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多 养猪场以腹泻和猪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因素多种多样,尤其是仔猪更为常见,抗生素的应用效果不明显,死亡率很高,并伴有发烧、食欲不振、粗糙,有的还有咳嗽哮喘现象,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
以下是畜牧堂详细的介绍:
保育猪拉稀的原因
1.断奶后母仔分离应激
断奶后将仔猪从分娩柱分离到护理柱,剥夺母猪的爱抚和保护,从依赖母猪的生命到独居仔猪,仔猪在断奶后重新分组和巢穴,仔猪相互作战和咬合,再加上温度变化和腹泻的压力。
2.食物变化
断奶前仔猪主要以母乳为主,采食 饲料为辅,而断奶后完全要从饲料中吸取营养。由于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和易于消化的酪蛋白。碳水化合物是以乳糖为主,不含淀粉和纤维。但断奶仔猪离开母乳后,不能从母乳中得到蛋白质,而是来自饲料中的植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和多糖,不含乳糖,脂肪含量低,饲料中含有几乎不可消化的粗纤维,因此使仔猪腹泻。
3.消化机能不全
断奶仔猪胃肠功能不健全,消化酶不足的应激。仔猪断奶进入保育期,从吃母乳变成了以饲料为主,加上断奶应激,降低了酶的水平。据资料表明,断奶后1周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水平的1/3。减少原始酶含量,影响消化吸收养分,导致腹泻。
断奶后,仔猪胃内由于胃酸不足,PH值升高,胃蛋白酶形成减少,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消化不完全的饲料为小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有害病源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乳酸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形成了消化不良而发生腹泻。
4.免疫功能低
由于精神、环境、饲料等一系列应激反应,在断奶后,使原本不健全的免疫系统此时又有所降低,降低了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其它有害微生物容易侵入导致仔猪腹泻的发生。
保育猪拉稀治疗方案
1、对于发生猪流行性腹泻的猪场,专家建议紧急接种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弱毒疫苗。对于产前45天内的母猪肌注1头份,20天后对没分娩的母猪加强免疫1头份,注射后海穴,同时要加强猪舍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适当的提高保温箱的温度,以防止本病在猪场大面积的爆发。
2、药物治疗:
(1)断奶前的仔猪,用黄芪多糖+恩诺沙星注射液,注射后海穴;
(2)中大猪,控料2-3天,严重个体用黄芪多糖+恩诺沙星注射后海穴,同时口服补液盐+硫酸粘杆菌素+黄芪多糖饮水。
(3)母猪控料2-3天,同时口服补液盐+硫酸粘杆菌素+黄芪多糖饮水。
以上就是保育猪拉稀的原因,保育猪拉稀治疗方案的全部内容了,拉稀发病原因主要是病猪和带毒猪,病毒从排泄的粪便经过风空气及带毒动物传播,发病非常快,不过半天时间就会感染全部种群,希望养殖户能加紧防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