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5月9日发布食品展望报告称,中国生猪饲养数量下降将对全球肉类和饲料市场产生明显影响,随着生猪存栏数量下降,中国(饲料)进口成倍上升的趋势,尤其是过去20年大豆进口增长趋势,可能戛然而止。
冠通期货生猪分析师姚桂玲对第一财经记者说,简单推算,大豆和豆粕需求将至少减少450万吨和350万吨。
生猪产能减少带来的三大影响
非洲猪瘟疫情使中国这个养猪大国产能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结合农业农村部和第三方组织等多方统计数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20%左右,且已经影响到种猪。市场主流机构普遍认为,生猪产能下降超过20%。不过这是建立在前期华南地区疫情较轻的基础上。业内预计未来一个月,华南地区生猪存栏将会出现大幅下调。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生猪出栏量及存栏量占全球生猪的50%,中国生猪产能大幅减少使得全球肉类供应出现缺口,一年全球猪肉贸易量仅为800万吨,无法满足中国需求。
他认为,由此带来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预计2019年中国冻肉猪进口量有望达到200万吨,近几年冻猪肉进口量在140万~180万吨;第二,中国巨大的猪肉产量缺口,将推高全球猪肉价格创历史新高;第三,由于猪肉缺口无法填补,只能从其他肉类进行补充,禽肉有望在未来1-2年成为主流肉类消费品种。
如今,亚洲也已经成为非洲猪瘟的重灾区。蒙古国、越南和柬埔寨也相继爆发非洲猪瘟。其中,生猪贸易比较活跃的越南,其猪肉产量占全球2.5%,排名第六。疫情对其生猪产业打击也比较大。
此外,亚太地区中猪肉产出比较大的菲律宾、韩国和日本,其猪肉产量占全球3.7%,虽然还没有爆发疫情,但韩国已经出现非洲猪瘟病毒。
林国发称,东南亚作为全球重要的生猪养殖地区,如果疫情扩散,全球的生猪产能将会持续受到影响。
姚桂玲预计,受非洲猪瘟影响,2019年全球猪肉产量将减少至少3%。而中国和越南生猪养殖量靠前,猪饲料消费也比较大,生猪存栏的减少,导致猪饲料需求也将随之减少。
前述报告提到,“亚洲生产商的不幸前景,可能成为其他地区的猪肉生产商的机遇,特别是欧洲、美国和巴西的生产商。”
从全球贸易来看,中国猪肉的巨大缺口,将刺激全球猪肉贸易,欧洲、北美洲将成为我国猪肉进口的主要来源。受中国需求及贸易摩擦的影响,南美洲生猪养殖有望快速发展,并成为中国猪肉的重要进口来源地区。此前由于疫情及其他因素,中国基本停止了从美国进口鸡肉,巴西肉鸡养殖行业快速发展。目前,巴西鸡肉占中国鸡肉进口比重超过50%。
未来,中国猪肉贸易、粮食进口将会形成更为依赖南美的格局,刺激中国企业在南美相应的产业布局,加快南美地区粮食种植和养殖行业发展。另外,中国也将积极拓展非洲和东欧地区粮油及肉类供应。
大豆进口增长趋势将改变
过去十年,得益于生猪产业稳健发展及饲料产业化进程,中国大豆及其他谷物进口旺盛需求。非洲猪瘟导致中国饲料需求出现大幅度下降,将影响全球饲料原料的贸易格局。
林国发预计,2019年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将较上一年度下降600万-800万吨。另外,高粱、大麦进口也将有所减少。
目前,中国大豆消费对外依存度超过85%,大量进口的大豆主要用于压榨消费;豆粕多用于畜禽饲料消费,猪饲料消费量最大。进口大豆主要来自巴西、阿根廷和美国,其中巴西的进口量占比超过75%以上。2017年,美国大豆进口量占比达到34%。2018年以来,美国大豆进口量有明显减少,占总进口量降至10%左右。
林国发称,按照生猪消费占豆粕的60%计算,生猪产能的减少,理论上导致15%-20%的豆粕需求下降,但由于豆粕价格优势,加上菜粕供应偏紧,豆粕替代需求明显。另外2019年以来,饲料企业积极宣传高温料预防非洲猪瘟效果,饲料中添加豆粕比例增加,中小养殖户在喂养过程,不再添加麦麸,增加了豆粕需求。因此,豆粕在第一季度的消费,并未出现市场前期预计的大幅下降,仅为小幅下降。不过,随着华南地区生猪存栏的快速下降,豆粕需求下降幅度将进一步扩大。
目前来看,非洲猪瘟对豆粕的需求下降影响较少,对麦麸需求影响尤为明显,麦麸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0%-50%,麦麸使用大幅减少,一定程度增加了豆粕和玉米使用比例,玉米饲料需求下降幅度大体跟豆粕相似。
由于我国玉米、高粱、大麦主要从美国进口,国内饲料需求下降,将降低中国进口美国大麦、高粱及玉米的需求。疫情持续减少了国内豆粕需求,南美大豆丰产,基本可满足国内大豆进口需求。
来源:第一财经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