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胆汁最初是由肝分泌的,称为肝胆汁,进入胆囊后,经胆囊壁上皮细胞吸收浓缩,成为胆囊胆汁。胆汁酸盐参与脂类的消化;磷脂参与维持胆固醇的溶解状态。 解说 胆汁酸以结合型为主,其中甘氨胆汁酸与牛磺胆汁酸比例为3:1。 解说 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游离型初级胆汁酸,包括胆酸和鹅脱氧胆酸)后,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生成结合型初级胆汁酸。 解说 胆汁酸浓度升高,可同时抑制胆汁酸和胆固醇的合成;胆固醇浓度升高,可抑制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但可促进胆汁酸的合成。 解说 次级胆汁酸是经肠道细菌酶催化生成。结合型初级胆汁酸经去结合反应生成游离型次级胆汁酸(包括脱氧胆酸、石胆酸和熊脱氧胆酸),重吸收至肝后,再次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生成结合型次级胆汁酸。 注意: 肠道细菌还可将鹅脱氧胆酸转化为熊脱氧胆酸; 石胆酸水溶性小,一般不被重吸收,而是随粪便排出。 解说 注意: 石胆酸水溶性小,一般不被重吸收,而是随粪便排出。但也有极少部分石胆酸经肠肝循环回收至肝,与甘氨酸和牛磺酸结合并硫酸化生成硫酸甘氨石胆酸和硫酸牛磺石胆酸,随粪便排出。 解说 总结: 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后,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生成初级结合型胆汁酸,经胆管运输至肠道参与脂类消化。在肠菌作用下,初级结合型胆汁酸经去结合反应生成次级游离型胆汁酸,95%被重吸收入血并运回肝脏后,再次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生成次级结合型胆汁酸,随初级结合型胆汁酸一同被再次运输至肠道,即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来源:龙昌动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