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019|回复: 2

全脂大豆粉在鱼的利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31 16: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脂大豆粉在鱼的利用
摘    要
        全脂大豆粉(FFSBM)是由大豆经热处理後所制成的,全脂大豆粉含有比脱脂大豆粕稍低的粗蛋白及很高的油脂 。如脱脂大豆粕、全脂大豆粉对於鱼类需要的必须胺基酸而言,是植物蛋白中有最好的胺基酸组成之一。全脂大豆粉也是亚麻油酸、次亚麻油酸及磷脂质的良好来源。在全脂大豆粉中含有很少量的磷,而大部份是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其对於鱼类的利用率不高及并会阻碍其他矿物质的利用。生大豆另外含有数种已知的抗营养因子(anti-nutrional factor),对鱼类生长及健康有所影响。但数种热处理的方法已经成功地使用於使营养因子的不活化或去除,以改良全脂大豆粉的营养价值。而大豆热处理的程度因鱼种类而异。然而,可利用性研究资料显示,适当加热的全脂大豆粉对於鱼类的营养价值是可与脱脂大豆粕以大豆油重组鶵美。
前   言
        从经济、市场性及营养价值的观点而言,大豆是普遍认为最具吸引力的动物饲料之植物性蛋白质来源。大豆在世界的很多地方被使用,因其成本比动物性蛋白质低。在植物性蛋白中,对於水产鱼类必须基酸之需要而言,大豆具有最好的胺基酸。除了具有高品质的蛋白质之外,全大豆也含有高量的油脂,它是精料中高可消化能的来源。大豆所含的能量对於鸡(Latshaw and clayton, 1976)及鳟鱼(Lovell, 1989)而言大约比商业性大豆粕高出50%。
        生的及加热处理的大豆做为陆栖动物饲料原料的利用性已被广泛研究了许多年。生大豆含有数种抗营养因子和其他的毒素物质,这些对动物的生长及良好发育都有负面的影响。适当加热的大豆粉碎成粉状(全脂大豆粉)已经被成功的使用在家禽、猪及肉牛的饲粮之中,而全脂大豆粉在鱼的利用性近来也开始其相关的研究。最初的研究是放在鲑、鳟鱼上。直到1980年代才进行其他种类的研究。
        这篇报告的目的是在评估全脂大豆粉做为水产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包括: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加工在营养品质的效果以及全脂豆粉在不同水产种类的利用等。
营养成分
        大豆的化学组成,因其品种及生长情况而有所差异,表1显示不同大豆产品的平均营养成分。
表一  大        豆       产        品       之        营       养        组       成 1
 营                              养                              分                   %
种       子种子,热处理 (FFSBM)粕、粉状挤压 (大豆饼)粕、溶剂抽出,带    壳粕、溶剂抽出,无    壳
国 际  编 号 乾    物     质
粗 蛋  白 质
乙醚抽出物
粗    纤    维
灰   分
5-04-610 92.0
39.2
17.2
5.3
5.1
5-04-597 90.0
38.0
18.0
5.0
4.6
5-04-600 90.0
42.9
4.8
5.9
6.0
