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54|回复: 0

飼料物理型式–豬隻飼料加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9 15: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飼料物理型式–豬隻飼料加工 飼料費用佔肉豬生產成本 65-70% 餵飼及飼料加工方式能改進生產經濟性 飼料配方應考量營養分之生物利用性及均衡性 最低成本配方  最低生產成本 一、研究飼料之理由 了解各種飼料加工及相關飼養技術,採用適用加工系統 豬隻對物理型式不同之飼料有不同接受性(採食量) 增加飼料原料表面積,增加消化酶作用,改進多項營養分消化率;改變某些穀類表面積反而降低接受性 加工方式改變營養分之利用 – 破壞營養分/增加利用性 營養成分分析 + 飼料加工效果確保最適性能 二、自由選食與完全飼料之比較 自由選食(free-choice feeding) – 穀類 + 蛋白質補充料(經維生素及礦物質強化)置於不同格之自飼槽(self-feeder),豬隻依其需要自行採食決定均衡性 生產單純,但須較多監督,始有合宜採食量及最適性能 若穀類/蛋白質補充料之接受性改變,即造成蛋白質-維生素採食不足或過量 原料品質差時(長黴或太乾等)減少採食,而其他組成消耗增加 穀類品質變化較大,應注意維持其品質 控制蛋白質補充料採食:盛裝補充料之飼料孔數較穀類者少,但仍維持足量 增重速度較餵飼完全飼料者慢,尤以仔、中豬為然 完全混合飼料(complete feeds)最為常用,適用於各階段 二、粉碎 粉碎(grinding)為防止豬隻挑揀單位料,改變硬質穀粒質地 粉碎機篩網網目大小及面積、鎚刀刀尖速度決定飼料粗細度 小中豬(離乳至 45 kg)餵飼細粉料(通過 1/8-3/16“ 篩網網目)性能較佳 細粉料有風吹損失、架橋(bridging) 、豬舍粉塵大、胃潰瘍發生率高等缺點;小麥及高粱粉碎過細,增加黏糊性,降低接受性 中等粉碎度(通過 1/4-3/8“ 篩網網目)為配製完全飼料較理想者,無細粉料之缺失,且豬隻性能良好 粗碎料(通過 1/2“ 或更大之篩網網目)之效率較差 高水分穀類(high-moisture grain)可採滾壓或粉碎,但需新鮮製備或添加有機酸 四、打粒 打粒(pelleting)廣泛應用於商用飼料生產 原料經粉碎、蒸汽處理、製粒模(die)擠壓 打粒提昇能量消化率:澱粉部分糊化(partial gelatinization),增加消化酶作用 高纖維飼料打粒可增加 DE 10-15% 打粒效果:改進豬隻生長速度及 F/G,稍減少飼料消耗(減少浪費) 其他優點:減少粉塵、儲存空間、飼料浪費、風吹損失,咻斶^程不致有顆粒分離 缺點:增加成本,年幼豬隻難接受硬質粒料,穀類在打粒前需細度粉碎,高脂肪飼料(>6%)不易成粒,打粒不當飼料敗壞 五、糊料餵飼 糊料餵飼(paste feeding)適用於集約式生長肥育豬之餵飼 水:料 = 1.2-1.5:1 可增加 10-15% 生長速度及採食量,不會改進 F/G 餵飼系統多為地方性工廠產製 六、液態飼料 有適合各階段豬隻使用之商用系統 液態飼料(liquid feed) – 水:料 = 2:1 在送料前或在飼槽處混合飼料及水 系統控制器調整水量及給飼量 優點:減少粉塵及飼料浪費;限飼下之生長肥育豬採用液態飼料能改進增重及 F/G,全飼下則無改進性能效果 七、加熱處理 供長期保存之穀類及許多副產物飼料需經加熱乾燥 經加熱處理才能有效利用:最佳範例 – 大豆 供豬隻利用之大豆加熱處理主要目的 1. 破壞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rypsin inhibitor) 2. 