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循环水养殖中,鱼和虾有时候也会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70%是病害,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病。那么这些病原微生物是哪里来的呢?
一般来说,养殖池里加上水,放上鱼,投点料,就可以开始养殖了。假设养殖池消毒杀菌的特别彻底,那么病源就是水、鱼和饵料。假设饵料来源可靠,保存得当,操作过程没有污染。那么水和鱼的携带病原可能性最大。 鱼携带入病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从鱼卵开始,就有某些细菌和病毒从母体通过垂直传播终身携带。如果你的鱼苗是外购的,则在鱼苗孵化、养殖和运输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感染病原。当然,鱼苗携带病原很正常,并不代表一定致病,就像人类体表携带感冒病菌却不见得会感冒一样。我们要做的是通过检疫和药浴的方式将鱼苗携带的病菌所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
水是最难处理的,水里物产丰富、品种多样,含有大量的细菌,而循环水养殖要做好第一道防线就是先把水养好,维持系统稳定,保护鱼不受到伤害。
在循环水养殖中,最常用的杀菌方法是紫外线和臭氧。利用紫外线的穿透性和臭氧的强氧化性将细菌消灭,但这两种杀菌方法也还是一点缺陷的,用紫外线杀菌如果穿透性不够强,细菌还是可以自我修复的,而臭氧虽说杀菌效果好,但过多残留臭氧对鱼类有毒性。但这也不必过于担心,一般在养殖中我们不必把所有细菌都消灭,只需把细菌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让细菌暴动就可以了,一般鱼类还是要自身免疫力的的,而且这也是对鱼类免疫力一种正刺激。
真菌以及单细胞藻类都可以被上述手段杀灭,那真菌、病毒和寄生虫怎么办呢?
病毒由于是寄生在动物细胞内的,一旦携带无法去除,一般是池塘里的苗种非常容易携带寄生虫,而室内封闭系统孵化出来的苗一般是不带寄生虫的。这就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最大优点,与外环境隔离,控制细菌、病毒病爆发,杜绝寄生虫,从而实现绿色水产品。
我们在设计系统时,会根据水量来配置相应的杀菌消毒装置。更重要的是在平时的日常生产中,要定时监测水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才是上计!另外,从外环境抽入的水在进入生产车间之前也同样需要杀菌消毒处理,这是第一道闸门,我们称为原水处理。
出处:广州中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