5-04-637 89.0
44.6
1.4
6.2
6.5
5-04-612 90.0
49.7
0.9
3.4
5.8
1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RC), 1982.
蛋白质及胺基酸:
        蛋白质是大豆的主要营养成分,但是其经济价值却排在油脂之後为第二。全大豆乾基中含40%的粗蛋白。有些大豆品种高到48%的粗蛋白(Pryde,1983a),而这些种类其生产量却较低。
        加热烘焙大豆,去壳溶剂抽油大豆粕、花生粕、棉子粕、葵花子粕、油菜子粕等必须胺基酸列於表2,而烘焙大豆与去壳溶剂抽油的大豆粕在粗蛋白中的百分比有大约相同的必须胺基酸组成。
表二 植                                                          成 1
 胺          基          酸          含          量   ( 蛋  白  质   之  百  分  率 )
烘  焙  全脂  大  豆去 壳  溶 剂抽出大豆粕花  生  粕棉  籽  粕向日葵粕菜  籽  粕
国际编号 精  胺  酸
组  胺  酸
异白胺酸
白  胺  酸
离  胺  酸
甲硫胺酸
胱  胺  酸
苯丙胺酸
酪  胺  酸
羟丁胺酸
色  胺  酸
缬草胺酸
5-04-597 7.4
2.7
5.7
6.8
6.3
1.4
2.8
5.5
8.7
4.4
1.4
5.3
5-04-612 7.4
2.5
5.0
7.5
6.4
1.4
2.9
4.9
8.3
3.9
1.4
5.1
5-03-650 9.5
2.0
3.7
5.6
3.7
0.9
2.4
4.2
7.4
2.4
1.0
3.9
5-01-621 10.2
2.7
3.7
5.7
4.1
1.4
3.3
5.9
7.9
3.4
1.4
4.6
5-03-871 9.6
2.7
4.9
8.3
4.2
2.5
4.1
5.1
8.1
4.2
1.3
5.6
5-04-739 5.6
2.7
3.7
6.8
5.4
1.9
2.7
3.8
6.0
4.2
1.2
4.8
1NRC, 1982.
        如前所示,大豆蛋白是特别有价值的,因其胺基酸组成为所有植物性蛋白中,最符合鱼必需胺基酸需要者之一,然而大豆粕最缺乏含硫胺基酸(甲硫胺基酸及胱胺酸)。油菜子粕含有类似於大豆粕的胺基酸组成,但其离胺酸组成较低。棉子粕及葵花子粕第一限制胺基酸,而花生油粕最缺乏含硫胺基酸,之後为离胺酸(Lim and Doming 1989)。
脂   质
        大豆最有经济价值的成分是油脂,大约是其乾物重的20%(表1)。粗制和精制的大豆油的平均组成列於表3。三酸甘油酯、脂肪酸酯和甘油是粗及精制大豆油的主要组成。表4是大豆油及一些普通常用植物油的三酸甘油酯的脂肪酸组成,椰子油含有非常高的饱和脂肪酸,而在其他油中主要的脂肪酸是不饱和的,植油中主要的多未饱和脂肪酸是亚麻油酸,然而大豆及油菜子油是唯一含有高量的次亚麻油酸。
表三 粗   与    精   制   之   大   豆    油   之   组   成1
 粗      制       油精      制       油
三酸甘油酯(%) 磷脂质(%)
未皂化物(%)
植物固醇类(%)
生殖醇(%)
碳化氢(Squalene)(%)
游离脂肪酸
铁(ppm)
铜(ppm)
96 1-3
0.6
0.33
0.15-0.21
0.014
0.5
1-3
0.4
>99 0.03
0.3
0.13
0.11-0.18
0.01
<0.05
0.1-0.3
0.4-
1 Mounts, 1983;Snyder and Kwon, 1987.
 
