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潮流: l 21世纪是生物科技的世纪,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必将推动畜牧业的发展。但在同时,食品的安全问题却日益突出。在新世纪之初,一场“绿色”革命正在进行。 l 饲料安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近年来,饲料安全引发的经济、政治问题屡屡发生,为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广泛关注。美国、日本先后实施饲料和食品安全计划,修订饲料安全法。欧盟在今年初成立欧洲饲料和食品安全管理局,统一协调饲料和食品安全管理,重点解决“二恶英”、“疯牛病”和“口蹄疫”等问题的后遗症。为了确保安全,欧盟在目前只允许使用少量几种生长素类抗生素,而到2006年起将全面禁止在饲料中使用生长素类抗生素,并对饲料添加剂规定了严格的检查制度。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饲料安全工作,1999年颁布实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2001年结合饲料安全新形势,修改并颁布实施修改后的新《条例》,使我国饲料安全工作步入依法行政的轨道。此外,我国还启动了全国饲料安全工程,着力加强饲料监测体系基础设施建设。 l 动物性食品是由饲料转化而来的,饲料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与畜禽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直接相关。绿色饲料是绿色动物性食品的物质基础和关键,可以说没有优质、安全、绿色的饲料,要生产绿色动物性食品是不可能的。 l 饲料添加剂作为饲料的“核心“,可称为饲料的”心脏“。饲料添加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饲料质量的好坏。饲料添加剂是影响饲料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l 饲料添加剂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过量添加抗生素,残留量高、非法使用禁止使用的药物、激素等添加剂。 国内形势: l 畜牧业发展潜力大,饲料业市场广阔。(进行市场分析预测) l 中国“入关”,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饲料、动物性食品“入关”需要“绿色通行证”。 l 2002年初我国连续几起出口动物食品被阻事件尽管有其政治因素,是制造“贸易壁垒“,从另外一方面反映了饲料添加剂安全的重要性。 l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仅仅追求“量”,更注重“质”,“安全食品”深受欢迎。饲料安全,人民的期盼。 l 中国饲料安全,让我们看到了“曙光”(国家加大了饲料管理的执法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生产、检测标准等),但问题仍然严重存在(在多次抽查中仍然有不合格产品和使用违禁添加剂)。 l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管理不够,市场还比较混乱;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水平不高,创新产品少,饲料添加剂品种不全、质量差、总量不足,难以参与国际竞争。加强管理,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研究开发新型安全、无污染、无残留的饲料添加剂;严禁使用、严厉查处违禁药物作为饲料添加剂;谨慎使用抗生素。我们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 一、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安全问题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l 有害物质的残留和富集。 l 细菌的交替感染。 l 细菌的耐药性。 l 生态学的危害。 l 造成环境污染。 l 出口贸易受阻 二、 安全饲料应具备的条件和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具有发展潜力的绿色饲料添加剂。 条件: l 不含有对饲养动物有害的微生物及其产物、饲料内源毒素、加工储存中产生的、被污染的或人为添加的对动物有毒害作用的化学物质,不含有可能会对动物造成物理损伤的饲料异物,或虽含有,但含量在国家饲料卫生标准规定范围内。 l 所有被用作饲料添加剂的物质均应是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品种、用量、使用方法和停药期。 l 使用这种饲料喂养动物,不会因饲料中含有上述物质给动物健康、生产性能造成损害,而且生产的肉、蛋、奶和脂肪不含给人的健康造成损害的微生物、药物和其它化学物质残留,或这种残留量被控制在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l 饲养动物排泄物中不含有对人和动物造成危害的微生物和其它化学物质残留,或残留量低于国家环境卫生标准的允许量。 我国目前符合条件的允许使用的、具有发展潜力的绿色饲料添加剂: l 半胱胺 l 益生素 l 寡聚糖 l 中草药和天然植物提取物 l 酶制剂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