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从价格、进出口情况等方面对2019年的牛业行情进行了分析,同时对2020年的牛业行情进行了预测展望。详情见内文!
1、概述
2019年,我国肉牛市场行情整体向好惠及养殖行业,全年活牛及牛肉市场价格再创历史新高,商品牛源趋紧导致“架子牛、犊牛”与育肥牛出栏价格之间的倒挂愈发明显,繁育母牛饲养环节效益优势渐显,规模化肉牛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但盈利水平差异化显著,生产管理水平的精细化程度仍是当前决定肉牛养殖投资回报率的核心要素。扶贫政策促使地方养牛扶持力度加大,合作经济发挥积极作用。外来产品走私入境受到有效抑制,正关进口进一步扩大,进口产品成为国内市场供给的重要补充。牦牛产业发展日益旺盛,逐渐成为行业差异化竞争的有力角逐者。
2、数据分析
2.1 肉牛存栏量
图1 2009~2018年末全国肉牛存栏总数变化 数据整理: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注:2009~2016年的数据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进行了修订
2018年我国肉牛存栏总数为6618.4万头,较2017年增加0.5万头(见图2),比2009年增长11.8%。
数据整理: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2.2 肉牛出栏量
图2 2009~2018年末全国肉牛出栏总数变化 数据整理: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注:2009~2016年的数据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进行了修订
2018年我国肉牛出栏总数为4397.5万头,较2017年增加57.2万头(见图2),同比增长1.3%,比2009年增长2.4%。
2.3 牛肉产量
图3 2009~2018年末全国牛肉产量变化 数据整理: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注:2009~2016年的数据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进行了修订
2018年我国牛肉产量为644.1万吨,较2017年增加9.4万吨,同比增长1.5%,达到近几年的最高值(见图3)。
2.4 进出口量
图4 2009~2019年中国牛肉进出口情况
图表绘制: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注:数据加边框为进口量,无边框为出口量。
2019年,牛肉进口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牛肉进口量166万吨,同比增长56.6%,出口0.2万吨,同比减少约50%。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牛肉进口来源国除巴西、乌拉圭、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加拿大、智利、哥斯达黎加、美国、南非、乌克兰、墨西哥、匈牙利、蒙古等14个国家外,又增添了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玻利维亚、纳米比亚、塞尔维亚、爱尔兰、荷兰、乌克兰、巴拿马、俄罗斯、法国等11个国家,日本、丹麦、英国牛肉也已获得中国市场的准入证。而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五国输华牛肉总量高达152.27万吨,仍然占据着中国进口牛肉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
图5 2009~2019年中国进口各国牛肉数量和比重 图表绘制: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2.5 牛肉价格
图6 2015~2019年我国去骨牛肉价格走势图 图表绘制: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2019年我国牛肉价格全年保持在68元/kg以上,全年平均价格为73.2元/kg,同比增长12.26%;从图中可以看出,2019年下半年,牛肉月度价格涨势猛烈,短短半年的时间涨幅高达19%,创造了价格涨幅记录。
2.6 人均牛肉消费量
图7 2009~2018年我国表观人均牛肉消费量变化情况 图表绘制: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注:1. 2009~2016年的牛肉产量数据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进行了修订2.表观人均牛肉消费量=(牛肉总产量+牛肉进口量-牛肉出口量)÷总人口数量
