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3-20 13: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肉羊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类化纤合成工业的飞速发展,生产天然纤维的养羊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同时随着冷藏技术和运输业的进步,人们膳食结构的变化,生产羊肉的牧区、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距离相对缩小,新鲜羊肉的消费在大城市已成为现实,牛羊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价格上涨,羊肉生产的效益远高于羊毛生产。这样世界各国纷纷将养羊业的方向转向以生产羊肉为主,羊肉的产量逐年增加,据粮农组织(FAO)的资料比较,1989年全世界羊肉总产量为1.9万吨,到1997年就增加到1115.1万吨,增加23.64%。中国的羊肉生产增长更快,1989年总产量为81.8万吨,到1997年就增加255.4万吨,增长了212.22%,是国内肉类增长幅度最大的。所以肉羊业在我国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出现了全国性的肉羊发展热,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因此在一些地区内出现肉羊项目盲目上马,盲目发展的现象。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将会对投资者和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为此,笔者就我国目前肉羊发展应注意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以期对我国肉羊业及整个养羊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1 发展肉羊,注意不要忽视其它优良绵、山羊品种资源的保护
中国的绵、山羊品种繁多,有些固有的地方品种有其独特的生态特征和种质特征,如中卫山羊、宁夏滩羊、湖羊,济宁青山羊,辽宁绒山羊等,一直为国家保护的重点,还有一些品种为国内多年培育的品种,如新疆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东北细毛羊、敖汉细毛羊、关中奶山羊等。据农业部80年代调查的资料,我国绵、山羊良种共有53个,目前国内由于绒、毛市场不景气,许多地区逐渐将绒、毛用羊的发展转向发展肉羊,这样肯定会使其它用途的品种羊受到冲击,尽管在短期内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从长远看,发展肉羊如不进行科学区划,对其它用途的一些地方良种或培育良种不加以保护,将会使其要么可能被乱改,丧失部分遗传资源,要么部分品种走向濒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各地发展肉羊,一定要认真分析清楚拟发展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当地已有的绵、山羊品种资源,划定范围,有计划地引种和改良,引进一个新品种的同时,应考虑对当地固有绵、山羊品种资源的保护。
2 注意量视对已引入肉羊品种的有效利用和对国内固有肉羊品种的开发利用
国内从60年代开始,相继引入德国美利奴、考力代、罗姆尼、林肯、边区莱斯特羊等品种,主要用于发展毛肉兼用细毛或半细毛羊。虽然当时以产毛为主要目的,但从目前来看,借鉴国外的肉羊培育经验,这些品种可以作为宝贵的肉羊培育的母本羊或父本羊。它们有些品种改良的后代在我国已有一定的规模,可作为国内发展肉羊宝贵的基因库。国内以前对引入的一些毛肉兼用品种,如罗姆尼、边区莱斯特、考力代羊等,具有肉羊培育利用前景,但未引起足够重视。而在国外这些品种被作为肉羊培育或配套杂交利用理想的材料。另外我国有一些产肉性能较好的固有绵、山羊品种,如阿勒泰羊、乌珠穆沁羊、小尾寒羊、同羊、陕南白山羊、成都麻羊、马头山羊、黄淮山羊、隆林山羊等,这些品种虽然较国外专门肉羊品种差一些,但其在国内相应产区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有计划地导入一些国外高产肉羊的基因,培育我国自己的优良肉用品种。
3 从国外引种应适度,要注意消化、吸收和利用
从1995年以来,全国许多省(区)纷纷从国外引进肉用种羊,如无角陶赛特、萨福克、夏洛来、德克塞尔和波尔山羊等。引进种羊总数3000多只,仅波尔山羊就引进1300余只,胚胎500枚,重复引种和炒种,花费的外汇额相当高。据有关人士统计,国内仅就1997—1998两年,从国外引进种羊的费用比畜牧主产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两国近10年的引种费用总和还多。国外畜牧业发达国家,一般引种量很小,引进优良品种后,采用胚胎移植等先进技术加速扩繁,以本国已有品种为基础,广泛开展杂交利用及导血研究。如新西兰目前培育的超级肉用绵羊,特别注重已有品种无角陶赛特,德克塞尔,罗姆尼等利用,只少量引进国外特别优秀的种羊。国内目前的肉羊引种和炒种热,有许多投资者带有盲目性,大量引种,投资太多,不利于资金回收。作为国内种羊业务、行政主管部门,应从宏观角方面严格把关、审批。审批时注意考虑引入品种是否非常急需,是否有消化、吸收、利用能力,同时也要考虑弓[种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国内从60年代以来,引进国外的绵山羊品种近20个,但许多品种引种时很热,可利用一般,最后甚至个别品种发展到无人过问,自生自灭,到后来需要时又重新引种。所以特别是要提醒各地区引种时,必须重视种羊场建设,以保证引入品种的良好饲养和持续利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