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集约化理念的主要呈现形式,主要分为陆基和海基两种适度集约化养殖模式,其中陆基工厂化养殖又包括集约化流水养殖和循环水养殖。 循环水养殖具有养殖设备先进、管理高效、养殖环境可控、养殖生产不受地域空间限制、养殖产量高、可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和均衡上市,以及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良好等特点,被国际公认为是现代养殖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增大,企业对新型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需求旺盛,推动了陆基工厂化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然而,由于科研支撑力度不足,该产业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凸显出诸多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致使个养殖企业工厂化养殖模式不一,缺乏关键技术标准,运营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我国循环水养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呢? 1、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运行成本过高 现有的节能降耗技术在基于生物膜硝化反应的循环系统中潜能有限 ,有必要结合生态工程技术,针对品种价值相对较高、节水节能需求迫切规模较大的养殖,利用南方地区气候环境特点,构建人工湿地与工厂化设施复合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并在基本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优化的设备系统、控制病原体侵害的水源净化设施 、与生态设施相结合的生物净化系统 、必要的数字化监控系统以及完善的养殖工艺和管理专家系统 ,使装备系统达到节能 、节水 、经济运行的状态。
2、基础研究薄弱
我国以往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以水处理技术和设备性能等方面,针对养殖水体净化处理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不多,对应特定养殖品种的物质与能量收支的研究极少,以至系统的构建和优化水平难以有效提高;循环水养殖仍简单沿用传统养殖技术,以设备系统和高密度生境为前提的养殖工艺技术没有形成,指导特定品种进行高效养殖生产的专家系统没有构建,致使设备系统没能发挥最大功效,也是造成系统运行成本高的因素之一 。 3、实际养殖密度未达到预期 提高养殖密度是常规生产管理中增加单位产量、提高收益最为常用的方法。高密度、高产出是循环水相对其他传统养殖模式的显著特点之一,也是生产企业投资应用循环水养殖技术的主要驱动力。然而由于现阶段循环水养殖鱼类密度未达到预期加以系统能耗投资较大,普遍提高了产品成本。因此急需开展循环水养殖高密度养殖研究,或推广附加值较高的高密度养殖的鱼类,提高单位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来源:广州中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