2018年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为5.39kg/人,同比增长6.5%,比2008年增长14.5%。
3、2019年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3.1 全年活牛及牛肉市场价格再创历史新高,“架子牛、犊牛”与育肥牛出栏价格之间的倒挂愈发明显由于打击走私的力度持续加强,非法入境的走私活牛及冷冻牛肉数量大幅度下降,及非洲猪瘟造成“市场肉源趋紧”等因素的影响,2019年全国活牛及牛肉市场价格普遍上涨,育肥牛主流价格区间在30.5~34.2元/kg,价格最高点出现在11月份,约比2018年峰值高20.4%,架子牛主流价格区间在36~42元/kg,优质断奶公犊主流价格区间在50~60元/kg,价格最高点也均出现在11月,分别比2018年峰值约高23.5%和15.4%。全国牛肉批发均价达73.2元/kg,同比上涨12.26%,且高于同期猪肉、禽肉及羊肉等主要肉类产品价格。
数据整理: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图8 2017~2019年全国育肥牛平均价格走势图
如图8所示,2017~2019年育肥牛“同期市场价格与年均市场价格”均已呈现出“三连涨”的局面,峰值大都出现在年末,2019年12月部分地区育肥牛价格小幅下跌,主要原因是随着下半年全国价格的连续上涨,致使全国多地肉牛育肥经营者出现“惜售”心理并趋于群体化,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育肥牛货源的短暂囤积,最终在传统消费旺季出现短暂的抛售热潮,促使价格小幅回落。而在全国性商品牛源持续紧张的局势下,架子牛与犊牛市场价格始终保持高位坚挺,且与育肥牛出栏价格之间的倒挂价差愈发明显。
3.2 行情利好惠及肉牛养殖业,繁育母牛饲养环节效益优势渐显2019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及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影响,部分饲料原料价格下跌,养牛饲料成本有所降低,加之全国活牛及牛肉市场价格持续高位攀升,带动了国内肉牛养殖业经济效益整体向好,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对部分地区基层肉牛养殖群体的跟踪调研,年度头均利润在4500元以上的情况比较普遍(包括架子牛育肥和繁育母牛饲养),而可放牧地区母牛带犊养殖成本更低,部分场户所获利润可达约7000元/头,因牛源趋紧,全国育肥模式已开始从“架子牛育肥”向“犊牛育肥”转型过渡,繁育母牛饲养环节经济效益——受上下游行情波动因素的影响作用进一步减弱,良好发展态势逐渐显露,在产业链中优势地位趋稳。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部分大型规模化肉牛企业经济效益也有所改善,行情利好是其根本原因,但与家庭式养殖从业群体相比,大规模肉牛企业的盈利水平依然相对薄弱,头均利润至少相差2000元左右;生产管理水平的精细化程度仍是当前决定肉牛养殖业投资回报率的核心要素。
表4:2019年肉牛育肥户经营效益表 注:1.育肥平均年度投资回报率=平均净利润/(架子牛头均购买价格+头均饲养总成本)/育肥周期×365天×100%2.饲养总成本中包含精饲料、粗饲料、兽药、人工、水、电、机械维修、以及死亡率分摊等综合分摊费用。
表5:2019年肉用繁育母牛养殖效益表
注:1.养殖方式均为全年舍饲2.母牛平均繁育年度净利润=(犊牛年度平均销售价格-犊牛平均饲养成本)×母牛平均年度繁育得犊率-母牛平均繁育年度饲养总成本-母牛繁育费用3.母牛平均繁育年度饲养总成本中包含精饲料、粗饲料、兽药、人工、水、电、机械维修及死亡率分摊等综合分摊费用。
3.3 走私成本大幅上涨,正关进口持续增加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强边境管控力度,走私活牛及牛肉相关产品的风险与成本显著增加。东南亚活牛走私方面:通常以从缅甸入境我国云南省和经越南、老挝入境我国广西省、云南省为主要途径,走私牛源大多来自于缅甸以及印度与澳大利亚牛源经过东南亚国家中转入境中国。
自2018年9月份开始,我国政府加大力度打击活牛走私入境行为,致使数度出现大批量走私活牛滞留在与中国接壤的东南亚边境沿线地区的现象,造成多数活牛走私贸易商出现严重亏损,走私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很多走私贸易商因此暂停了活牛贩卖业务。2019年打击力度继续升级,走私业务进一步受挫,据估算,当年东南亚走私入境活牛数量比2017年约减少了30%以上,且由于境外各国国情错综复杂,高额的多关卡收费通常难以避免,平均每头牛抵达中国边境的综合运输费用折合人民币约为2000~2500元。牛肉走私方面:香港和越南是走私产品入境的两大主要中转路径,约占每年走私总量的50%以上,也是打击走私重点监控地区,在2019年的走私成本已高达2900美元/吨,与2017年以前相比增长了约1.4倍。