泰妙菌素25毫克/升+强力霉素75毫克/升。药物要根据本猪场的用药史及消化道、呼吸道等疾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第2周在饲料中添加药进行保健,如:泰妙菌素110克/吨饲料+金霉素330克/吨饲料+阿莫西林300克/吨饲料。
3.2
隔离饲养2~3周后进行驱虫
对引入的后备种猪进行一次全面的驱虫,以后按猪场正常驱虫程序执行驱虫管理。选用药物如:伊维菌素、芬苯哒唑或其复方制品。
3.3
后备种猪隔离饲养2~3周后进行免疫
根据猪群的适应情况、体重及本场的免疫谱,逐步执行后备母猪的免疫程序(见表2)。于进入本场生产群之前完成所有疫苗的免疫工作。
| | 猪瘟(HC)
| 入场时及6月龄时各免疫一次,3~4头份/头。两次的间隔时间30~45天。
| 伪狂犬(PR)
| 配种前2个月免疫一次,1头份/头。
| 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 配种前一个月免疫一次,1头份/头。
| 口蹄疫
| 配种前免疫一次,2~3毫升/头
| 肺炎枝原体
| 配种前免疫一次,1头份/头
| 细小病毒(PPV)
| 配种前免疫二次,每次2毫升/头。两次的间隔时间30。45天。
| 蓝耳病(PRRS)
| 配种前一周免疫一次,1头份/头。
| 流行性乙性脑炎
| 配种前免疫二次,每次1头份/头。两次的间隔时间30~45天。
| 免疫过程中,要严格操作,选用合适的针头(见表3),做到一头猪一个针头。
注意免疫中的应激反应,在免疫接种的前后5天内,停用抗生素及激素类药物。出现特殊情况的,以后要补免,确保100%的免疫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