表四 一 些 植 物 油 之 三 酸 甘 油 脂 成 分 之 脂 肪 酸 组 成1
脂         肪         酸脂              肪              酸              百              分              率
大豆菜籽玉米棉籽向日葵籽花生椰子
饱        和 单不饱和
多  饱  和
亚麻油酸(18:2n-6)
亚麻油酸(18:3n-3)
14.0 23.2
62.8
54.5
8.3
4.5 55.5
39.5
29.5
10.0
9.4 45.6
45.0
45.0

30.0 18.5
51.5
51.5

17.0 29.0
52.0
52.0

14.5 53.0
27.5
27.5

91.5 6.0
2.5
2.5

' Pryde, 1983b;Synder and Kwon, 1987;Lovell, 1989.
        在全脂大豆粉中的油脂,尽管它含高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氧化而言却是比较稳定的。全脂大豆粉是经适当地加工以确保脂氧化鶤的破坏,由於含有高量的自然抗氧化剂生殖醇、维生素E,显着的延长其贮存期(Holmes, 1988),Mustakas等(1964)报告指出,全脂大豆粉贮藏在35℃,4%湿度,39周没有添加抗氧化剂其游离脂肪酸及过氧化价仅有轻微的增加。
        粗制大豆油含有1~3%磷脂质的混合物,此值高於其他相关的种子油,它们通常低於1%(Snyder and Kwon, 1987)。对整个大豆油的磷脂质部分,时常使用「大豆卵磷脂质」名称,虽然磷酸酯基胆硷是它的共同名称。在大豆油中发现的主要磷脂质列於表5。
表五 大  豆  油   中  主  要  之  磷  脂  质1
磷             脂             质
磷脂醯胆硷(卵磷脂) 磷脂醯乙醇胺(脑磷脂)
磷脂醯肌醇(肌醇磷脂)
磷脂酸
少量磷脂质化合物
35
25
15
5~10
15~20
1 Snyder and Kwon, 197.
        全脂大豆粉,由於它的高脂肪含量,本身脂肪酸的性质及磷脂质的存在,在水产动物的营养上扮演了主要的角色,脂肪是能量的浓缩来源及可节省蛋白质利用的效用。脂质有助饲料的气味,因此当其含有适量时,可以增进其适口性。然而,脂肪含量太高会降低打粒性质及由於饲料的能量太高而减少其摄食量。18:2n-6及18:3n-3对大部分鱼类而言是必须的营养素,而全脂大豆粉也是其重要的来源,在Tilapia,已有报告指出需要亚麻油酸类(n-6)的脂肪酸(Lim, 1988)然而,虹鳟鱼显示其对n-3比n-6脂肪酸更需要(NRC, 1983)。海产虾对於亚麻油酸及次亚麻油酸两者都有需要。然而长链不饱和脂肪酸,花生五烯酸(20:5n-3)及蓝碳六烯酸(22:6n-3)在促进虾之生长比次亚麻油酸佳(Lim and Persyn, 1989)。自从有报告指出高比例的这些脂肪酸会抑制生长之後,n-6/n-3的比例也必须考虑。除此之外,全脂大豆粉是磷脂质丰富的来源,而磷脂质是甲壳类所必须的营养。
碳水化合物
        虽然油脂和蛋白质是主要的成分,全脂大豆粉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大约是乾基的30%(表1)。大豆的碳水化合物部分通常分成两类,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或寡醣类及不溶性碳水化合物或多醣类。大豆中蔗糖、菜豆糖(stachyose)、棉子糖(raffinose)是主要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成熟大豆种子含有10%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其中大约有5%蔗糖,1%棉子糖,4%菜豆糖(Snyder and Kwon, 1987)。棉子糖及菜豆糖在单胃动物由於缺乏α-半乳糖鶺鶤不能被消化、吸收。当这些糖进入大肠被微生物粕酵成CO2和H2,致使肠道胀气(Wolt,1983;Synder and Kwon 1987)。大豆之不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大部份是构造性的,高分子量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黏胶质和通常含有低於1%的淀粉(Snyder and Kwon 1987;Fulmer 1989)。这些多醣类,特别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黏胶质,在单胃动物被认为是无法利用的。
        含高量的全脂大豆粉或脱脂大豆粕会减少饲粮的结合性质,在我们的研究室已经观察到当脱脂大豆粕配合於饲料中的数量达到42%或更高时,打粒水分的稳定性会显着降低。饲料中全脂大豆粉含量在17.9%,35.7%及53.6%时,证明与饲料中含脱脂大豆粕14%,28%,及42%再加大豆油重组时的水分稳定类似。因此,全脂大豆粉在饲料结合性质方面,与以大豆油重组脱脂大豆粕比较,其效果较差。
矿物质
        表6列示烘焙乾燥大豆的矿物质组成,在大豆中主要考虑的矿物质是磷,因为水产动物对此矿物质的需求很高,而大豆中的磷可利用率很低,大豆中大约总磷的70%是植酸态存在,此在单胃动物是无法被利用(Wolt, 1983)。对鱼而言,仅有非植酸态的磷才被认为具有可利用性。而且,植酸很快地可以螯合双及三价的金属离子,Ca、Mg、Zn、Cu及Fe,因而降低了这些金属的可利用性(Linear, 1981),在鱼类方面也已经有报告指出植酸对於锌的生物可利用性有相反的效果(Gatlin and Wilson, 1984;Richardson at al. 1985;Mcc lain and Gatlin, 1988),因此,如果全脂大豆粉被使用做为主要蛋白质的来源时适当地补充磷、锌和其他微量矿物质。
表六 烘焙全脂大豆矿物质组成(90%乾物质)1
多量矿物质  钙
 镁
 磷
 钾
 钠
 硫
微量矿物质