可以看出,当前国内外环境形势并不利于肉牛及其相关产品走私业务的发展,走私成本优势明显减弱,也成为间接促成国内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为平抑国内牛肉消费市场价格,我国对于外来产品入境的合法化也在进一步推进,正关进口持续扩大;2019年4月,中国政府与老挝政府签署了《关于中国从老挝输入屠宰用肉牛的检疫和卫生要求议定书》;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启动了针对进口哈萨克斯坦肉牛的活畜隔离屠宰加工项目;于当年开放牛肉进口准入的国家又增加了14个,而南非、加拿大和巴西三国因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于2019年被我国暂停进口,又很快于当年解禁。综合近年我国牛肉生产、消费及贸易形势来看,进口量的不断增长并没有对国内产业造成较大冲击,反而成为了国内牛肉供应缺口的有效补充。
3 .4 扶贫政策促使地方养牛扶持力度加大,合作经济发挥积极作用随着国家扶贫攻坚任务持续深入推进,全国各地扶贫工作开展如火如荼。而肉牛业作为高赋能农业产业,成为多数传统养牛地区的重点扶持项目,政府通过政策补贴和奖励机制,增强贫困户养牛积极性和自我发展能力,适时引导扩大能繁母牛养殖规模,巩固牛源基础建设,筑巢引凤,为招商合作积累资源优势。很多国内知名肉牛先进企业也积极投身于产业扶贫事业,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拓展原料市场,实践高新技术,进一步释放产能。协会通过研究若干当前发展较为顺畅的肉牛产业扶贫案例发现,合作经济体制往往在产业扶贫模式的建立和运作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专业合作组织将贫困户等弱势群体化零为整,以集体利益诉求者的身份,一方面充分调动政府各类帮扶资源为其所用,一方面与龙头企业相互紧密联结,形成高效的生产组织链条,降低了饲养成本,打通了产销渠道,对于扎实推进肉牛产业化发展起到了固本强基的作用。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不同地区不同肉牛扶贫项目的落实状况与实际成效良莠不齐,“面子”工程与投机炒作行为,依然是广泛存在于国内肉牛行业中的现象和干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顽疾。
3.5 牦牛产业日益兴旺,发展前景广阔牦牛作为我国极具代表性的牛种之一,近年来因其生长环境的优越、肉质风味的独特及青藏传统文化的渲染,在国内逐渐形成了以牦牛为主导的消费市场和产业化发展模式。从生产水平方面看,青、藏、甘、宁、川等牦牛主产区,政府均出台了一系列牦牛利好政策,加之全国牛价水涨船高,牦牛养殖经济效益得以凸显,极大激发了企业和个体户养殖牦牛的积极性,牦牛养殖从业比重和养殖规模化比重显著扩大。从消费趋势方面看,随着国民牛肉消费水平不断升级,对于牦牛肉产品消费的关注和认知也愈发深刻,地域性消费特征逐渐减弱,非传统消费区域销量大幅增长。从相关行情走势方面看,2019年青、藏、甘地区牦牛平均出栏价格约29元/kg,同比上涨约25%;青、川、甘地区牛肉年均价格约74元/kg,同比上涨约29.6%,不同地区活牛及牛肉价格波动趋于同步。而由于牦牛传统养殖集中在我国西部地区,耕地资源相对匮乏,草料自产能力相对薄弱,外调供给较为普遍,导致草料成本整体偏高,精料成本达2.6~3.2元/kg,秸秆等干草类粗饲料成本地区差异较大,甘肃地区全年主流价格区间在600~900元/吨,青海地区全年主流价格区间在1100~1500元/吨,西藏地区全年主流价格区间在1700~2500元/吨。
4、2020年我国肉牛产业前景展望
4.1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肉牛企业生存发展挑战升级进入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肉牛企业发展面临复工不足、运输受阻、资金断链等诸多严峻挑战。多地活牛交易市场处于无限期停业状态,活牛流通不畅,产销环节出现脱节,养殖企业饲养成本上涨,屠宰企业购牛困难加剧,线下餐饮服务业基本卡断,企业员工及日常生产所需的工具物品不能及时到位,原本可以降低的生产公摊和实现的现金流不能如期实现,但银行融资贷款的利息仍需支付,企业生存压力显著升级,而当前疫情发展形势的不确定性,给当前国内部分肉牛企业特别是疫情严重地区企业带来的危机感不言而喻。
4.2 全国育肥牛出栏数量减少,牛肉产能有所下降导致2020年全国牛肉产能下降的因素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在本年全国牛肉标志性的消费旺季“春节”来临时间在1月份,较之往年有所提前,从而导致全国育肥牛集中消耗(屠宰)时间较早;二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严重影响了肉牛正常交易,出栏与补栏空档期明显加大,虽然随着疫情的缓解,活牛市场也会逐渐恢复交易状态,但由于近年来国内肉牛育肥周期普遍延长,平均育肥周期在10个月以上,所以2020年因养殖环节空档期加大导致的育肥牛出栏数量减少及牛肉产能下降难以避免,保守估计2020年全国育肥牛出栏总量将下降约10%~20%。
