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数据分析和精准饲养提升猪生产水平的研究和实践 彭健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
一、提出问题
1、养猪企业不仅仅生产猪,还生产大数据。
2、养猪企业大数据的作用,在基础层面为掌控猪群状况、监控性能指标、绩效考核和财务报告;更高级的作用为实施工作计划、查找问题根源、预测生产成绩、预测成本和利润,从而为调整生产模式、准备评估改进方案、合理制定目标成绩、营销及财务管理层面提供决策。
3、养猪企业对数据的利用不足,数据价值未充分发挥。
(1)数据采集能力有提高,但分析利用仍不足。
(2)数据分析以描述性统计为主,缺少思维、方法和工具来挖掘数据的信息和价值。
(3)养殖生产企业迫切需要,要深刻思考分析影响生产的关键因素,深入研究建立统计模型,有效运用于决策和行动中去。
二、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揭示影响种猪性能的关键指标
1、如何确定猪场大数据分析的关键指标?通过herdsman软件显示,数据录入非常多但免疫逻辑相关。数据导出非常分散,必须具备猪场生产管理和数据分析两方面的专业技能,运用专业的数据分析手段来挖掘数据的信息和实现数据的价值。
2、影响PSY的关键因素分析
3、怎样用大数据分析揭示对PSY具有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1)繁殖性能表现和预测
(2)影响产仔数的关键因素
通过德康绵远猪场分析得出:
母猪、胎次、生产线、公猪、配种和分娩时背膘
母猪(L/Y/LY)、公猪(D/L/Y)、胎次(1、2、3、4≥5)、2条生产线、母猪背膘评分。
建立影响产仔性能的适宜统计模型
(3)重视公猪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淘汰产仔数差的公猪。
三、数据驱动的母猪精准饲养管理方案的建立
1、分娩背膘对母猪繁殖和泌乳性能具有关键的影响作用。
分娩前背膘过厚显著增加了弱仔的发生率。
母猪妊娠期背膘过厚引起胎盘脂质异味沉淀,导致胎盘血管生成障碍。
2、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制定母猪妊娠期精细化背膘管理目标
3、实现背膘精准管理的饲养新技术
(1)根据阶段制定精准饲喂模式:妊娠0-30天2.5-3kg/天,30-90天2.0-2.5kg/天,90-120天3.0kg/天。
(2)根据体况精准调整饲喂量
体况瘦弱的母猪,3.2kg/天至体况恢复,然后饲喂1.8kg/天。
大部分瘦小的母猪可以在妊娠后30天恢复到正常体重,需要再次检查体况。
体况较肥的母猪,饲喂1.8kg/天。
体况肥的母猪,1.6公斤/天直至体况恢复,然后饲喂1.8kg/天。
4、建立全繁殖周期的采食量调控方法,实现低妊娠-高泌乳。
四、母猪精准饲喂饲养技术实践:效果和效益
1、精准饲养内涵:从不同品种、不同来源、不同组合、不同阶段到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不同阶段、不同体况实现不同的生产性能,在这个过程中,从精准背膘管理到精准饲喂模式,最后到精准营养供给。
2、德康牧业实验内容、目的和意义。
运用大规模田间试验方式和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优化的妊娠母猪日粮和饲喂模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为建立母猪精准饲养模式,显著解决饲料和成本,显著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提供依据。实验设计两条线:老配方=新模式和新配方+新模式。
(1)培训技术人员准确测定母猪背膘
(2)根据大样本测定的背膘和法制性能数据,确定德母猪群的背膘管理目标。
(3)确定饲喂模式和调整方案
(4)应用效果
PSY:新配方新模式与老配方老模式相比增加3.16头,与老配方新模式相比增加1.61头。
5万头母猪如果采用新技术,可以增加效益1056万元,综合效益1746万元。
五、总结
1、养猪企业的大数据具有大价值:大数据分析方法的有效应用,可以揭示影响养猪性能的关键指标,是建立数据驱动的有效决策依据。
2、母猪妊娠期背膘是影响繁殖性能的关键指标: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建立数据驱动的母猪背膘精准管理目标,是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关键管理控制点。
3、通过精准饲喂模式、精准测膘调料和功能性日常纤维为核心的精准饲喂技术,通过实现全繁殖周期的采食量调控和背膘精准管理,显著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和效益。
源自DDC 2018中国智慧养猪(合川)创新发展论坛听课笔记
作者:彭健教授
来源:改变饲界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