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动物日粮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霉菌毒素,而繁殖母猪和小母猪对于这些毒素尤为敏感。这篇文章综述了几种主要的霉菌毒素对母猪繁殖生产性能的影响。母猪通过日粮摄入这些霉菌毒素之后可以产生多种症状,这些症状的类型主要取决于霉菌毒素的类型、摄入量以及动物的健康状态和持续摄入时间的长短。霉菌根据其所产生的阶段可以分为两类: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田间霉菌例如镰刀菌属、曲霉属和麦角菌属,其所产生的霉菌毒素可影响到母猪的繁殖性能。仓储霉菌在仓储环境湿度较高时会大量生长。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日粮中霉菌毒素的含量即使是低于限量标准,也有可能引起动物的某些临床症状。饲料中出现霉变颗粒或者某些指标不合格,则意味着可能存在霉菌毒素超标的情况。猪霉菌毒素的中毒症状有时会非常明显,易于诊断,但更多的是表现为隐性症状,难以判断。牧场一线工作人员是能最早意识到猪群繁殖性能有所下降的群体,因而他们的细致观察是猪场能否最快采取霉菌毒素防控措施的关键。当猪群发生霉菌毒素引起的繁殖障碍时,所有相关的措施必须立即执行以确保繁殖问题能得到快速妥善解决。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主要霉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麦角碱、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将在本文中详细介绍讨论。 1 介绍 霉菌毒素是自然界各类霉菌的代谢产物。产生霉菌毒素的霉菌主要包括以下四类:曲霉菌属、镰刀菌属、青霉菌属和麦角菌属。霉菌可以在动植物生产的各个阶段和环境中进行生长。霉菌毒素能在农作物收获前就污染谷物的种子,谷物在农场仓库的储存阶段也容易被霉菌毒素污染。很多饲料原料在加工制作给动物饲喂前就已经污染了霉菌毒素,因而从实际操作上来看,我们很难彻底的解决所有的饲料霉菌毒素问题。霉菌同样可以在饲料的饲喂过程中生长,尤其是在饲料混合后温度和水分的提高情况下。也就是说,霉菌和霉菌毒素可以在田间、运输和牧场饲喂过程中生长和生成。霉菌可以在多种饲料原料中进行生长,例如玉米、小麦、大麦、高粱、花生、大豆和油料作物等。霉菌毒素的生成取决于多个因素,例如谷物的水份含量、相对湿度、温度,氧气含量等。 霉菌毒素可以给动物带来多种负面影响以及多种症状。这些症状主要取决于毒素的含量和种类。当然,动物种类、性别、环境、营养状态及其他有害物质等也都会有影响到霉菌毒素的危害程度。然而,很多的临床症状并不能让人们联想到霉菌毒素,因为动物霉菌毒素的中毒往往很难进行诊断。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变异性,除某些特定的症状外,其他如免疫抑制、腹泻、肠道出血或者生产性能下降等往往难以确诊。 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与地区性的地理格局息息相关。例如,曲霉菌在温热潮湿的地区生长旺盛,而镰刀菌属、青霉菌属更为适宜北美和欧洲的气候(表1)。从另一个方面讲,在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农作物的全球贸易进程不容逆转,霉菌毒素的问题也变得更为复杂多变(表2)。根据世界粮农组织调查,世界上25%的谷物受到了霉菌毒素的污染。 表1 2009年上半年霉菌毒素检测报告
2 霉菌毒素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由霉菌毒素引起的繁殖失败或繁殖性能下降可以定义为霉菌毒素型繁殖障碍。霉菌主要可以分为两类:致病真菌(也称之为田间霉菌,可以引起农作物的疾病,主要在农作物收获前生长),腐生真菌(也称为仓储霉菌,主要在已收获的农作物上生长)。这两类霉菌的生长都必须要有一些特定的条件,包括相对湿度、温度、氧气含量等(Desjardins, 2006)。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最主要的几类霉菌分别是曲霉菌属、镰刀菌属和麦角菌属。霉菌自身不会对动物有什么致病性,其代谢生成的霉菌毒素才是动物致病的关键。 动物日粮中出现产霉菌毒素的霉菌并不一定意味着这批日粮已经被霉菌毒素所污染。每一种饲料原料都有可能被多种霉菌污染,而每种霉菌可以产生多种霉菌毒素。因而日粮中出现多种霉菌毒素的情况较为常见(Koshinsky and Khachatourians, 1992)。这些霉菌毒素在叠加效应下比单独一种霉菌毒素给动物带来更多不利的影响。 文章来源:Verterinarni Medicina 翻译:张弦 张弦,南京农业大学临床兽医学硕士,现任江苏奥迈反刍动物产品经理,研究方向为规模化牧场奶牛疾病防控与管理。曾在上海市奶牛研究所动物疾病检测中心和饲料检测中心学习2年。研究课题包括:规模化牧场奶牛布病、病毒性疾病、肢蹄病的防控和管理。 文章转自:江苏奥迈(微信号:aomaib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