4.3 高价行情带动产业升级步伐加快随着近年来国内肉牛价格行情利好,养殖行业热度上涨,促使养殖场工人工资普遍出现上浮趋势,规模化养殖场对人才和技术需求也在不断提升,生产管理成本相对上升。当前我国各类疫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肉牛养殖从业者对防疫重视度有所加强,防疫管理投入加大。受环保政策影响,禁养区环境逐步改善,全国肉牛舍饲比重随之提高,对于谷物、浓缩料、精补料、饲料原料及粗饲料等需求进一步提高,总体而言,预计2020年肉牛生产成本将有所上涨,但肉牛价格仍将保持高位坚挺,养殖经济效益依然呈现乐观态势,养殖者为追求利润更大化,将更加重视优良品种的利用及饲养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带动产业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4.4 外来产品入境合法化持续推进,但对于国内产业威胁不大2020年 1月,中国与缅甸签署了《关于缅甸向中国出口屠宰用肉牛检疫与卫生要求议定书》,进一步规范东南亚边境活牛交易市场,推动东南亚牛源入境合法化进程。2月,海关总署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解除进口美国牛肉及牛肉产品月龄限制的公告》,解除了对美国30月龄及以上牛肉及牛肉产品的禁令,允许符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检验检疫要求的相关产品对华出口。在国际政治、经济及国内市场调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正关进口政策不断放宽,牛业产品正关入境比重持续扩大,正关进口数量逐年增多。但基于现阶段我国牛肉产能不足及国际相关产品流通总量相对饱和的客观事实,进口产品依然以补充缺口为主要功能,而非法走私与正关进口之间此消彼长的微妙转化,可将入境成本的总体优势削弱,进口产品低价冲击本国市场的能力有限。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进口增长给国内产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的可能性不大。
5、几点思考
5.1 浅析中国商品牛源市场行情的演变过程近年来活牛及牛肉价格持续上涨,消费需求增长是重要条件,牛源供应趋紧是根本原因,价值规律中的供求关系也在随时影响着中国商品牛源市场行情的演变过程。为便于分析,我们且以2005年东北地区肉牛行情价格为演变过程的起点进行回顾,当年东北地区体重300kg的架子牛年均价格约6.4元/kg,育肥牛年均出栏价格约7元/kg,架子牛入栏可以直接赚差价0.6元/kg;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007年“架子牛”与“育肥牛”两者价格出现了交叉点,架子牛与育肥牛价格持平;至此,结束了架子牛“赚差价”的历史,2007年之后“架子牛采购价格”开始逐渐赶超“育肥牛出栏价格”进入了架子牛入栏“负差价”时代——也就是进入了“倒挂”时期,而且 “倒挂价差”逐年扩大;到2019年,东北地区体重300kg左右的架子牛年均价格约为40元/kg,而育肥牛年均价格约为30.93元/kg,倒挂价差约达9.07元/kg;同样标准的架子牛,在2005年入栏就可以直接“赚差价”180元/头,而在2019年入栏就直接出现“负差价”约2721元/头;在经营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约4个月的饲养期,才能赚回本钱再图增收,这就迫使育肥经营者更加注重投入与产出之间比重关系的调整优化。2005~2019年,中国架子牛与犊牛价格的逆袭过程,实际上就是商品牛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是行业由“增量发展”向“增值发展”倾斜的转型过程,肉牛产业所释放出的张力会越来越大。在牛源稀缺而高价坚挺的今天,产业链下游利润空间受商品牛源成本“地板式”挤压的情况会愈发明显,只有不断提高精细化饲养管理水平与生产效率,强化增值优势阶段的爆发冲刺能力,才是养殖者维持良好经济效益并不断创造更大财富的关键所在。
5.2 谋定思动,不要“浪费”一场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社会各界积极帮助农牧企业破解瓶颈,共克时艰。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及时了解行业发展的现状及困难,并向相关政府部门反馈;国家多部委陆续发文,从改善物流疏通、强化产销对接与金融支持、加快上下游企业复产复工及推进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等各个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障畜牧产业有序、健康运行。诚然,外界的帮助对于农牧企业改善时下困境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受风雨洗礼之后,企业本身是否具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辩证思维能力或许更显重要。丘吉尔说过:“不要浪费一场危机”。每一次危机,都蕴含着机遇,危机越大,机遇也就越大。中国的牛业企业从不缺乏危机,中国的牛业企业家也从不缺乏危机感,而企业家与企业家之间最大的区别,则是认知的区别,认知的改变,将重构和再造商业结构,也是企业实现自我救赎的起点和突破生死考验的关键。
