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忽视所选种猪的健康状况。
2.过分强调体型。
3.只要后臀大的种猪,不管它的健康状况、生产性能(产仔数、料肉比、日增重、瘦肉率等)如何就盲目引进,忠告引种的朋友:不要用衡量商品猪的眼光去衡量种猪。
4.喜欢引种体重大的种猪。
在实际生产中,要做到全年均衡生产,就必须把体重距离拉开,一般引种45-80公斤的种猪,以便分批配种。体重太小,种猪的生长发育未完全,不好确定性成熟时的体型到底好不好,也有一些缺陷尚未表现出来,尤其是公猪,最少也要买70公斤以上的。体重太大,不利于后备种猪的调教驯化,长途运输容易出麻烦,稍有挤压就可能造成肢体损伤、脱肛、甚至死亡。
5.从多家种猪场引种。
这种引种方法认为种源多、血缘广有利于本场猪群生产性能的改善,殊不知从多家引种易把不同疫病引进本场。每个种猪场的细菌、病毒环境差异较大,某些疾病多呈隐性感染,一旦不同种猪场的种猪混群后爆发疫病的机率大大增加,有可能造成得不偿失的局面,在此也忠告朋友们:尽量从一家种猪场引种。
正确的引种方法
那么,如何正确的引种呢?
在引种前我们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 制定引种计划:
a.要确定猪场是什么类别:是建原种场,还是祖代场,还是父母代场等?
b.要确定所选种猪的品种:是大白,还是长白,或者杜洛克、皮特兰,或者配套系等。
c.确定引种数量和时间,这关系到核心群的组建。
如果是新建种猪场,选购种母猪头数要比最大母猪容量多出15%,因为种猪在生产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淘汰或者死亡,如果不多引种15%会造成产房等设施不能满负荷生产,降低设备利用率。
种猪的年更新率一般在25-30%不等,考虑到种猪的运输成本和引种风险,建议一年的种猪分2次引种。
d.确定引进种猪的体重大、中、小搭配,各占一定比例,以便批次化管理。
2. 选择种猪公司:
a.选择健康的引种场家,最好实地考察一下。
b.要有品牌意识,可以通过网上调查,和业内人士咨询,了解政府机构备案来全面了解种猪公司的情况。
c.要有健康意识:
种猪场的生物安全操作是否到位,厂区布局、猪舍布局是否合理,免疫程序和相关防疫制度是否健全等。
d.要有两证一谱:
种畜禽合格证,种猪防疫合格证,种猪系谱。
e.供货能力:
猪群规模是否满足首批引种及后续引种的要求。
f.建厂时间和厂址选择:
新种猪场引种要优于老种猪场引种,引种厂址就近引种优于远地引种(建议800公里以内)。
g.售后服务是否到位:
是否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饲料方案、饲喂模式、技术服务、疫病防治、管理培训等)。
3. 和兽医交流,了解当场疫病情况,了解当地疫病流行情况,了解生物安全体系,了解当场相关检测报告,了解当场生产成绩报告,提供购买方本场疫病情况,提供购买方本地疫病流行情况,讨论引种后的免疫保健方案。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4. 采血检测:
抗原检测:猪瘟、蓝耳、伪狂、圆环等。
抗体检测:猪瘟、蓝耳、伪狂、圆环等。
5. 种猪挑选:
公猪选择:
体长背宽,前中后发育良好,肌肉发达,腹部紧收,结实紧凑,性欲旺盛,肢蹄健康等。
母猪选择:
符合本品种特征,瘦肉率高、胴体品质好、生长速度快,外阴、乳头、四肢、高度、长度等合理,产仔数、泌乳力、母性等要好。
6. 买卖双方的准备工作:
卖方准备
: 运输车辆最好使用本场专用或者供种猪场专用的车辆,不建议使用运输商品猪的外来车辆。转猪前对运输车辆消毒,并空置一天之后再装猪。选择熟悉路况的司机师傅。
随车配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药品:
绳子、铁丝、钳子等,抗生素、镇痛退热药和镇静剂等。供猪前3-5小时停止喂料。赶猪上车不能太急,防止种猪出现应激。
冬季引种最好在车栏里铺垫稻草、锯末、麦秸等。每个车栏里装猪数量要合适,不要过密和拥挤。每栏猪的体重不易相差过大,以免强欺弱、大欺小。
运输性成熟的公猪,最好单栏分装,并喷洒较浓气味的消毒药(如复合酚等),防止公猪咬架。
买方准备:
为引进种猪准备单独的隔离舍,并消毒干燥。到场后的饮水和饲料准备好。
配备好必要的工具:
料车、扫把、铁锹、体温计等。分派引种的随车人员,时刻注意引种猪只的健康情况。
种猪在猪场生产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引好种,我们才能最大效率的提高生产成绩,也才能获得更多的效益,希望广大朋友们在引种过程中一定要把工作做细致做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