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90|回复: 3

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酸平衡与调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9 19: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反刍动物蛋白质新体系的研究向数量化、模型化发展,重点转向小肠吸收氨基酸的配比及其平衡关系的研究。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供应量及其模式是影响氨基酸在动物体内吸收和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氨基酸平衡调控的主要目标(王洪荣,1998)。小肠内氨基酸充足的供应和平衡的模式,可降低粗蛋白质进食水平,提高氮利用率,减少向环境中排放的氮量。反刍动物小肠可吸收氨基酸主要来源于3个部分:瘤胃微生物蛋白质、饲料非降解蛋白质(包括小肽)和内源分泌的调控也主要集中在这几方面,但要在氨基酸需要模式建立后才能进行有目标的调控。
1  氨基酸平衡模式

    近年来理想氨基酸平衡模式已在猪和家禽日粮配合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降低了日粮中蛋白质的用量,提高了饲料的利用效率(Wang和Fuller,1989;Baker等,1993)。但由于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对日粮蛋白质的作用和很难把微生物合成蛋白从日粮蛋白质中分离开来,所以我们很难准确评定动物的营养需要量。另外,我们不能用纯蛋白质或氨基酸日粮来做平衡饲养试验,加之反刍动物日粮的组成变化极大,很难评估其生物学价值。致使饲养者无法在日粮原料中应用氨基酸模式直接进行反刍动物日粮配合。

    随着瘘管技术、灌注技术、血插管技术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等反刍动物营养研究手段的发展,为反刍动物氨基平衡模式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工具(D,Mell,1994)。另外在把反刍动物理想氨基酸模式研究中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为反刍动物氨基酸需要量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尤其是卢德勋(1997)提出了总代谢氨基酸的新概念,结合前胃和肠道吸收进入肝济门静脉血液的肽和氨基酸的总量,第一次将瘤胃和肠道吸收联系起来,能够更精确地反映整个机体的代谢蛋白质,可作为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整体比较理想的指标。加之计算机技术和预测模型的发展,配方师通过日粮配合来控制小肠氨基酸供应以满足动物氨基酸需求将成为可能。

2  微生物蛋白的调控:微生物蛋白是通过胃区流入小肠的蛋白质主要来源

2.1  微生物蛋白合成的调控   

    反刍动物瘤胃内栖居着大量的微生物,当饲料蛋白质进入瘤胃后,一部分被微生物降解为寡肽、氨基酸和氨。瘤胃微生物再利用发酵生成的挥发性脂肪酸(VTA)作为碳架,并利用瘤胃发酵释放的能量(ATP),将这部分寡肽、氨基酸和氨连同内源分泌的氨一起又合成微生物蛋白。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与可发酵能(如DOMR)的供应呈线形关系,另外还受降解氮和内源氮利用及能氮平衡等影响。支链氨基酸和异位有机酸对微生物有调节作用,进食水平、粗饲料比例、摄入食盐引起的饮水增加和唾液分泌等可改变瘤胃食糜的外流速度,间接影响进入十二指肠的微生物蛋白的量。有些微生物悬浮在瘤胃液中,有些则粘附在食糜颗粒上,因此瘤胃的液相和固相食糜流通速率都应该考虑。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的调控,主要应放在日粮可发酵能供应、能氮平衡和瘤胃内环境的调整上,以期达到最大的微生物蛋白产量。但这部分调控对小肠氨基酸供应模式的影响相当有限。

2.2  微生物蛋白分解的调控  瘤胃内微生物蛋白的分解也直接影响小肠微生物蛋白的供应。其中原虫对细菌的吞噬作用是细菌蛋白分解的主要因素。这种吞噬作用增加了氮在瘤胃内的周转和消耗。另外细菌和原虫的氨基酸组成差异也影响小肠氨基酸供应,但这种影响相当小。许多试验表明,在大量饲喂低料条件下,驱除原虫可改善瘤胃内微生态环境,提高微生物蛋白的产量。但也有人认为驱除原无效,甚至有负效应(Bon-homme,1990)。为此卢德勋(1993)提出大量饲喂粗饲料的日粮条件下,控制瘤胃原数量和种群的新学说,并得到了证实,控制瘤胃原虫数量和种群不仅有利于瘤胃内纤维物质降解,而且可提高进入绵羊十二指肠的含氮物质流量,改善进入十二指肠氨基酸的平衡模式。