“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创,同时也带来了反思和启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国人将更加注重自身免疫力的提升、更加注重家人的陪伴和居家美食、更加习惯线上的购物行为、更加关注食材的绿色安全,这些方面无不与以牛肉为典型代表的时尚畜产品消费息息相关。因此,肉牛及牛肉生产企业在面对当下疫情危机时,首要不能自乱阵脚,应理性研判行业未来发展形势,紧密结合当下国民生活与消费方式的转变,开发顺应消费需求的牛肉产品,充分利用在线商城、网红直播及社群营销等新兴业态,以“健身健康”和“养生健康”等共同爱好和价值观为纽带建立品牌社区,以产品和技术来连接和重构经济模式、布局安全追溯体系互联互通。总之,危机对于先行一步的企业而言,也可能是脱颖而出的机会。深谙此道的企业家,决不会放过任何一次危机。
5.3 对于当前形势下肉牛产业的智能化思考当前,国内肉牛企业一方面要顺应行业发展需求,不断提高生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兼顾节本与增效;一方面还要应对因疫情而衍生出的各类风险挑战。在这样一个多重因素复杂叠加的特殊时期,肉牛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已成为企业突围发展的一大主攻方向。肉牛产业链的核心是“养殖”,但传统养殖业受到周围环境变化影响和人为因素而产生的变数也最大。所谓智能化养牛,则是将以往日常生产过程中的饲喂、环控、穿戴、监测、称重等人为操作,用一系列相应的自动化硬件设备来替代,之后通过动物信息传感器、设施设备传感器、环境系数传感器等传感器持续采集数据并上传到管理软件进行计算机存储、监测和分析,逐渐形成产业互联网系统(AIoT)。硬件设备、产业互联网系统进而构成了智能养殖管理系统、屠宰加工系统、物流运输监管系统、园区管理系统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溯源系统,最终构建出一个养殖环境舒适、个体生长健康、管理精细高效、产品安全放心、各环节可追溯的生态体系。肉牛产业的智能化发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饲养管理的精准程度和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和日粮加工成本,真正达到提质增效;还能为肉牛龙头企业不断优化管控模式,建立产业管理云平台和智能牛业大数据平台,最终实现产业生态化提供科技支持。此外,智能养殖还能做到人牛隔离,减少因为接触而传播的各类疫病。
总之,对于农牧行业来说,智能化发展已然成为大势所趋,过去二三十年,靠着国家发展的红利,粗放管理实现的数量增长掩盖了质量管理的问题。而如今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和时代挑战,企业必须为自己量身定制精细化的成长方案,通过智能化转型,提升抗风险能力,改变企业的经营模式,降低成本,适应未来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同时也要看到,肉牛业作为农牧行业的典型代表,同样也具有农牧行业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对于智能化转型而言也构成了客观上的技术难点,如针对养殖场的生产物资采购、生产管理、生产数据分析及员工绩效评估等特定的使用场景,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技术开发,以满足肉牛产业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广大肉牛企业应审时度势,不断加强与新兴互联网、智能化服务行业的紧密合作,帮助产业数字化平台积累专业经验,提高技术落地能力,让在线办公软件、系统真正嵌入企业的业务场景,帮助企业实现业务在线、协同在线、沟通在线、组织在线,进而生态在线,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同产业一起共呼吸共命运,伴随产业渡过危机、成长和发展。
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作者牛业分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