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 在地方性流行和生猪养殖密度高的地区导致猪群支原体肺炎血清阳性的风险因素及育肥猪流行性肺炎的发病率 实验内容 2006到2010年间的病例研究包括生猪高养殖密度地区的100个猪群,此地区大部分猪群感染猪肺炎支原体,搜集数据以确定出现流行性肺炎的潜在风险因素。 实验方法 根据以下方法将猪群分为3组:
调查所有猪群的管理,饲养,环境和临床症状(咳嗽指数),及育肥后期猪的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和蓝耳病病毒的血清阳性率。分析结果以确定3组之间的不同之处,仅当组间存在明显不同时,进行相关性研究,并使用多变量模型进一步分析。经鉴定的因素被称为相对风险率(RRR)。 实验结果 每组的平均血清阳性率和咳嗽指数结果如下:
发病猪场与健康和血清阳性猪场的因素和统计学相对风险率的对比:
影响猪肺炎支原体血清阳性率的因素(存在或不存在临床症状):
此实验的启示是? 流行性腹泻流行猪群控制该病的预防程序和措施通常是对仔猪免疫和治疗。本实验结果显示预防程序应额外的考虑临床疾病的风险因素和增加猪肺炎支原体传播。降低流行性腹泻影响的有效措施为:优化种猪适应环境的能力,且在全进全出系统中严格隔离不同批次的猪。 Enric Marco的观点 流行性腹泻可能是猪场流行最广的疾病之一,特别是在养殖密度高的地区,这些地区的流行率通常为100%。 近几年,控制措施为使用不同的疫苗接种程序,特别是对仔猪的免疫。尽管如此,仍经常在育肥猪观察到临床症状并检测到较高的血清阳性率。 环境和管理因素一直与此问题有关。众所周知,育肥猪在持续生产系统,通风较差,或养殖密度过高的猪场,出现该病的风险较高。本文评估了众多此类因素,结果发现可能低估了某些管理细节,其在将来应被加以考虑。 不同日龄猪之间的接触一直被视为是造成流行性肺炎的风险因素,在这方面,本文没有新的发现。但认定短时间的接触与增加风险相关是新的发现。我们不是在谈论对比持续生产和批次管理,而是在谈论批次生产实施的正确与否。 小母猪对环境的适应对流行性腹泻影响的相关性不大,因通常在其适应期使用疫苗。但实验结果表明正确的适应程序应包括与来自接收猪群猪的直接接触。 本文还发现当实施早期疫苗计划(<2周),仔猪在出生后一周内进行治疗,晚几天断奶,或当猪场使用1-3周批次系统,而非2-4周批次系统(在此批次中需较早断奶)时会增加风险因素。我认为这些结果表明如果旨在达成适当的流行性腹泻控制,考虑产房操作至关重要。因2007年E. Fano 和C. Pijoan发表的文章表明断奶仔猪和育肥猪中该病的流行之间存在相关性。我们知道,早期疾病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当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可见,Fano's文章的一些实际启示可能并不正确,如仔猪早期治疗或认为过早的疫苗免疫可预防疾病。 实验结果表明当试图减少母猪肺炎支原体分泌的措施比控制仔猪感染更有效。大体上,生产性能高(断奶仔猪数高)的猪场是那些母猪群健康稳定状况好的猪场,其与较低的流行性腹泻风险相关。 来源:PIG333 独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