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所含有的白头翁素、白头翁皂苷等活性化合物,能增强细胞粘膜免疫功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明显的抑菌、抗病毒、抗球虫作用;黄连、黄柏、秦皮等药物含有多种生物碱,抑制细菌的核酸和蛋白质的代谢,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对多种细菌及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提高病鸡机体免疫和抗病力;苍术、藿香含有挥发油、黄铜类物质,芳香化湿,有刺激胃黏膜、促进胃液分泌、助消化的作用;木香、白芍柔肝止痛,对肝脏有维护、消炎和恢复肝功能的效果;赤芍、地榆、马齿笕具有清热解毒、止血凉血作用。诸药配伍对肉鸡小肠球虫与坏死性肠炎混合感染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鸡球虫病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流行性原虫病。鸡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以肠黏膜坏死脱落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近几年来,随着肉鸡养殖量不断增加,养殖环境不断恶化,耐药虫株不断出现,小肠球虫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若小肠球虫与魏氏梭菌混合感染,在临床上出现明显的肠毒血症的症状,造成鸡群的死淘率增高,料肉比增加,养殖成本加大,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近日笔者就诊一例肉鸡小肠球虫与坏死性肠炎的混合感染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和病理变化 河北省无极县某肉鸡场,饲养白羽肉鸡5000只,18日龄时发现鸡只夜间聚堆,个别鸡只拉褐色稀便,在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硫酸粘菌素和黄芪多糖可溶性粉,3天后,效果不佳,且逐渐开始出现死亡,到21日龄已累计死亡41只。发病鸡只羽毛蓬松,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或废绝,闭目缩颈、打盹,挤成一团,出现腹泻,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有的鸡只排泡沫样棕黄色稀粪,还有部分鸡只排白色蛋清样尿酸盐稀便或暗黑色粪便,粪便中有未完全消化的饲料,有的粪便混有血液和脱落的肠黏膜组织,呈西红柿样。随着病情发展,酱色粪便增多。严重的病鸡乱窜尖叫,瘫痪,两腿后伸趴地,夜间死亡偏多。 剖检病死鸡可见到肝脏肿胀充血,呈深红色,个别存在坏死灶,脾脏肿大,充血,少数病死鸡肾脏肿大。但主要病变在小肠后段,尤其是空肠和回肠部分,剪开肠壁自行外翻,肠黏膜增厚、充血,黏膜上有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麸皮样坏死灶,严重的形成坏死性伪膜,易剥落。肠腔内充满水样内容物,混有出血性或灰黄色液体。肠道因坏死而失去固有的弹性,稍用力即可使坏死肠段断裂。 二、诊断与治疗 1.刮取有出血斑肠段黏膜、肠内容物或取新鲜鸡粪均匀涂片,放在载破片上,加1-2滴生理盐水稀释,加盖玻片镜检,可发现大量卵圆形、椭圆形的球虫卵囊和月芽形的裂殖体。 2.无菌操作取灰色伪膜于血液琼脂平板上,37℃厌氧环境下培养24小时,可见灰白色、半透明、表面湿润、光滑、溶血环直径在2-4毫米大小不等的菌落。用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大量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均匀一致的粗杆菌,有的有荚膜和芽孢。 3.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小肠球虫与坏死性肠炎混合感染。 4.治疗 白头翁250克、黄连100克、秦皮100克、黄柏100克、大黄00克、马齿笕100克、藿香100克、苍术100克、木香50克、白芍100克、赤芍100克、丹皮100克、地榆150克、甘草50克、焦山楂120克,日煎一剂饮水,每鸡1克,连用5天。病重肉鸡可使用氟苯尼考注射液,0.2毫升/只,连用3天。 在饮水中添加VK3和口服补液盐、超浓缩鱼肝油,同时补充VA、VD、VE ,用来止血、补液、修复肠黏膜,促进肠功能恢复。 用药后2天,鸡群采食量增加,精神恢复,粪便性状好转,死亡停止;用药后5天,鸡群恢复正常。同时在愈后补充3天的复合维生素B,提高病禽体质,并及时补充相应的B族维生素。 三、体会 1.在夏季高温季节,小肠球虫常与C型魏氏梭菌混合感染,造成较高的死亡率,建议治疗时以治疗球虫病和肠道致病菌混合感染为前提,以“起效快、控制死亡率、提高机体抵抗力,不影响带虫免疫”为用药原则,避免二重感染。 2.本病主要经过消化道感染发病,球虫感染及肠黏膜损伤是引起本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治疗小肠球虫病时最好配合青霉素类或头孢类药物联合使用,防止继发感染。 3.球虫极易产生耐药性,在预防球虫病时不但要根据抗球虫药的作用阶段和作用峰期合理选择用药,还要做到定期变换或联合用药;在治疗时,可补充维生素A、B、K、E等或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以起到加速肠上皮细胞修复、止血和提高机体抗病力的作用。 4.球虫与其他致病菌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率高。球虫可引起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使肠道的天然屏障被破坏,同时球虫的大量繁殖成为肠道优势菌群,从而引起球虫病和肠道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梭菌等)混合感染,加剧了球虫致病的程度。因此,在使用抗球虫药治疗的同时,可适当使用不同的抗生素等药物,制定本鸡场的药物使用周期表,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