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84|回复: 0

中兽医舌诊的现代研究进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1 21: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兽医舌诊的现代研究进展

严作廷、谢家声 杨国林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70

    察口色是中兽医诊断家畜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起源甚早。在《内经》中就有很多关于舌诊的记载,在兽医方面,后汉贾思勰《齐民要术》中指出:“口中色欲得红白如火光为善材。”唐朝李石的《司牧安骥辑》中记载:“欲要看口色,春季忌于青;夏病不食草,口中赤色深。”北宋王愈《蕃牧篡验方》、元朝卞管勾著的《痊骥通玄论》中均收集不少色诊资料。明代喻氏兄弟编著的《元亨疗马集》中就有“脉色论”、“察色赋”两篇专论,其中“察色赋”提出了37种病理口色。“脉色论”有:“察病者,非脉色何能知之”、“卧蚕者口色也”、“口色,验疾之所也”、“欲知马骡诸般病,舌下先需看卧蚕”、“脉色者,医之准绳也,疾之龟鉴也,诊察精微,如通神圣,得之于心神,应之于二目,凡诸疾病,如日月星光所照,无所不明也。”等记载。由此可见,口色在中兽医诊断学中具有非常重视的地位。古往今来,有不少中兽医继承和发扬了“脉色论”和“察色赋”的宝贵经验,尤其是近3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家畜舌诊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现将主要进展报道如下。

1.开展了健康动物舌色、舌苔的观察
    河南省新乡市西王村兽医站报导了“猪的舌诊”,观察健康猪100头(次),病猪774头(次),将舌的色质分5种:桃红、淡白、红色、红绛(多见于猪瘟、丹毒、肺疫)、青紫(多见于猪的破伤风))。舌苔分4种:白苔、黄苔、灰苔(浅黑色苔常见于猪的副伤寒)、黑苔(猪瘟后期、中毒病)。枉云峰对外感温病的12头猪进行详细观察,指出体重为7.5-20公斤小猪的正常舌象,是舌质淡红或微红,舌面湿润,无苔,舌体较充盈。病理舌色有5种,即红舌、绛紫舌、红绒刺舌、红舌红点、淡薄瘦舌。对12头试验猪进行了人工发病试验,按中兽医辨证,均属外感温热病,但在病程中,舌尖部和中部均未观察到舌苔的明显存在。作者认为,观察猪的口色以舌诊更为准确。史美和对健康耕牛、水牛和奶牛口色、舌苔进行了详细观察,认为健康耕牛舌苔明显可见,颜色主要以灰色中带黄绿色为主,并有深浅的区别,大致可以分为灰白、灰褐、灰黄褐3种颜色,否定了耕牛无舌苔之说。健康水牛的正常口色为粉红、淡红夹黄、粉红夹黄等4种,与一般记载基本相符。正常舌筋多见紫红夹青和明显或不明显红绛两种,前者多见于7岁以上的母牛,后者多见于7岁以下的公牛(包括阉牛)。健康水牛的舌苔颜色为灰褐苔、黄褐苔、灰白苔,(奶牛白黄苔),在128例中未观察到薄白苔,这与一般资料记载是不同的。解天兴对健康绵羊的口色进行了观察,指出健康绵羊四季口色均为鲜明光润的桃红色,仅有少数羊只舌质稍带青色,舌苔则90%以上为薄白苔,10%以下为薄黄苔。这与一般兽医将薄黄苔归为病色是不相符的。母羊的口色均稍现青色,产后10~15天内的哺乳母羊,口色呈桃红色,但舌底稍青;10日内初生羔羊的口色比成年羊稍偏红,舌边尖鲜红。王天益对273例口色、脉象的临证普查表明:①家畜种类不同,卧蚕形态也不同。马属动物卧蚕如小豆,耕牛卧蚕如鞋底形,山羊卧蚕如小锯齿状,猪的卧蚕为倒八字。②以舌筋粗细辨耕牛寒热虚实较为可靠。牛舌筋冬天细小,夏天粗大。实热证舌筋粗如细麻绳且分叉多;虚寒之证,细如丝线或隐没不显露;③牛舌面粗糙,多为实热。相反,舌面细腻,丝状乳头减少、萎缩,多为寒证。④马骡舌面起皱似与人舌面的裂纹相同,可见于舌前部和舌边一侧或全舌面,有的仅为裂沟,有的为皱纹。浅裂为舌粘膜萎缩,深裂为舌萎缩,多见于营养不良。在中兽医古籍中关于猪、羊的舌诊资料非常少,这些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兽医舌诊的内容。