 锌 
(%) 0.25
0.21
0.59
1.70
0.03
0.22
(mg/Kg)
16.0
80.0
30.0
0.11
54.0
1 NRC, 1982.
维生素
        全脂大豆粉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维生素,特别是胆硷及肌醇(表7),在大豆中存在的脂溶性维生素为维生素A及E而不含D及K,(Snyder and Kwon, 1987),然而,如其他蛋白质来源,大豆一般不认为是主要的维生素来源,而通常在饲料配方中都含有维生素混合剂。
表七 成熟完整大豆水溶性维生素含量1
维            生            素mg/100gm
抗      坏       血      酸 生            物            素
胆                           硷
叶                           酸
肌                           醇
菸           硷            酸
泛                           酸
鶬           哆            酸
核           黄            素
鶲                           胺
20 0.06
340
0.23
190~260
2.0~2.6
1.2
0.64
0.23
1.1~1.7
1Snyder and Kwon, 1987.
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
        生大豆含有一些不耐热的抗营养因子或有毒物质,在给予单胃动物和鱼类之前,必须先使其不活性化或去除。最熟知及研究的抗营养因子是胰蛋白鶤及胰凝乳鶤抑制因子,这些鶤参与蛋白质的消化。这些抑制因子,我们了解的如胰蛋白鶤抑制因子,它广泛的分布在重要蛋白质来源的植物中(Linear and Kakade, 1980)。而由於大豆在家禽饲料及人类食品的应用潜力,使得大豆胰蛋白抑制因子最受注意。胰蛋白鶤抑制因子大约占大豆总蛋白质的6%,(Kakade et. al, 1973),一般已经了解其在很多实验动物引起生长迟缓及胰脏肥大。胰蛋白鶤抑制因子增加胰脏酵素分泌到肠中,进而转变引起胰脏的肥大及未消化胰脏酵素的流失进入粪便。胰酵素诸如胰蛋白鶤及胰凝乳鶤富含硫胺基酸,过度的经由粪便失去这些酵素,相信是致使生长迟缓的原因,由於排出在体组织的含硫胺基酸之故。(Liener, 1981;Wolf, 1983;Snyder and Kwon, 1987)。Rackis (1965)估计生大豆的胰蛋白鶤抑制因子,在大鼠(Rat)致使30%及50%的生长抑制效果及几乎全部的胰脏肥大。另方面,Kakade等(1973)发现生大豆萃取物致使40%的生长迟缓和40%的胰脏肥大,归咎於胰蛋白鶤抑制因子,而另外60%的作用相信主要的原因是不变性大豆蛋白质的不易消化之故。胰蛋白鶤抑制因子致使很多种鱼类的生长,饲料效率及存活的不良(Smith, 1977;Viola et al, 1983;Abel et al, 1985;Wilson and Poe, 1985;Balogun and ologhobo, 1989)。
        除胰蛋白鶤抑制因子外,大豆和大部分其他荚豆种子和谷类含有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s)或外源凝集素(lectins)能和红血球及其他型态细胞的碳水化合物结合(Liener, 1979;Taffe, 1980)。不同植物血球凝集素的相对结合活性在不同动物的红血球试验有显着的差异。来自一些生荚豆种子的外源凝集素当配合於饲粮中会导致生长迟缓,有些甚至死亡。然而,毒性是依动物的品种和品系而异(Jaffe, 1980)。大豆含有几种血液凝集素占脱脂大豆粕蛋白质的1~3% (Liener, 1979)。首次发现是由於生大豆粉的血液凝集素引起大鼠生长速率降低了1/2而获知(Liener, 1953)。