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指导
抗感染药物
一、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
1、金刚烷胺 药理及用途-本品能特异性地抑制A型流感病毒,干扰、抑制病毒颗粒进入宿主细胞内部,}也抑制病毒复制的早期阶段,阻断病毒脱壳及阻断其释出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并可改变血凝素的构型而抑制病毒的装配、复制,其作用无宿主特异性。另外本药还具有退烧作用。 主要用于鸡、猪流感的预防和早期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用量:2.5—5g兑100kg水连续饮用3—5天。 注意事项:本品中毒时表现神经症状,肾病变者,产蛋种鸡甚用,中毒时用新斯的明或毒扁豆素对抗。
2、金刚乙胺 金刚烷胺衍生物,抗流感的活性比烷胺强4—10倍,且毒性低。
二、干扰病毒复制的药物
1、 吗啉双胍(病毒灵) 药理及用途: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本品能抑制病毒的DNA和RNA多聚酶,干扰病毒核酸复制,从而抑制病毒的繁殖,并对病毒增值周期各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 临床主要用于新城疫 流感 传支 法式囊病等病毒性疾病。 用量 10—50g/100kg水,连用3-5天。 注意事项 大计量应用可影响食欲,动物出汗,抗流感作用不如烷胺和利巴韦林。
2.利巴韦林,病毒唑 药理及用途 广谱抗病毒药,能抑制多种RNA DNA病毒的复制及蛋白合成,本品可广泛用于各种病毒的预防和早期感染。 用量2.5—5g/100kg水,连用3—5天。 注意事项 本品毒性低,较安全,长期或大剂量服用时可致红,白细胞及血红蛋白下 降,对心脏有一定毒性。
三,生物抗病毒药 1. 干扰素 药理及用途 本品是一组由病毒或其他诱生剂使宿主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现已通过基因重组技术人工合成,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糖蛋白。本品分子量2-16万,无抗原性,不被免疫血清中和,也不被核酸破坏,但可被蛋白酶破坏。其药理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抑制病毒繁殖,免疫调节和抗肿瘤致病等。本品不能直接杀灭病毒,主要作用于细胞受体,使细胞内产生抗病毒蛋白,阻断细胞内的病毒合成,转录,装配和释放,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本品口服均不吸收,肌内或皮下注射或鼻腔喷雾可达到80/的吸收率,临床用于各种病毒性疾病,慢性细菌病,肿瘤病等。 用量 一般连用2—3天,间隔2—3天,具体用量见产品说明书。 注意事项 本品应在冰箱内2—8。C条件下储寸,勿冷冻,避免剧烈摇动。
2, 淋巴因子*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2 药理及用途 本品为淋巴细胞分泌的活性因子,小分子水溶性多肽,现有天然的纯化产品及重组基因工程制剂。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属免疫增强剂,可提高动物机体对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感染的免疫应答。 注意事项 本品以静脉或皮下注射或胸腹腔或肿瘤局部给药,在兽药市场上有饮水剂,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发热,寒战,过敏,注射局部红肿,硬结,疼痛等炎症反应。
二.抗细菌类药物
一,抗生素类
1,青霉素类 8内酰胺类抗生素 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不耐酸,不能口服,青霉素v{耐酸,能口服8 常用青霉素类氨基青霉素*广谱青霉素,氨卞青霉素,羟氨卞青霉素。巴氨青霉素 抗生素 耐酶青霉素类(主要抗g+,如金葡萄菌,链球菌(如双氯青霉素 超广谱青霉素(主治抗绿脓杆菌( 抗阴性杆菌青霉素 作用机理 青霉素类的杀菌作用,主要是与细菌内膜上的靶位蛋白相结合,,是细菌不能维持正常形态和正常分裂繁殖而死亡。青霉素为繁殖期杀菌剂,在繁殖期应用效果好。 注意事项 (1*用药时要采用快速,高浓度,脉冲式,间隙给药,而不采用低浓度,缓慢,持续给药的方法。