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职:对畜牧业生态文明的哲学思考 ——访比利美英伟中国集团总裁李职先生 (畜牧人网讯 记者曹锦萍、黄洁)教槽料发展十多年,成为饲料企业竞争的重要领域,其技术水平、市场营销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有必要在技术创新、市场规范、理念进步上有更多的提高和发展。 鉴于此,2010年9月20日-21日,由中国畜牧人网站主办、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以“聚焦乳猪教槽料”为主题的第七届饲料商业配方师研习班在上海青青大酒店召开。第七届饲料商业配方师研习班邀请了以比利美英伟中国集团总裁李职先生为首的多位行业专家担任讲师和嘉宾,与参会代表一起探讨教槽料的相关技术和市场发展问题。 李职先生(以下简称李总)不仅是英伟中国集团总裁和技术带头人,也是我国著名动物营养学家和养猪专家。畜牧人记者有幸借本次会议的机会采访到他,李总从教槽料的基本定义谈到畜禽健康,再结合历史发展谈到畜牧业的生态文明,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以下是采访文字实录: 教槽料:它是现代养猪工业中,猪在断奶这一特殊阶段用的承前启后的饲料;做营养必须弄懂现代养猪工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猪的现代生态需求。 畜牧人:现在研究教槽料的企业很多,对教槽料也有些不同的观点。您如何定位教槽料? 李总:教槽料是猪在非常特殊的饲养阶段用的。为什么有教槽料呢?教槽料这个说法其实是广东人或香港人叫出来的。现代养猪工业是有规定的生产流程的,为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不能让(生产流程中断或受影响)。 在整个养猪生产产业的生产要素里面,母猪是生产资料。评价猪的产量和生产水平,是按一头母猪每年能提供多少单位重量的猪肉来衡量的,简单来说也就是一头母猪每年能提供多少头猪上市,而上市多少头猪的前提是母猪每年能提供多少头断奶猪。产前一周、哺乳四周、空栏一周,这六周就是产房的一个周期。所以母猪在三到四周龄必须断奶,如不断奶就影响下一批母猪生产。 仔猪断奶时原本还是在吃奶的,断奶后没有奶,所以,就需要有个特殊的饲料,来帮它过渡,让仔猪从吃奶过渡到能够完全采食人工饲料。所以教槽料的定义就在这个地方。现代化养猪业上教槽料的存在价值,就是在承前启后。 所以,配方师搞营养必须要解决生产流程、工艺流程这个问题,做营养的人一定搞清楚日粮设计完以后要在什么时候用。 畜牧人:目前有观点说仔猪按采食量断奶,您对四周龄断奶和饲料采食量达到一定量后断奶怎么看? 李总:这个不太可能的。比如说,到了四周龄饲料采食量没有达到6公斤,还是得断奶转栏。这里面有2点:1、特殊的生长阶段用特殊的工艺化生产流程来做特殊的配方,让仔猪从吃奶过渡到能够完全采食人工饲料的阶段,就是在承前启后。搞营养的要搞懂生产工艺流程。2、在仔猪料的配方设计里面,可能是因为教育制度和教材的问题,部分学营养的人不太懂猪的生态。其实,实质上做教槽料就是要考虑怎么满足它的生态需求。 教槽料不能简单分为高档、低档,分类是按当地实际情况而来;优劣标准要在同一评定条件下才能确定。 畜牧人:现在国外的母猪每年能提供断奶仔猪数比国内多,国外的养猪工业化水平是比较高的。另外,有人把教槽料分为欧系、美系、亚洲系,您对此怎么看?教槽料有没有一个优劣标准? 李总:国内也有猪场能提供比较多的断奶仔猪。中国的现代化畜牧饲料产业,早期是外资企业带动起来的,在这中间也产生了一批早期的民族企业。这里面,并不是简单分欧美系亚洲系等,而是中国特色。因为中国的养猪业,原来并没有工业化养猪。中国最早的民族饲料工业的崛起,基本上是对千家万户的。高档、低档,这种说法我是不认同的,应该是标准饲料和非标准饲料之分。 具体来说,中国以前并没有现代化养猪,就是现在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散养,饲料都是面对千家万户的,所以这一部分并不需要那么高的条件,我们只能称它为非标准的饲料,也可以称经验日粮。我们现在说的欧系和美系,可以算是标准日粮。美系引用NRC的标准,它符合美国国情,典型的玉米豆粕日粮;欧洲并没有多少大豆,它主要是小麦、大麦等,所以欧系采用ARC标准;亚洲系的,我们也有一个标准。所有这些饲养(营养)标准都有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数据库,需要有个相应的数据库来支撑它。所以我们所说的欧系美系,是引用标准不同,非标也是相对的。所以用什么原料并不重要,而是一个标准的问题,是在什么条件下用。 教槽料好不好的最后评判标准是实践过程中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老实说,现在的市场没有一个标准,这是第一;第二,我们的市场还是不够规范。猪场的生产条件、生产设备、管理水平,以及基本情况(如母猪群的健康情况)都各不一样,所以说,我们很难从这个角度评判。此外教槽料也分两个阶段,一个叫开食料,一个叫过渡料,现在我们市场上在卖的这个基本还是属于过渡料。5.5公斤和6公斤仔猪用同一种饲料表现都不一样。所以一定要比较的条件统一才能评判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