2.开展了家畜舌诊的实验研究
    开展家畜舌诊的实验研究,有助于了解舌诊的形成机制,并能够指导临床。因此,我国一些学者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家畜舌诊进行了研究,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2.1 舌苔与舌面电阻值的关系
    史美和(1985)指出,健康水牛、奶牛舌的不同部位电阻值的变化很有规律,即舌腹>舌尖>舌中。马庆化(1986) 测定了马属动物白腻苔、灰黑苔和黄燥苔电阻值,白腻苔由于舌面含水量较多,其舌面电阻值小,而灰黑苔和黄燥苔的舌面电阻值无大的差异。白腻苔、薄白苔、黄燥苔的舌面电阻值由舌根、舌中、舌尖的顺序而逐渐增大,但黄燥苔多由于舌面水分减少,致使舌体三部分的电阻值无明显差异。认为,舌面电阻值升高者,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疾病;若舌面电阻值是降低者,可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疾病。作者认为,舌面电阻值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舌苔润燥的指标,也可作为了解体内水液代谢情况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这一指标为判断舌苔的润燥提供了帮助。

2.2 舌苔与舌面pH值的关系
    马庆华(1986)指出:在正常情况下,舌面pH一般稍偏碱性,这利于唾液淀粉酶的消化,偏高偏低均非正常。一般来说,白腻苔的pH值较正常为低,而黄燥苔和灰黑苔的pH也较正常为低,舌面pH值升高或降低均表示体内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疾患。史福胜(1989)指出,健康家畜舌面pH值为8.4±0.32,为碱性。黄苔、灰黑苔的舌面pH值均高于白苔和健康对照组的黄白苔。黄苔和灰黑苔一般出现在发热或病程长、病势严重的情况下。若口腔的机械自洁作用和化学自洁作用减弱,舌面丝状乳头角化分枝空隙中的食糜以及脱落的上皮细胞、渗出细胞、唾液等杂质不能及时清除,再加上由于体温升高,使舌面上残质腐化产酸,可能导致舌面的pH值下降。另外畜体在患病时,体内物质代谢紊乱,致使酸度增高,也可能导致舌面pH值下降。