最近,Turner和Liener (1975)报告显示大豆血球凝集素是有助於生大豆营养价值低劣的有关的次要因子。大豆血球凝集素以热或胃蛋白鶤消化会很快的失去活性(Liener, 1958)。也有报告显示大鼠及鸡饲予生大豆会使甲状腺肿大,这个诱发引起甲状腺肿的作用,可以在饲料中加碘而防止,但是以烘焙的方式只能去除一部分(Liener, 1979;1981)。由大豆引起的甲状腺肥大是可以完全恢复(Wolf, 1983,Snyder and Kwon, 1987)。然而,由油菜子粕中配醣体引起的甲状腺肿,无法以饲料加碘的方法防止(Liener 1979)。
        生大豆也含有其他的一些物质,如皂素(Saponins)、动情素、过敏原(allergens),然而,这些化合物在水生动物的生理效应并不清楚。
加工处理对全脂大豆粉营养品质之影响
        许多实验显示出生大豆添加於饲粮前,经热处理可改善营养价值,此乃藉由不活化或破坏营养抑制因子或变性蛋白等其它不良成分。许多不同种类的加热处理已发展适用於实验室或商业上来生产全脂大豆粉。加热处理包括:烘焙、微波处理、乾热或蒸煮、喷气、乾挤压与湿挤压等,虽然这些处理过程不同,但这些处理皆为设计改进全脂大豆粉之营养价。但加热型态、曝露时间、大豆水分含量等皆是影响最终产物品质的重要因素。适当加热处理可提高全脂大豆粉之营养价。过度加热或延长加热时间会导致产物营养价之降低,此主要乃是非酵素褐化反应离胺酸之损失和破坏含硫胺基酸(Snyder and Kwon, 1987,Goihl, 1987)。在加热时,部分水气存在会促进尿素鶤活性和胰蛋白鶤抑制因子之不活化(Abel et al. 1984;Snyder and Kwon, 1987)。湿热处理比乾热处理更能造成离胺酸之破坏和蛋白质之变性(Fulmer, 1989)。
        能有效率地破坏抑制营养因子,而不损坏大豆营养品质之最佳热处理情形尚未详知。但已做许多尝试使用化学和生物指示剂作为最适当热处理之决定方法。最常使用的化学指标为尿素鶤活性、胰蛋白鶤抑制因子值和蛋白质可溶性指数。具有1~3mg/g sample胰蛋白鶤抑制因子值。0.00~0.23尿素鶤活性值及60%~80%蛋白质可溶性指数之大豆产品被认为是适合於水产养殖(Akiyama 1988)。0.00之尿素鶤活性被视为过度加热之指标。生物指标如可消化值、营养可利用率、生长、存活、饲料利用率、整体或徵状不明显之异常信号,虽然是非常辛苦且耗时间,但却是评估这些饲料原料之营养价值之最佳方法。
        Smith (1977)报告指出加热到只破坏尿素鶤之全脂大豆粉做为鳟鱼饲料并不适合。为了有最大消化率和代谢能,大豆应烘焙至175°~195℃,5~12分钟。若以蒸煮,应将大豆置於0.7Kg/cm2或10PSI,10分钟,才有最好之效果。全脂大豆粉於不同加热处理下在虹鳟鱼之消化系数和代谢能值,列於表8。
表八 虹鳟饲养於15℃下,对各种全脂大豆粉之消化系数与代谢能值1
粉 碎 全 脂 大 豆 粉营           养            分消      化       系      数代  谢  能(kcal/Kg)
总        能粗蛋白质蛋白质(%)热    能(%)
烘箱烘培  127℃,10min.
 175℃,10min.
 232℃,10min.
 232℃,  8min.
 232℃,  5min.
 204℃,12min.
 204℃,10min.
 204℃,  8min.
 204℃,  5min.
微        液
                  4min.
                    5min.
喷        出
 176℃
 194℃
 204℃
双重乾挤压
蒸        煮
 1.05Kg/cm2,10min.
 0.70Kg/cm2,10min.
 0.35Kg/cm2,  5min.
 0.35Kg/cm2,15min.
  5663
5694
5875
5830
5672
5808
5626
5820
5677
 
