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发中兽药的意义和必要性
1.是保障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安全食品是当前国内外最为关注的事情,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局稳定,经济发展,人们的健康、安全、卫生和环保等问题。那么,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的究竟有哪些因素呢.像病源微生物污染、农药、兽药残留的污染,还有新源性食品的污染?营养剂、添加剂、转基因等?,以及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所致。 其中,病源和残留污染是关键,假冒伪劣商品可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强化依法管理解决。但,就我国现状来看,对动物疫病主要是用大量的西药来控制;农业上使用化学农药控制农作物的病虫害,然而,农药、兽药的大量使用,污染了生产环境和动物养殖,造成动植物源性食品的残留超标,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和损害。我们所使用的大量农药、西药的研发生产主要依赖西方发达国家,靠进口、合资生产或仿造。这类西药、农药多为合成的化学药物,副作用大,更新换代快,我国需花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用于购买和引进新品种的农药、兽药及其日益更新检测设备和试剂。这样发展下去永久性地不能摆脱对国外的依赖,受他们的制约。只有开发应用祖国的中医药宝库,加大扶植建立绿色中药种植和加工中兽药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与应用力度,既有利于加速农业产业化调整,推动饲料、医药工业发展,又能建立我国独特的食品安全体系。
2.是扩大国际市场上动物源性食品出口的根本措施。我国是世界上畜产品生产大国之一。据统计2003年我国肉类出口仅占总产量的0.37%~2.09%。
然而,加拿大、荷兰等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占全国总产量的50%,其他发达国家平均也在25%以上,而我国主要肉类产品出口量都低于2%。这个比例太悬殊了。近几年来,美国、日本、韩国等以食品安全为名,建立了严格的法规、标准和检测措施,不断以停止进口、加大取样比例、加严检测和提高退货率等措施限制我国产品的出口。我国暴发禽流感、SARS非典后,先后有40多个国家宣布停止进口我国禽类产品。鉴于此,我们为什么不应用传统的中兽医药学和绿色无公害种植的中药加工制成的饲料预混剂、饲料添加剂和治疗用药物,中西结合,群防群治,既能预防、控制疫病,又能有效解决残留超标问题,实现农产品、食品的扩大出口,破解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
二、研发中兽药的可行性
1.继承挖掘和发扬中医、中兽医药学的伟大宝库。我国有几千年中医和中兽医药理论及丰富的应用经验,有待于我们去发扬光大。目前兽医应用中药日趋广泛,如用于哺乳动物、禽类、鱼虾类、虫类?蜂、蚕、蟹?等不同种类动物的中药制剂;有用于促生产性能,像提高奶、肉、皮、毛、蛋的产量,改善产品的品质,以及用于防病治病保健等多方面的制剂;另外还有不同的剂型,不同给药方法和途径的中兽药制剂。如散剂、胶剂、片剂、锭剂、颗粒剂?冲剂?、软膏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酊剂、和剂?口服液?、灌注剂、注射剂等多种。
2.我国在中兽药、饲料预混剂和饲料添加剂方面已基本具备开发的基础条件。首先有法定技术依据——《中国兽药典》及各省市自治区制定的地方规范。这就是我国兽药标准,是国家对兽药质量管理的技术法规,是兽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技术依据。因此,中兽药生产得到了蓬勃发展。截止到2004年,我国兽药厂家有2400多个,其中有2000多个药厂都生产中兽药,制剂达4000多品种?不过大多为同一品种重复申报,像“禽菌灵”?,在市场上整个兽药份额中中兽药约占25%。
其次,我国可供使用的中药资源非常广泛。有野生的,也有人工种养的,达2000多种。企业可选用符合GAP标准的绿色中药基地种植中药材,研制成多种畜禽系列饲料添加剂及治疗药。
最后,中兽医药人才教育机构也在不断地完善。河北农业大学建立了中兽医学院,培养本专科生及硕士研究生,西南农业大学荣昌校区设有中兽医专业,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长春解放军兽医大学等校还培养中兽医博士,为全国输送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中兽医研究所、江西中兽医研究所等研究部门专门从事中兽医药学方面的研究。
以上这些就是中兽药产、学、研的基本情况,为我国中兽药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对不同畜禽种类的中兽药控制疾病的研究与应用有相当的基础。在防治畜禽疾病中采用“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的原则,收到了显著效果。如,破伤风为常见传染病,基层常用治法为抗破伤风血清加祛风解表的中药,在祛风药中多用蜈蚣、全蝎、乌蛇、天麻等贵重药材,费用很高。而河北省河间市的金大增先生为了降低昂贵的药价,在用药上敢于创新,发明了用大剂量甘草为主药的破伤风散。通过实验室试验,甘草中的甘草甜香素确能解毒,可中和破伤风外毒素之毒。