(2*本品不宜与快速抑菌剂合用(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氯霉素类等*,合用能产生拮抗作用。 (1*青霉素钾(钠*盐(0.625克/100万单位*‘针剂与链霉素合用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2—4万单位/kg体重,口服防治鸡坏死性肠炎及球虫感染。 (2*氨苄青霉素:光谱抗生素,常用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流感杆菌等细菌性感染,目前已有许多耐氨苄青霉素的细菌,故应用时常和喹诺酮类药物合用,或者加b_内酰胺拮抗剂舒巴坦,用量5---10g/100kg水, 加倍早晚各1次,3—5天为一疗程。 (3*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 抗菌谱基本同氨苄,杀菌作用比氨苄强而迅速,本品口服吸收快而安全。与b—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棒酸*按 2:1合用,可大大增加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本品用法同氨苄青霉素. 2,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因化学结构式中具有b-内酰胺环,故同青霉素类相同,也属b-内酰胺类抗生素,根据上市年代的先后和抗菌性能的不同,将头孢菌素类分为四代,其抗菌作用机制同青霉素。 对金葡萄,链球菌等g+菌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对阴性杆菌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与氨基糖苷类合用可增强抗菌效果。用量可按5—10g/100kg水,连用3—5天。 第一代“头孢唑啉钠(先锋v(为第一代中最常用品种:头孢拉定(先锋vi(口服迅速吸收:头孢氨苄(先锋IV*口服吸收好,对G-菌差;头孢羟氨苄口服迅速吸收,抗菌作用同头孢氨苄,抗菌稍强。 第三代:头孢噻牾(凯福龙),对G+菌作用与第一代相当,对大多数G—菌敏感,对临床所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多数高敏。 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本品抗生素主要用于控制G—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为其主要抗菌机制,属静止期杀菌药。 本类药物的特点(1)水溶性好,性质稳定,与碱性药物(小苏打,氨茶碱)联用,抗菌 作用强。(2)口服胃肠不易吸收,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各种细菌性肠炎具有良好疗效。(3)可逐渐产生耐药性,同类间可出现交叉耐药。(4)可与强力霉素,喹诺酮类,氨苄,头孢类,氯霉素等多数抗生素合用。(5)进入机体内的药物,大部分以原性经肾排出,肾功能不全时,排泄减少,毒性增加,用量应减少。 (1) 硫酸链霉素:注射10mg/kg体重,每日两次。饮水10---20g/100kG,连用3---5天。 (2) 硫酸卡那霉素:抗菌作用比链霉素稍强,注射10—15mg/kg体重,1日2次,饮水6--12g/100kg水,拌料加倍,连用3—5天。 (3) 硫酸新霉素:抗菌力强于链霉素,饮水3-5----7g/100kg水,拌料加倍,连用3---5天。 (4) 硫酸庆大霉素(正泰霉素):抗菌力强于新霉素,注射1—1,5mg/kg体重,1日2次,饮水3-6g/100kg,拌料加倍,连用3—5天。 (5) 硫酸丁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抗菌谱最宽,抗菌力最强,注射2—4mg/kg体重,1日2次,饮水3---6g/100kg水,拌料加倍,连用3---5天。 4,四环素类 本类药物广谱抗菌,服用方便,曾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细菌对本类药物耐药现象严重,本类药物间存在密切的交叉耐药性,一些常见疾病耐药率很高,因此限制了本类药物的应用:水溶性呈酸性,在酸性环境稳定,抗酸剂,重金属离子可影响此类药物吸收;抗菌力依次为强力霉素,金霉素,四环素,土霉素,成年反刍动物,马属动物,兔一般不用。 (1) 强力霉素(脱氧土霉素,多西环素):主治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立克次氏体感染,饮水5---10g/100kg水,连用3---5天。 (2) 土霉素:土碱,拌料0,05---0,1%拌料:盐酸土霉素饮水0,03----0,06%连用3---5天,防治一般细菌感染,球虫病,立克次体感染。 (3) 金霉素:饲料添加剂用量为10---50ppm。 5,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本类抗生素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属生长期抑菌剂,其盐溶于水,弱碱性,在弱碱性中稳定,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强。主治病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与氯霉素合用有拮抗作用,干扰青霉素的杀菌效能,不宜合用。 (1) 红霉素:1硫氰酸红霉素(高力米先)饮水6----12g/100kg水;2罗红霉素,抗菌作用同红霉素,但在体内半衰期长,组织浓度高,用量小,1---3g/100kg水。 (2) 泰乐菌素饮水5—20g/100kg水,促生长10----50/1000kg料。 (3) 北里霉素5—20g/100kg水。 6,酰胺苯醇类 (!)氯霉素:本品抗菌谱广,对G—菌作用较G+菌强,临床上常用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治疗,另外对立克次体,支原体,各种厌氧菌也有一定疗效。本品口服吸收良好。用量0,05---0,1%拌料,连用3—5天。本品因能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已被停止使用。 (2)甲砜霉素(甲砜氯霉素) 抗菌谱与氯霉素基本相似,为氯霉素衍生物,体外抗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作用较氯霉素略差,但本品口服吸收迅速而安全,在体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较少,细菌浓度比氯霉素高,所以体内作用略高于氯霉素。本品副作用较氯霉素小,但有更强的免疫抑制作用(比氯霉素强6倍)。与氯霉素有完全交叉耐药。用法用量同氯霉素。 (4) 氟苯尼考 7,其他抗生素 (!)多粘菌素:分A,B,C,D,和E(不同菌株产生,化学结构不完全相同),其中A,C和D毒性太大,以被淘汰。 1多粘菌素B:对大多数G—有杀菌作用,尤其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嗜血杆菌作用较强,对G+菌均有耐药性,口服不吸收,用于细菌性肠炎,用量10克/100公斤水,连用3—5天。 2多粘菌素E(抗敌素):抗菌谱和多粘菌素B相同,活性不如B,口服不吸收,主要用于大肠杆菌肠炎,用量10克/100公斤水,另外可作为饲料添加剂。 (二)喹诺酮类抗生素 本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组织渗透性好,价格较便宜,用药方便,不良反应较少等优点。通过干扰细菌的DNA复制而呈杀菌作用。 目前多数化学家及临床学者将喹诺酮药物按开发年代和结构分为四代,即萘啶酸为一代,吡哌酸为二代,氟喹诺酮类为三代,近年开发的为四代。一代重要作用G—菌,三代对G-,G+均有效,四代对G+菌和厌氧菌作用更强。用量饮水5---10g/100kg水,拌料加倍,连用3—5天。 不良反应 1, 消化系统毒性:以恶心,胃部不适,消化不良,腹泻等。 2, 神经毒性:主要表现眩晕,嗜睡,头痛,精神异常,步态不稳等。 3, 光毒性:光照部分皮肤出现瘙痒性红癍,严重者引起皮肤脱落糜烂。 4, 软骨毒性:主要造成幼龄动物关节软骨损伤。 5, 肾毒性:高剂量易引起结晶尿,血尿,间质性肾炎及肾衰(PH偏酸性时不易形成结晶尿)。 6, 跟键炎与跟键撕裂:以培氟沙星多见。 7, 血液毒性: 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及溶血性贫血。 |药物相互作用| 1, 与含阳性金属离子药物合用,可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 2, 与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合用,可增加神经毒性。 3, 与茶碱合用,引起茶碱中毒。 4, 同类药物间有交叉耐药性,耐药性近年来发展较快。 (三)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磺胺药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其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菌的繁殖,它能抑制G+菌及一些G—菌。