5802
5778
 
5604
5581
5640
5590
 
5693
5665
5690
5623
  42.9
43.7
41.1
38.5
43.0
43.1
43.6
40.6
43.1
 
38.5
37.9
 
38.3
37.9
37.9
32.6
 
43.8
42.9
42.7
43.1
  40.3±3.9
69.9±5.6
71.8±2.5
77.5±1.2
75.2±1.6
73.8±1.6
78.2±1.1
74.1±1.7
65.6±4.0
 
43.0±4.8
46.0±6.1
 
76.7±1.2
74.9±1.8
74.5±1.4
74.6±2.4
 
74.7±3.0
79.5±2.3
37.1±3.9
79.5±1.2
  51.3±3.6
71.7±3.6
70.0±2.1
74.4±2.4
75.5±1.9
72.1±2.1
77.3±1.0
70.8±1.7
80.9±1.5
 
55.9±3.4
71.5±2.3
 
75.8±1.8
72.3±2.1
78.6±1.0
82.9±1.8
 
68.8±4.0
74.7±3.4
42.1±0.8
63.4±0.4
  2564±203
3641±253
3761±  88
3928±152
3895±  89
3839±125
4033±  47
3872±112
3784±162
 
2983±185
3808±134
 
3926±106
3722±125
4091±  63
4340±  98
 
3510±240
3929±180
2074±  56
3248±  30
1Smith et al., 1980.以乾物质为基准。 (*参考文献:Abel, H. J., K. Becker, CHR. Meske and W. Friedrich, 1984. Possibilities of using heattreated full-fat soybeans in carp feeding. Aquaculture, 42;97-108.自下21章文献,不及备载)。
        在Chinook Salmon之研究,Fowler (1980)发现全脂大豆粉以Jetsploder处理218℃,1分钟,似乎是加热过度,因较178℃或190℃加热产生较小的鲑鱼。以蛋白质可溶性。可利用离胺酸、甲酚红、胰蛋白鶤抑制因子和Israeli carp(以色列鲤鱼)之生长性能等值为基准,水分17%,加热温度105℃时萃取生大豆脂肪之最佳加热时间为30分~60分钟(Viola et al, 1983)。同为Israsli carp,Abel et al, 1984)发现(大豆在微波机内透过红外线以118℃,2.5分钟之乾热或以热水加热90~95℃,15~30分钟,)鱼有好的生长和体组成蛋白蓄留,Wilson和Poe (1985)发现Channel Catfish(鲶鱼)有最好的生长速率和Proteih效率,是在日粮中含有(84%之胰蛋白鶤抑制因子在121℃之乾热处理中被破坏)之已烷萃取大豆,Bologun和Ologhobo (1989)报告,全脂大豆粉以挤压蒸煮45分钟,可有效地改进clarias gariepinus之营养价值。
水产动物中全脂大豆之利用