破壞尿素酶 3. 使有毒性之凝血素(hemagglutinin)不活化 4. 增加營養分利用性 影響大豆加熱處理效果之因子:加熱溫度及時間、籽實含水率、顆粒大小(整粒/片狀);過度加熱降低營養價值 – 破壞部分維生素,降低胺基酸(甲硫胺酸、離胺酸)生物利用性 大豆加熱:121°C,加熱時間 4-15 分鐘可改進大豆粕營養價值 溶劑法脫脂大豆粕於加熱前,以蒸汽型式加入水分,有助於熱之快速散佈,可使熱損害降至最低 八、熟大豆 整粒大豆經加熱後是為熟大豆(whole cooked soybean),為豬隻良好飼料來源 利用效果:生長肥育豬能有效利用其所含之蛋白質及脂肪,離乳豬無法有效利用其油脂,餵飼熟大豆之屠體有軟脂及不飽和脂肪酸較高之傾向(精肉型豬隻不受影響),與大豆粕相比改進 F/G 4-6% 營養成分:含有比溶劑法脫脂大豆粕多之脂肪(18倍),但蛋白質及醣類較少 表 2. 熟大豆與溶劑法脫脂大豆粕之營養價值比較 表 3.大豆粕與熟大豆飼料配方比較 使用熟大豆注意事項:豬隻所需蛋白質(胺基酸)與其飼料中熱能含量有關,飼與高熱能飼料採食較少,應補充較多蛋白質,以維持最佳 CP:ME 比(1:100) 加熱方式: 1. 乾熱(紅外線/微波) – 出口溫度 115-127°C,3-5分鐘 2. 擠壓(摩擦熱) – 出口溫度138°C 九、熟穀類 採用與熟大豆相同之加熱設備 對豬隻性能無一致性改進效果,餵飼熟玉米之屠體亦無差異 十、擠壓穀類 擠壓小麥高粱不會改進豬隻性能 高粱經擠壓可改善其熱能及蛋白質消化率 十一、蒸汽滾壓/微型化 蒸汽滾壓(steam flaking):於蒸汽房內將穀類加熱至約 93°C 20 分鐘後,以滾筒壓扁 微型化(micronizing):穀類以乾熱(紅外線)方式加熱至149°C 20 秒,再滾壓成片狀 微型化過程使澱粉發生部分糊化,而增加其利用性 一般穀類經蒸汽滾壓後,並不會改進豬隻生長速度或 F/G ,但某些硬質穀類如高粱,經微型化後則有改進生長速度及 F/G 效果 因係高溫處理,可能降低穀類之離胺酸及其他胺基酸之利用性,故使用此種加工穀類宜增加離胺酸補充 十二、乾燥穀類供作儲存 人工加熱乾燥玉米降低含水率以利保存之作業甚為普遍 常溫乾燥之玉米與田間自然乾燥者對豬隻之增重及 F/G 效果相似;玉米經 110°C 乾燥,而有 12-15% 含水率,並不影響豬隻性能 玉米乾燥作業溫度高於 149°C,會降低生長肥育豬對玉米之接受性 乾燥溫度不影響穀類胡羅蔔素(carotene)、核黃素(riboflavin)或菸鹼酸(niacin)含量,但可能減少泛酸(pantothenic acid)及 thiamine 含量 採收或加工期間,穀粒若壓碎再乾燥,嚴重破壞營養價值,尤以胡羅蔔素及維生素 E 影響最為劇烈 表 1. 飼料加工對豬隻性能之效果 表 1. 飼料加工對豬隻性能之效果(續) 補充資料:高水分穀類 高水分穀類(high-moisture grain)係早期採收者,玉米、高粱最常採用,小麥、大麥亦有採用 餵飼豬隻之適當含水率為 22-28%;在無氧下,進行產酸發酵,而能殺滅腐敗微生物 高水分穀類(續) 三種儲存高水分穀類方法: 1. 密閉倉儲:頂部入倉,底部出倉 2. 非密閉倉儲:常用於飼養牛隻,豬場亦有使用,穀類需預磨碎,裝填後壓實,由頂部出倉 3. 有機酸處理保存:有機酸可制菌及抑制黴菌,常用丙酸或乙酸/丙酸混合物處理,使用量視穀類含水率及筒倉長度而定,可保存一年,無須特殊儲存裝置,但對鐵器有腐蝕效果,費用不比乾燥法低 End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6 08:4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