3  日粮过瘤胃蛋白的调控:日粮过瘤胃蛋白包括两部分,即完整蛋白(IP)和不完整蛋白(NIP)前者指过瘤胃蛋白部分,后者指过瘤胃肽。

3.1  日粮蛋白质降的调控  日粮蛋白质的降解取决于发酵的难易程度和在瘤胃内的滞留时间。粗饲料的滞留时间相对较长,未被降解就离开瘤胃的粗饲料蛋白质很少(Qrskov,1992)。动物性蛋白质(如鱼粉)快速降解部分很少,所以大部分蛋白质未被降解而通过瘤胃到达小肠。针对不同饲料的降解特性,在日粮配合时可加以调配,从而达到控制小肠氨基酸供应的目的。其次可通过物理处理蛋白质饲料(如加势和包被)与化学保护等措施来调控瘤胃饲料蛋白质降解率,从而改变进入小肠的氨基酸数量和组成。比如可针对鲜血瘤胃降解率低的特点,用它包被蛋白质饲料;用甲醛处理豆粕等。这些是实用的调控手段。

3.2  过瘤胃蛋白氨基酸组成的调控  各种饲料原料中的氨基酸组成差异很大,另外经过瘤胃发酵的非降解饲料蛋白质与未发酵前相比,其氨基酸组成有所改变。支链氨基酸能抗瘤胃微生物降解,蛋氨酸在不同饲料中的抗降解能力不同。Vanev(1979)研究发现,植物性饲料的非降解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变化较大。因此可根据不同饲料的降解特性和氨基酸组成,通过各种过瘤胃蛋白的组合效应,调整进入十二指肠日粮非降解蛋白部分的氨基酸组成。另外在考虑日粮原料和未降解部分氨基酸组成的同时,还应考虑进入小肠氨基酸的利用率和小肽的影响。

4  过瘤胃保护氨基酸(RPAA)的应用

    RPAA是平衡小肠氨基酸的最简便而又直接的方法。目前应用的RPAA主要为蛋氨酸羟基类似物MHA、N-羟甲基蛋氨酸钙盐、1,2-N-羟甲基赖氨酸钙盐等化学保护产品;利用聚合物包被技术,如采用变性蛋白质、脂肪、脂肪酸和钙混合物、脂蛋白和长链脂肪酸钙盐等方法进入物理保护的产品;金属氨基酸螯合物等。这类氨基酸产品均具有较强的抵抗瘤胃微生物降解的能力和过瘤胃性能。由于蛋氨酸和赖酸经常是动物玉米型日粮的主要限制氨基酸,故目前上市的RPAA产品,还只局限于蛋氨酸和赖氨酸的产品。而反刍动物的限氨基酸还有基他必氨基酸,只有所有限制性氨基酸都有RPAA产品,才能对小肠吸收氨基酸模式进行有效调控。

5  小结

    近年来在氨基酸平衡调控方面已取得相当的进展。但多局限于某一方面的使用或停留在通过胃肠道和血液直接灌注等试验研究水平,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氨基酸平衡日粮的应用,还有相当的距离。有许多研究工作还有待完善和深入,如各种饲料瘤胃降解率和各部分氨基酸组成的数据库的建立、微生物蛋白和小肠氨基酸供应预测模型的完善、动物不同种类和生理状态下氨基酸需要量和理想氨基酸确定等。以上各项研究如能取得成果,我们就可根据特定生理状态下动物的氨基酸需要模式,对微生物蛋白和过瘤胃蛋白进入初步调控,然后借助预测模型测初周后小肠氨基酸的供应和模式,找出相应的限制性氨基酸,最后再利用RPAA进入调控,最终达到理想氨基酸平衡模式。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5-10 19: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用了,贴这种文章不写作者姓名会不会有麻烦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20 收起 理由
nety + 20 该贴得到楼主的二次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1 09: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贴子还可以,最好把过瘤胃保护氨基酸在精补料的添加量也写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1 10: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学习是没问题啊,要是发表文章就一定要写清楚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3 09:3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