        水产动物和陆栖单胃动物一样,对於利用生大豆是非常差的。一般而言,喂饲含有生大豆或未经加热过之大豆日粮之鱼,其生长差,且有时会有异常肾脏组织,此乃主要由於抗营养因子存在和未变性蛋白利用率差之故。喂饲由加大豆油重组未经处理过之商业大豆粕饲料之虹鳟鱼体重,只为喂饲经由乾烘焙或蒸煮全脂大豆粉者之50%(Smith, 1977)。鲤鱼喂饲含未加热或不完全加热大豆之饲料使生长迟缓(Viola et al. 1983;Abel et al. 1984)。Channel catfish fingerlings喂饲25%或35%蛋白饲料,且含未加热己烷抽出大豆粕,其生长差,且有较低的蛋白质效率。但喂饲35%粗蛋白质日粮者比喂饲25%粗蛋白质日粮者其不良效果会较小(Wilson and Poe, 1985)。Balogun和Ologhobo (1989)发现C. gariepinus在利用生大豆和蒸煮大豆粉间有相当的不同,喂饲经煮过大豆粉饲料之鱼其增重较优於喂饲生大豆粉者。
        全脂大豆粉给予适当加热,可提供虹鳟良好之蛋白质和热能来源(Smith 1977)。Smith (1977)也报告指出,适当加热大豆和以溶剂萃取大豆粕并以大豆油重组之营养价对虹鳟而言是相似的。Reinitz et al. (1978)提出rainbow trout fingerlings喂饲含有72.7%全脂大豆粉日粮比喂饲含有20%商用大豆粉,25%鲱鱼(herring)粉,5%鱼油之标准饲料会有较高的日粮重和饲料转换率。喂饲全脂大豆粉日粮的鱼会比喂饲标准日粮者有较高的体脂百分比。Tawn et al. (1983a)报告指出,鳟鱼饲料中的75% 鲁鱼粉可由50%全脂大豆粉取代,对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无不良影响。
        Smith (1977),Reinitz et al. (1978)和Tacon et al. (1983a)在虹鳟之报告则有相反结果,chinook Salmon利用加热处理大豆之能力甚差。喂饲含全脂大豆粉日粮之鱼比喂饲对照饲料者有较低之增重和较高的死亡率。与热处理程度无关,增加全脂大豆粉的用量,鱼的生长相对地降低。日粮中含有80%全脂大豆粉己成功地使用在虹鳟(Smith, 1977)。但却使Chinook Salmon生长差及高死亡率。鱼拒绝采食含有全脂大豆粉饲料被认为是造成Chinook性能差之原因之一(Fowler, 1980)。
        Smith (1977)报告指出,全脂大豆粉缺乏含硫胺基酸。含80%全脂大豆粉之日粮添加0.5%甲硫胺酸、0.5%胱胺酸或0.5%甲硫胺酸与0.5%胱胺酸可增进鳟鱼的生长。添加甲硫胺酸比添加胱胺酸有较佳的生长。添加两种含硫胺基酸只比仅添加甲硫胺酸之生长略好而已。但Fowler (1980)发现尽管补充甲硫胺酸来满足Chinook Salmon之需要,Chonook Salmon喂饲大豆日粮,其生长仍差。
        Viola et al. (1983)报告指出,对於mirror carp而言,经适当热处理过的全脂大豆粉,其营养价和商用大豆粕或由大豆油和大豆蛋白重组者相似。Able et al. (1984)指出,Mirror carp饲料中含50%经热处理过的全脂大豆粉,取代一半的鱼粉,其生长只有鱼粉对照饲料的60~65%。对照组饲料有较好的性状,被认为可能是由於较有可利用或较平衡的必须胺基酸之故。Violo et al (1983)归纳全脂大豆粉对Carp而言,缺乏离胺酸和甲硫胺酸。Abel et al. (1984)也提出,全脂大豆粉日粮中补充离胺酸、甲硫胺酸、羟丁胺酸可提高鲤鱼的生长。
        在tilapia,Oreochromus niloticus之研究,添加0.5% DL-甲硫胺酸於含有50%爆松全脂大豆粉饲料中,可取代75%红鱼粉,获得相同之生长与饲料转换率(Tacon et al. 1983a)。若用己烷萃取大豆粕来取代75%鱼粉,则会有较差的性状。不过鱼喂饲全脂大豆粉,其体脂百分比较高。