2.3 舌色与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关系
    邹康南等( 1963)对虚劳证的口色与脉象进行了分析,指出虚劳证的口色特点是由淡红逐渐转为苍白,垂死时的口色则青紫、晦暗。其血液变化特征是,随着症状由轻症向重症发展,血红素含量逐步降低,红血球总数减少。血沉在轻、重、绝症之间无明显区别,但与健康家畜相比则显著加速。白血球、碱贮含量、黄疽指数及胆红质定性均无变化。说明口色与红细胞压积容量、C02结合力、血红蛋白有密切关系,从而开创了家畜舌诊现代研究的先河。张克家等研究了舌色与C02结合力、红细胞压积容量和白细胞总数之间的关系。舌为紫色时,C02结合力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舌色愈趋向绛紫,则血液C02结合力越低。而淡红色、红色、绛色虽较正常时有所降低,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舌色愈绛紫,则红细胞压积容量越大;但舌色比正常淡时,其红细胞压积容量却反而略小。经统计学处理,舌色与白细胞总数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马庆化研究了马骡的血清黄胆指数、血沉、血红蛋白含量和C02结合力与舌色的关系。认为马属家畜血沉前15分钟在13~-48之间,牛的血红蛋白含量在6.7~7.2克之间,此范围内的口色均呈淡红色(粉红色)。在病理情况下,血浆C02结合力大小与对应口色的变化是:淡红<鲜红>黄白>青紫>红黄>红绛。而血沉的变化则是鲜红、红绛、青紫依次不同程度地减慢,唯有黄白口色的血沉明显加快。血清黄胆指数由高到低的变化与口色关系是淡红、鲜红、红黄、青紫、红绛、黄白。徐立等(1982)对正常、危、重、绝家(病)畜口色与血液学变化的关系,认为C02结合力在正常口色时为50m1,而在绝症时为73m1。这说明C02结合力在病情越重时,结合力越大,当上升到每100m1血液结合C0216m1以上时,病畜就很难抢救了,此时口色表现为青紫色或黑紫色。史美和指出牛的血红蛋白含量高低顺序与口色的红淡成正相关关系。戴龙(1989)将卧蚕的颜色分为6种,并对卧蚕颜色与血液C02结合力、红细胞压积以及血沉等进行了对比试验,发现健康马与健康骡相比,C02结合力较高,红细胞压积略高,血沉较慢。C02结合力的变化与卧蚕表现为:淡红色>淡白色>红色>红绛色>紫色,说明C02结合力随着卧蚕色的变深而变小。红细胞压积容量大小变化为:淡白色<淡红色<红绛色<红色<紫色。血沉的变化表现为依卧蚕色淡白、淡红色、红色、红绛色、紫色不同程度地减慢。王天益发现卧蚕的色泽变化与血红蛋白和卧蚕局部温度有关。水牛血红蛋白6克以下者,卧蚕偏淡白,9克左右者卧蚕多偏红色。水牛卧蚕的温度,在冬春季节卧蚕淡红者,为35-36 ℃;卧蚕淡白者为31-32℃,卧蚕偏红者为37~38℃夏秋略高1~2℃。
    张玉基(1984)对马口色进行了部分生化测定,发现随着口色的变化,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正常口色的115mg%发展到绝症口色的416mg,说明当疾病发展到绝症和危症时,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成倍升高。马的正常口色的pH值为7.2,而危、绝症口色的pH值为6.9。作者通过实验认为,当病马血糖达到416mg%以上,氯化物达到70%以上,球蛋白下降到2.8%以下时,病马就进入了垂死期。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家畜舌色与血液的成分、血液中的一些生化指标具有密切的关系。也说明通过观察舌色可以了解家畜的血液变化,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和判定预后。

2.4 舌苔与舌苔脱落细胞及渗出细胞的关系
    马庆化( 1986)对正常家畜的薄白苔及病理情况下出现的白腻、黄燥、灰黑苔的脱落细胞进行了观察,发现以灰黑苔的脱落细胞为最多,其次是黄燥、白腻苔,表明病情越重,渗出细胞越多。史福胜(1989)指出,31例病畜中白苔、黄苔、灰黑苔的上皮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同健康薄白苔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在病理情况下,白苔的上皮细胞同黄苔和灰黑苔的差异极显著。高热黄苔和常温黄苔比较,嗜中性白细胞的渗出差异显著(0.0 1 <P<0.05)淋巴细胞的渗出不显著(P>0.05 ) 。

