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由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和北京生物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生物饲料科技大会在西安落下帷幕!
印遇龙院士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一、生长育肥猪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1、育肥前期:生长速度快,各组织、器官、骨骼、肌肉快速生长,机体需要营养维持机能; 2、肥育后期:各器官系统发育基本完成,主要沉积蛋白和脂肪,营养需要量降低,满足正常机体机能即可。
二、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要研究1、不同性别营养需要量的差异:以脱皮大麦和玉米作为基础饲粮,在断奶、生长和育肥期,阉公猪ADG显著高于母猪; 2、不同饲养条件下的营养需要的变化:不同的饲养条件下,需要充分考虑饲料中SID M+C : SID Lys的量; 3、不同环境温度下猪的营养需要不同:舍内温度在10~31℃时,随着温度升高各个体重阶段猪平均日采食量(ADFI)先减小,后缓慢增大后减小。生长猪常温(18~21℃)平均日增重(ADG)最大,料肉比(F/G)最低;低温组(8~11℃)和高温组(28~31℃)较差; 4、饲养密度/规模对猪生长的影响:随着密度升高,猪生长性能降低。生长环境(包括饲养密度、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等)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比例为20~30%;而品种、饲料和日常管理所占比例为20%和40~50%。
三、生长育肥猪精准营养饲喂技术
1、精准营养概念 准:准确、真实性、无误差; 精:精确、重现性、无偏差; 精准营养:零误差零偏差营养,即完全满足动物客观需要且可重复的营养; 精准营养的本质:供需营养指数和营养平衡; 精准营养就是根据猪的品种,环境,健康状况等准确确定营养需要量和饲喂程序,并精确地给予饲喂量。
2、实现精准营养基础(1)准确的饲料营养数据库 (2)合理的营养需要体系 (3)规范营养的用途 (4)防止营养的变异 (5)营养在消化道消化利用的稳定
3、合理的日粮配制体系(1)用净能(NE)体系,(过去是DE或者ME体系); (2)使用回肠标准可消化(SID)氨基酸,(过去是总氨基酸或者其他形式可消化氨基酸); (3)全消化道标准可消化(STTD)磷,(过去是有效磷); (4)针对性理想蛋白氨基酸比例,特别是限制性氨基酸必须是SID为基础; (5)针对性理想蛋白氨基酸比例,特别是限制性氨基酸必须不同阶段、不同体重细化; (6)采食量是基础,如果变化大,日粮营养含量必须调整; (7)低蛋白日粮的营养需要调整,特别是净能和氨基酸水平; (8)微量元素精准方案制定。
4、猪的实时体重与生长曲线明确不同遗传背景、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养殖模式、不同养殖环境条件下的猪生长曲线及动态营养需求,其核心是构建不同生产条件下的畜禽生长曲线模型,而畜禽体重数据的准确获取是关键。
5、低蛋白日粮的营养调整(1)玉米豆粕日粮,以净能配制,日粮蛋白比推荐值降低3-4个百分点,补充合成氨基酸后,肥育猪采食低蛋白日粮可获得与高蛋白相似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 (2)NRC (2012)生长肥育猪日粮净能为2.475 Mcal/kg,生长肥育猪低蛋白日粮获得最佳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的净能需要量为2.36 Mcal/kg,相应的赖氨酸净能比为4.70 g/Mcal; (3)获得最佳生产性能的净能需要量为2.36 Mcal/kg,赖氨酸净能比为4.70 g/Mical。获得最佳胴体品质的净能需要量为2.40 Mcal/ kg,赖氨酸净能比为3.50 g/Mcal;
6、微量元素精准方案调整(1)肥育前期:骨骼、肌肉、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快速生长,对微量元素需求高,采用有机无机科学搭配方案,多通路吸收,提高微量元素的吸收效率; (2)肥育后期:肥育后期各器官,各系统的功能逐渐完善,主要是蛋白和脂肪的沉积,使用高吸收率的全有机微量,做到科学减量添加; (3)了解饲料原料中微量元素含量,形态和吸收效率; (4)根据肥育猪对微量元素需求,精准制定添加方案,让每一克微量元素都发挥功效; (5)开发应用高吸收率低成本有机微量,降低无机盐的负面影响,降低粪便中重金属残留。
四、优质猪肉生产技术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可改善猪肉品质(1)在配合饲料中添加3-5%的松针粉,每头猪平均日增重提高15-20%,从而育肥猪能够缩短饲养周期20-30天,并且提高猪肉品质,瘦肉率提高3-5%; (2)在生长肥育猪饲料中添加10%陈皮,有利于提高猪的生产性能,改善胴体品质,降低背膘厚度; (3)日粮中苎麻粉添加量的增加线性降低了湘村黑猪的背膘厚,且线性增加了无脂瘦肉指数和眼肌面积。 听课笔记由成都大帝汉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李志忠、王响现场整理,感谢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邓雪娟博士审核指导。
来源:大帝汉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