        Saad (1979)於含有64%商用大豆粕和10%鱼粉之对照组饲料,以37.2%和77.0%全脂大豆粕取代50%和100%大豆粕来喂饲channel catfish。喂饲较高(77%)全脂大豆粉日粮的鱼,比喂饲其他饲料者有绝对较高增重。对所有饲料而言,蛋白质增重总量是相同。但喂饲全脂大豆粉的鱼会有较多的脂肪。Newton et al. (1980)也报告指出,箱饲channel catfish喂饲全脂大豆粉饲料会增加体脂含量。但50%全脂大豆粉其生长性能和饲料转换率,较含相同标准粗蛋白的商用鳟鱼饲料者为低。
        Balogun和ologhobo (1989)评估全脂大豆粉取代含有44.64%花生粉和22.85%鱼粉的C. gariepinus饲料中不同含量花生粉之营养价,他们报告指出,花生粉可完全被经适当热处理过的全脂大豆粉取代,不影响生长和饲料利用率。
        Lim和Dominy (1990)以等蛋白、同热能含0%、17.9%、35.7%和53.6%二次乾挤压全脂大豆粉来取代0%,20%,40%,50%由53%anchovy鱼粉、32%虾头粉和15%乌贼粉所组成的动物蛋白混合物,喂饲Panaeus Vannamei。虾喂饲0%、17.9%和35.7%大豆日粮的饲料转换率比其它含有较低全脂大豆粉日粮者低。另一研究,虾喂饲以8.95%、17.90%、26.85%和35.8%全脂大豆粉取代(含28%商用大豆粕和32%动物蛋白混合物之对照饲料中)25%、50%、75%和100%之大豆粕,添加大豆油使饲料油脂水准相同。喂饲不同饲料的虾,其增重、饲料转换率和存活率并无显着差异。
结   论
        可利用之研究资讯清楚地指出,含有生大豆的日粮,明显地降低不同种类鱼的生长性能。经适当加工过之全脂大豆粉的营养价值至少和由大豆油重组的脱脂大豆粕相等。不过全脂大豆粉并不用於商用水产饲料,做为主要蛋白来源。
        全脂大豆粉含植物蛋白中最好的胺基酸之一,符合鱼类必须胺基酸的需要。因为全脂大豆粉含高油脂,当高能量饲料被需求时特别重要。他们可能较有利於冷水鱼类,因这些鱼利用油脂作为能量来源比利用碳水化合物较有效率。大豆油是亚麻油酸和次亚麻油酸丰富的来源,为大部分水产动物所必须。全脂大豆粉也包含磷脂质(大豆卵磷脂)为甲壳动物所必须。因此,无疑地热处理全脂大豆粉,在水产营养中扮演一重要角色。不过其利用程度因经济和鱼种类不同而异。
        不管全脂大豆粉具有极大潜力,不同加热处理会导致不同产品品质。最适当之处理情况因鱼的种类不同和年龄大小而不同。全脂大豆粉的高油含量将会造成日粮蛋白和能量比例的不平衡,此种不平衡会降低营养摄取量和产生肥鱼。全脂大豆粉缺乏离胺酸和甲硫胺酸已被证实。低含量和低可利用率的磷,以及於其它矿物质元素如Zn、Cu和Fe之植酸盐螯合效应,当高含量全脂大豆粉使用时,上述因素应加考虑。此外,高含量全脂大豆粉将会导致打粒低结合力性质和降低某些鱼类饲料的可口性。当全脂大豆粉使用於水产饲料时,这些因素应列入考虑。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7-19 10: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很详细,感谢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16: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支持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18 14:3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