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气泡病已经成为对虾养殖的一大隐形“杀手”。
气泡病 气泡病是在水体中某种气体(多为溶氧)突然升高或长期偏高,处于过饱和状态,造成部分气体进入对虾的组织、器官、内脏,对虾应激蜕壳,严重的会使对虾发生大量死亡。 条件 1.水体溶氧突然增加。如雨后天晴,北风转南风,肥水过快等,气泡病的发生,90%以上是由这种情况引起的,在生产中需特别注意。 2.水体溶氧长期偏高。这是由于放苗前期水质过肥,藻类光合作用过强引起,翠绿色水质更易发生,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或单独使用化肥肥水,放苗前保持10厘米~20厘米的透明度。 3.底质偏酸。底酸池塘一般水体总碱度也较低,水体缓冲能力差,导致pH值日变化极大。一般来说,pH值早晚相差0.3~0.5属正常。pH值早晚相差较大的池塘,即使下午酸碱度在8.5的正常值以下,也有可能发生气泡病。 4.池水过浅。阳光较好时,浅水塘温度上升较深水池塘快,水体中藻类、青苔(水浅易生)、底栖藻类产氧增加过快,是气泡病发生的促进因素。 5.水体溶氧向空气溢出过慢。如无风天气、增氧机使用较少、未加过水等,也是气泡病发生的促进因素。 判断 1.根据症状判断:对虾在水面快速弹跳几下,然后身体失去平衡沉底死亡;发病对虾的蜕壳,软壳,鳃部及尾部易发白;多数在下风口处发生;多数池塘发病时对虾吃料正常;天气稳定时,发病的情况早上不见下午见。 2.根据发生时间判断:下雨后突然晴天最易发生,早上9点到下午6点均可能发生;如果天气一直晴好,则多在下午3点以后至天黑出现。 危害 1.“急性气泡病”可导致对虾死亡。少则几只,多则几百上千。 2.对虾造成严重应激,降低体质及抵抗力,增加发病危险。 3.气泡病发生时细菌趁虚而入,造成继发感染,同时会加重其他疾病的病情,增大损失。 4.“慢性气泡病”易使养殖户误解为对虾“发病了”,进而大量投喂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既增大了成本,同时又减慢对虾生长速度和品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防治 1.水质较浓,酸碱度较高时,中午(12:00~17:00)开2个小时左右的增氧机曝气。同时,水浓池塘投料前,适当搅水利于增加对虾食欲,促进生长。 2.雨后转晴时及时加开增氧机,同时使用“速解安”,可有效预防气泡病。 3.慢性气泡病预防:定期使用芽孢杆菌等耗氧较大的菌制剂,即可增加水体和空气的溶氧交换,又可控制藻类大量繁殖,保持水体清爽及维持适当的透明度。 蒋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