2.5 舌色与血液流变学、血液动力学
    血液动力流变学是生物力学与生理学、医学等相互渗透发展起来的新兴的边缘学科。血液动力学主要研究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流动的力学问题,而血液流变学是在宏观、微观、亚微观水平上,研究血液的细胞成分和血浆成分流动和变形的特性,以及与血液直接接触的血管结构的流变特性。由于舌的血液循环功能与舌色关系极为密切。严作廷等用血液流变学方法测定了健康成年骡和不同舌色病骡的全血粘度、还原全血粘度以及血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结果:随着舌色由淡红、红、赤红、青紫的转变,7种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还原全血粘度以及血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逐渐增加。其中全血粘度、还原全血粘度、血细胞压积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淡红、红、赤红、青紫四种舌色的全血粘度和还原全血粘度均随着切变率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因此,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与家畜舌色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严作廷等对35匹健康成年驴和89匹肠阻塞驴的舌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舌色由正常→淡红→红舌→暗红的变化,心率PR、微循环半更新时间MRT、微循环平均滞流时间MST和血液粘度η、总外周阻力TPR则逐渐升高,而每搏输出量SV、心搏指数SI、左心搏功指数LVWI、每分心输出量CO、左心有效泵力VPE、心脏指数CI、脉压差PP、血管弹性指数FEK、微循环半更新率MHR逐渐下降。说明家畜的舌色与血液动力流变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3.临床应用:
    舌诊作为中兽医的重要诊断方法,已经被广大兽医工作者所认可。但是作为疾病的特异性诊断方面还缺乏资料。因此,开展一些疾病时舌诊的研究,找出与疾病的特异性关系,将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李晓新研究了马骡便秘时马舌下血管的变化与阻塞部位的关系,指出小结肠便秘,舌下血管充血发红,粗如头发丝状,胃状膨大部阻塞时,舌边尖静脉瘀血、怒涨,呈暗蓝色。并进行了直肠检查与舌下血管检查,其小结肠便秘符合率为82%,胃状膨大部便秘符合率为87%;其它部位大结肠便秘符合率为93%。张永忠指出,舌下两卧蚕间或稍下方微血管的出现与马类劳伤心脏病有一定的关系。在105例中,卧蚕血管变化明显者101例,不明显者4例。黄强指出,牛患锥虫病时,可见舌质变软,舌苔薄白,有硬币样大小不等、数量不一、边缘不规则但界限明显的灰白色斑块,结合对患牛体况、四肢关节、耳及尾尖的变化等各方面进行考察,在初期,其它临床症状不明显时,可见舌根部有少量斑块特征性变化的24例,经间接血凝反应试验,全部呈阳性反应,与舌诊吻合率为100%。由此说明,舌诊在某些疾病的诊断上具有特异性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4.展望
    中兽医学现代化首先是诊断技术的现代化、客观化。舌诊作为中兽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经历了几千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并且总结出了“先看走,后看口”的诊疗经验。因此,加强家畜舌诊的现代化、客观化研究是中兽医客观化的必然要求。家畜舌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到了90年代又处于停滞不前的境地,究其原因,主要时中兽医基础理论的研究经费太少,且主要经费来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使得大部分人将研究重点转移到了其它领域。但毕竟每年支持的项目较少,仅2-3项,与其它学科相比还是太少。因此,(1)建议国家对中兽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加大投入,增加经费渠道,尤其是增加中兽医基础性研究专项经费,以促进中兽医学的现代化、客观化研究速度。(2)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研究手段,将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学科引入家畜舌诊的研究领域,开拓思维,提出新的研究课题;(3)加强家畜舌诊的临床研究,尤其在小动物疾病的诊断方面,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参考文献
(1)邹康南、李诗伯、瞿自明等 马骡虚老症的口色与脉象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1963年年会论文选编(兽医部分)[M] 农业出版社 1965年 第一版 ,北京, 238-246
(2)王恒恭:家畜舌体色泽变化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中兽医医药杂志,[J] 1987 ,(4):59-62
王恒恭:家畜舌体色泽变化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中兽医医药杂志,[J] 1987 ,(5):54-58
(3)王恒恭:家畜舌苔的临床诊察  中兽医医药杂志,[J]1986, (1):59-61
(4)王恒恭:家畜舌苔的临床诊察  中兽医医药杂志,[J]1986, (2):55-57
(5)王天益 家畜口色、脉象临证普查279例  [J]中兽医学杂志 1981,(3):5-20.
(6)史美和,袁昌明,郑婕  健康水牛、奶牛口色的实验观察 中兽医医药杂志,[J]1985 ,(1):8 -11
(7)解天兴:对1531例健康绵羊司机口色的观察 中兽医医药杂志,1988, (3):42-43
(8)马庆化:马属动物舌苔变化的观察与舌面渗出细胞等的测定  中兽医医药杂志,1986,(5):2—5
(9)张克家、胡广济  马骡舌色和血液有关指标的相关性  [J]中兽医医药杂志 1986,(5):5-7
(10)马庆华 口色与血液学变化关系的初探 [J]中兽医医药杂志 1987,(1):1-3
(11)枉云峰:
家畜的青黄赤白黑病理口色质疑 兽医科技杂志,(5):64, 1979
(12)严作廷、巩忠福、杨锐乐等 肠阻塞骡暗红舌色和青紫舌色的血液动力流变学的研究 中兽医医药杂志 [J] 2002,(5):9-11
(13)严作廷、钟伟熊、周学辉 驴舌色与血液粘度和微循环关系的探讨 中国兽医学报[J]1997,17(2):194-195
(14)严作廷 , 巩忠福
骡不同舌色血液动力流变学的特征  中国农业科学 2005,(2):410-414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50 收起 理由
冰川 + 5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6 19:4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