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与扑克的文化内涵
(网文摘编 韩友文) 麻将与扑克的发明,都是为了娱乐(也包括赌博),但它们代表的文化内涵,却有天壤之别。 麻将是中国的国粹,扑克是西方的精华。中国的麻将牌不论大小,既讲究组合,也体现了处事为人的道理,玩的时候,既是对手,也能共处。而西方的扑克,则有严格的大小等级,玩的时候,关心的是将对方迅速消灭。归结到文化上,中华文化是建设一个相对稳定的秩序社会,相对平等地与对手共存;西方文化则是建立严格的等级社会,解决对手的目的是消灭。 麻将比组合。玩麻将时,讲究相对平衡,因为任何牌都没有大小,大家都是无条件的平等。牌怎么打呢?对内看牌找组合,对外因人找制衡。对上家讨好顺从,其目的是使自己尽快地从上家那里得到最优化的组合;对下家极力打压,不让下家有比自己更快更好的优化组合。于是,对对方则玩起了太极,左右逢源,相互制衡,一旦找到了合适的组合,就有了对抗别人的力量。从中国古代社会以来,在家族中讲究团结和睦,在仕途上追求政治进取,昧着良心夹尾巴、做小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恭敬上司,压制下级,较劲平级。 扑克比大小。在扑克牌中,具有严格的大小排列,谁比谁大,是没有任何疑问的。这代表什么文化内涵呢?就是西方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下级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上级。 从玩的时间上看:麻将,因为各牌没有大小,只有通过组合来解决,所以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有结果,甚至没有结果。而扑克,一张即可定生死,因为谁大谁小是明明白白的。 这是什么意思?中华文化是文明的互助的,而西方文化是残忍的屠杀的。所以,西方所到之处,伴随的都是侵略、屠杀和毁灭;而中华文化,传播到哪里都让人向往。 从玩的人数上看:要玩麻将牌,必须四人及以上,只有输赢没有淘汰;而扑克牌,只要超过一个人就可以玩,人数多了可以不停地淘汰下去,最后剩下一个人。 这是什么意思?西方关注的是消灭对手,中华讲究的是共同生存。 从具体操作上看:玩麻将的时候,表面上是四人各顾各,但注重组合,目的是为了共同生存,这叫相对平等;而扑克,有一种娱乐形式(桥牌),可以两两合作,但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消灭对方,等合作消灭了另外一伙,马上就可以另行组合而相互消灭了。 说了这么多差别,那么中西文化的差别在哪里呢?西方文化是建立严格的等级社会,解决对手的目的是消灭;中华文化则是建设一个相对稳定的秩序社会,以及相对平等地与对手共存互助。 扑克的高级游戏是桥牌。桥牌起源于英国,现已发展成为风靡全球的体育运动。只是在中国玩扑克的人很多,而会打桥牌的人却比较少。 中国麻将的精髓,是大家都在千方百计地拆台,我不“和”也决不让你“和”。越是有人“扣听”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时候,其他的人越是更加小心地对付他,常常是宁愿毁掉整局牌,也决不打出“和牌”。这样的明争暗斗,“其乐无穷”,于是麻将便在中国长盛不衰。 而桥牌,则特别强调同伴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团结一致、同心同德的合作精神,一直为西方人所推崇、所提倡,它甚至渗透到了打桥牌这种娱乐形式之中。 这说明,普及的大众化游戏,也能折射出民族的文化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