另外,针对传染性法氏囊炎病,将众多方剂,浓缩成了3味药,其效亦佳。并被载入兽药典。综上说明,用中药可以防治传染病。
不同层次的中兽医科教人员队伍已初见端倪。更可喜的是在全国已经有一批中青年的中兽医专家、教授、博导为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很大活力,攻关和开发队伍逐渐形成。
三、研发中兽药有广阔的前景
研发中兽药的空间领域非常大,在现有的中药促生长、促增重、促繁殖、促产蛋性能以及风味改良剂和畜禽疫病防治用药研究基础上,可以把它具体化、系列化。
L.饲料添加剂类。针对禽业、养猪生产、草食家畜养殖生产过程中各个不同阶段和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中药饲料预混剂、饲料添加剂。主要包括促生长、促增重系列、促进生产性能?产蛋性能、促产乳性能?系列、促进发情、配种、产仔等繁殖性能的中药系列,促进产品的风味改良、产品品质改善的系列。
2.在有关畜禽行业预防和治疗应用的中兽药已有一定基础。在现有的中药调节机体免疫力、保证机体健康和一些治疗用药基础上,应开发新的中兽药品种满足畜牧生产和不同动物养殖的客观需要,在“治未病”的中兽医预防为主的理论指导下,从疫病预防、抗应激着手,调整畜禽的生理机能,保持健康状态,在养禽业、养猪生产和草食家畜、乳品生产中全程添加中药。建立一个新的中西结合兽医防疫技术模式?中药结合疫苗和环境控制?,使畜禽各种应用的中兽药系列化。逐步建立、健全养禽、养猪、草食家畜全行业无药残安全畜产品生产的系列配套预防治疗药。重点建立以涵盖畜禽保健、促生长、防治为目的的完整的绿色中兽药及生物防治疫苗为主的全行业动物兽医防疫技术体系。
可以想见,中兽药发展空间非常可观。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1.国家主要部门对中兽医药的作用、发展必要性认识不够,上下缺乏沟通和共识,故而支持和投入力度不够。如目前中兽药的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质量检测方法及控制技术比较落后;中兽药生产工艺及制剂水平低;中兽药研究开发技术欠缺乏,创新能力较弱;中兽药企业管理水平普遍都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更谈不上国际竞争力。为加强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进中兽药现代化,建议农业部设立相关部门,专门负责我国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兽医学发展。并制订政策,发展规划。如“中兽医现代化发展纲要”,可以参照国家技委、国家经贸委、卫生部药品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中医药局、中科院等相关单位制定的国家《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农业部再与科技部等国家职能部门沟通,支持中兽医药的立项事宜等。
2.人员分散,形不成团队,故而攻关能力薄弱。建议科研院所、院校与企业实质性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过去所说的产、学、研三结合问题。构筑国家现代中兽药创新体系,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集中高校、科研机构、制药企业等多方面力量,通过整体布局、资源重组、机制创新,构筑研究开发体系完整、技术装备先进、人才结构合理、创新能力较强、管理科学规范的现代中兽药创新体系。
3.中药资源可能处于紧张状态。全国兽药企业齐上阵都大量生产中兽药,资源可能出现短缺现象。为此必须坚持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充分利用资源同时,保护资源和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开展中药资源普查,特别要注意对濒危和紧缺中药材资源的修复和再生。防止流失退化和灭绝,加强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研究。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加强植保技术方面的研究,发展绿色药材。
4.缺乏完善的现代中兽药标准和规范。从中药种植?养殖?、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的标准和规范,到保证中兽药?中药产品的安全有效、质量可控,这些问题,一直没能得到彻底解决,严重地制约着中兽药的发展及走向世界。为此,建议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研究,建立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及有害物质限量。
加强符合中兽药特点的科学、量化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提高中兽药、中兽药新药等的质量控制水平。以中兽药注射剂为突破点,逐步扩大指纹图谱等多种方法在中兽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