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方案 | | 本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又名红细胞孢子虫寄生于红细胞和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原虫病。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本病多发生于夏季雨后湿度大时,猪虱、蚤等吸血节肢动物可以起到传播作用,此
外,污染的针头、手术器械、交配等也可传播。有人提出哺乳仔猪感染发病是由母猪子宫传染所
致。生产中多见于饲养密度大的猪场,特别是1月龄断奶时期受应激因素的影响、使其发病率与
死亡率增高。
(2)临诊特征
1) 仔猪。小于5日龄的主要症状是皮肤苍白和黄疸,1周龄后多可自愈;1月龄左右断奶时期的仔猪
,最初表现贫血,后出现黄疸症状,生长发育不良,成为僵猪;有些病猪高热稽留,全身皮肤发红
,或是耳、腹下、四肢先发红后出现紫斑,数天内死亡。
2) 母猪。往往在应激条件下发生急性感染,体温达40-41.7℃,高热稽留数天,厌食;慢性感
染时,猪群中部分母猪出现衰弱,苍白及黄疸症状,其中部分猪只不发情或屡配不孕。
(3)剖检病变 主要是贫血与黄疸。全身性黄疸。皮肤及粘膜苍白,血液稀薄。肝肿大变性,呈黄棕色
,胆囊充满浓明胶样胆汁。脾肿大变软。有时淋巴结水肿、胸腔、腹腔及心包囊积液。
(4)实验室诊断
1) 从发高烧病猪耳静脉采血涂片,用瑞士或姬姆萨氏染色法染色,油镜下检查有无虫体,如在红细胞
内发现圆球形的小体,大小为0.8-1.0微米即是之。
2) 对于隐性感染猪,可用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作出诊断。 | | | 防治方案 | | (1) 胂凡纳明10-15毫克/公斤体重,溶于生理盐水注射液内,立即静脉注射。3天注射一次,
一般用1-3次即可见效。
(2) 对氨基苯砷酸180克/吨饲料,对病猪群连用一周,以后改为半量,连用1个月。
(3) 土霉素粉针7-15毫克/公斤体重,加入5%葡萄糖注射内溶解,制成0.5%以下的注射液
,静脉注射,每天1-2次,连用3-5天。也可用注射用盐酸土霉素溶媒制成可用土霉素5%
注射液,肌肉注射,达到治疗作用。另外,为了预防作用,可用土霉素600克/吨饲料,连续
饲喂。
(4) 应用铁制剂等对症治疗。 |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