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在采食时,饲料一般不经充分咀嚼,就匆匆吞咽进入瘤胃,通常在休息时返回到口腔再仔细咀嚼,这种独特的消化活动,称为反刍。反刍可分四个阶段,即逆呕(食物自胃返回口腔的过程)、再咀嚼、再混合唾液和再吞咽。反刍是反刍动物特有的消化反射活动,与前胃,皱胃的机能及动物整体的健康状态有密切关系。因此,观察动物的反刍活动对疾病诊断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一般饲喂后经0.5~l.0小时开始出现反刍,每一次反刍的持续时间平均为40~50分钟,每个返回口腔的食团平均再咀嚼40—70次,然后间歇一段时间再开始第二次反刍。这样,一昼夜约进行6~8次反刍,而犊牛的次数则更多。牛每天反刍的时间累计起来约有6~8小时。绵羊和山羊的反刍活动较牛为快。反刍活动通常在安静或休息状态下进行,并常因外界环境影响而暂时中断。 反刍机能障碍,包括反刍机能减弱和反刍完全停止。 (一)反刍机能减弱(Depressed rumination) 主要是前胃机能障碍的结果,具有不同的特点。反刍迟缓,即开始出现反刍的时间延迟,如采食后3—4h才出现反刍;反刍稀少,即每昼夜反刍的次数减少,如每昼夜仅反刍1—2次,反刍短促,即每次反刍持续时间过短,如每次反刍仅持续5—15min,反刍无力,即反刍时咀嚼无力,时而中止,每个食团咀嚼次数减少,如每个食团咀嚼次数减少至10—30次。常见于前胃疾病(如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瘤胃臌气,创伤性网胃炎)、热性病、中毒病、代谢病和脑病。 (二)反刍完全停止(Suspended rumination) 表示前胃运动机能高度障碍,胃壁麻痹,内容物干涸,是病情严重的标志之一。 如出现顽固性或反复出现的反刍机能障碍,多提示为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炎或严重的全身性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后期,恶病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