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生猪养殖成本不随着玉米价格的上涨而增加,一些养殖户用小麦替代玉米。有养殖户是这样配饲料的:80%小麦,10%豆粕,4%料,6%麸皮。该养殖户说“豆粕用量大大减少,氨气大大降低,效果比玉米不在话下”。 小麦是我国口粮消费的主要粮食品种,主产区集中在华北黄淮地区,河南小麦常年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4,最具代表性。玉米作为主要的能量饲料,主产区有东北产区和华北黄淮产区,东北产区常年玉米商业量占全国产量的27%左右,华北黄淮产区则占到30%左右,在饲料配方中占有很大比重,一般在40%以上,玉米价格的变动可以直接影响饲料成本。根据动物营养学知识,玉米可以被部分小麦所替代,一定量的替代并不会影响畜禽的生长和生产性能,但是应该在量上进行把握,同时应额外添加复合酶。 小麦替代玉米的优缺点分析如下: 优点: 在营养成分上,小麦籽粒中含有53%~70%的淀粉,11%左右的蛋白质,1.6%的脂肪。玉米籽粒中含有70%~75%的淀粉,10%左右的蛋白质,4%~5%的脂肪。两个品种的主要营养成分较为一致,决定了其在食用、饲料、工业消费上的用途有所交叉,两品种具有可替代性。在能量方面,小麦和玉米的能量相差不大,畜禽对玉米和小麦的能量消化率差别也不是很大。在蛋白质方面,小麦的蛋白含量高于玉米的蛋白含量,如果替代可以提高饲料配方的蛋白水平,减少蛋白原料的加入,如豆粕。在矿物质方面,小麦的总磷含量高(小麦0.41%,而玉米0.27%),小麦替代玉米后可提高配方的总磷水平,降低无机磷的添加。 缺点: 小麦的消化率低于玉米,主要因为小麦中含有抗营养因子非淀粉多糖(阿拉伯木聚糖)。木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而细胞壁包裹淀粉颗粒后,会阻碍畜禽对淀粉的消化。非淀粉多糖在胃肠道中会产生粘度,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并能减少消化液和食糜的接触,从而影响消化吸收。非淀粉多糖会被后肠道微生物利用,导致微生物增殖,从而产生腹泻等问题。而畜禽的消化道不能分泌内源性木聚糖酶,因此,必须通过外源的复合酶制剂才能提高畜禽对小麦的消化率。另外,玉米中叶黄素的含量要显着高于小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动物产品色泽的要求不断提高,这样对于禽类来说玉米含有较多的叶黄素对改善胴体肉品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小麦就不具有这方面的优点。小麦在饲料中的加入需要进行严格粉碎,否则将影响饲料的适口性,降低饲料报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