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次剂量应加倍; (2)使用一种磺胺药后,不宜更换其他磺胺类药,应换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 (3)只有抑菌作用,无杀菌作用; (4)具有较好的抗原虫作用(如球虫,住白细胞原虫,弓形虫等); (5)与抗菌增效剂(如TMP)合用会显著增强抗菌效果。 (6)与碳酸氢钠并用可增加吸收排泄,降低副作用,不能与酸性药同服(如VC); (7)肾脏有严重病变的不能用于此类药物; (8)一般不溶于水,较易溶于稀碱,其钠盐(水溶磺胺药)水溶性较好,水溶性PH值8,5---10,5 9)因药残问题,现在一般不让使用(出口肉鸡); (10)会干扰青霉素类快速杀菌,两类药物不能同时使用,可与四环素类同用。 (11)目前临床常用磺胺—6—甲(制菌剂),磺胺-5-甲(球虫宁),磺胺甲恶唑(新诺明),磺胺二甲,磺胺喹恶啉钠,磺胺氯吡嗪钠(三字球虫粉),其抗菌效果与所排顺序基本相符,抗球虫效果一般认为氯吡嗪钠效果最好,用量50克拌料150公斤料,水溶磺胺50g/150---200kg水,连用3---5天。 (四)硝基呋喃抗菌药 人工合成的抗菌药,作用与微生物酶系统从而起抑菌作用,抗菌谱广,对大多数G+菌和G—菌,原虫(球虫,住白细胞原虫)均有作用。 用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本类药物毒性较大,用药时不能超量,时间不能超过1周,不能和球痢灵同用,发现中毒症状,立即停药并用 VB1, VB6治疗。 (2)与酸性药物(如Vc)合用抗菌作用较强,忌与碳酸氢钠合用; (3)呋喃唑酮 (痢特灵)口服后在肠道不宜吸收,主要在肠道起作用,多用于肠道感染; (4)呋吗唑酮:易吸收,可治疗肠道,呼吸道及全身感染;本品不宜产生耐药性,与磺胺及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用量饮水1---2/万,拌料2---4/万,连用3---5天。 (五)其他 1, 甲硝唑(灭滴灵);抗滴虫,厌氧菌(梭菌引起的坏死性肠炎),口服吸收良好;用量20g/100kg水,拌料加倍,连用3—5天。 2, 喹乙醇:主要用于饲料添加剂,添加量一般为30----50ppm,100ppm可用于剂鸡的霍乱治疗,本品常因用药量过大,计算失误等引起中毒。 3, 痢菌净(已酰甲喹):对猪痢疾,仔猪下痢,猪腹泻,犊牛副伤寒及禽霍乱,禽白痢等较好疗效。用量5—10g/100kg公斤水连用3----5天。 4, 抗感染的植物药:黄连素(主要用胃肠炎),穿心莲,鱼腥草,大蒜素,蒲公英,金银花,黄芩,板蓝根,连翘等。 5, 抗真菌药(制霉菌素):主要用于鸡的霉菌性肺炎,念珠菌病。用量每只鸡每日1—2万单位,口服,连用3—5天,可配合硫酸铜应用。 6, 杆菌肽锌:主要作为饲料添加剞,用量为10---50ppm.。 三,寄生虫药物 包括驱线虫药(如左旋米唑,丙硫米唑),驱绦虫药(如灭绦灵),杀虫药(如虫克星,灭虱精)及抗寄生虫药等。在此重点谈一下抗原虫病。 (一) 抗球虫药 1. 常用预防性药物:氯苯胍(30—60ppm),球痢灵(125--250ppm),马杜拉霉素(5ppm),盐霉素(60ppm),地克珠利(1---5ppm),痢特灵(2/万---4/万)。 2. 常用治疗药物:磺胺氯丙嗪钠,磺胺—5—甲,磺胺喹恶啉,复方氨丙啉等。 (二) 防治白冠病: 磺胺—6甲(泰灭净),磺胺-5甲,喹恶啉钠等。 四.用药的基本原则 (一) 对病用药 对病鸡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并进行药敏实验,在已知何种疾病,何种细菌感染及何种药物敏感的前提下用药。 (二) 对症用药 1, 呼吸道症状:泰乐菌素,强力霉素,红霉素,北里霉素,环丙,恩诺等 2, 消化道症状: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痢特灵,氯氟哌酸,磺胺类药物等 3, 呼吸和消化:环丙沙星,恩诺,氧氟,羟氨苄,氨苄,先锋,呋吗唑酮等。 (三)经济用药或方便用药 原料药:原料药关键要保证是纯粉 大包药:大型鸡场 饮水剂:方便,均匀 (三) 配合用药如; 1, 抗菌增效剂与磺胺药某些抗生素 2, 协同用药:青+链,新+氨,新+强,新+氯,新+红,多粘+氨苄,环丙+氨苄,磺胺+强力,先锋+庆大等。 3, 对因+对症用药:如红霉素+氨茶碱 4, 抗菌+抗病毒:抗菌素+抗病毒药 (四) 治病用药三原则 早:早发现,早确诊,早用药。 准:据经验或药敏试验选敏感药物 狠:在不中毒的前提下,高剂量治疗性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