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内大大小小的乳制品企业来说,悬在头上半年之久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最终还是落了下来。按照去年9月国务院的部署,全国乳企生产许可重新审核,而截至3月31日这个审核大限,全国1176家乳企中,有426家未通过审核。被淘汰企业比例高达45%,大大超出此前的预计。 近一半乳企被淘汰,充分说明了乳制品行业内存在着乱象。两年多前的“三鹿”事件重创国内乳制品行业,使全行业跌落谷底。现在看来,“三鹿”事件其实不过是整个行业极度混乱的一个集中爆发点。一个行业充斥着如此众多连生产许可条件都不具备的企业,出问题是早晚的事。 乳制品属于食品范畴,市场准入制度按理说应该十分严格。但在“三鹿”踩下“急刹车”前,国内乳制品行业超速发展,一些地方见有利可图,便放松了原本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致使不少并不具备生产许可条件的企业进入市场,造成整个行业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直至酿成惨痛的“三鹿”事件。这次将近乎一半的不合格企业清理出去,充分说明政府汲取了“三鹿”事件的教训,下了大决心重新严格市场准入制度,整顿乳制品行业。这让人看到了中国乳制品行业重生的曙光。 乳制品是个大市场,聚集了上千家的企业。企业数量多,大家还都要有饭吃,看似行业内竞争激烈,但长期以来这种竞争其实一直是诸如原料争夺这样低水平的竞争,除了加剧行业内的混乱外,对整个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并没有促进和提高。因此,当一个“三鹿”事件出现后,就好像推倒了一副多米诺骨牌,如此之大的一个行业瞬间便由盛转衰,将偌大的一个市场拱手让给洋品牌。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行业再以数量规模来支撑发展已经是不现实的了,必须要向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方向转变。淘汰掉近一半的乳企,实质上也是政府对这种转变的一种引导。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先后解决了吃得饱和吃得好的问题,但吃得放心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从近年来乳制品行业和肉类加工行业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来看,食品安全问题要得到大的改观,重在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换句话说,监管制度、措施落实不到位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以乳制品行业为例,如果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日常各项监管措施及时到位、不留死角和漏洞,出现问题有可以追溯责任的制度,那么影响恶劣的“三鹿”事件是应该可以避免的。 淘汰近半的企业,乳制品业断尾求生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还必须切实加强后续的监管工作。比如,要对通过重新审核的企业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对未通过审核的企业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依法严厉查处无证生产行为,等等。这些后续的监管工作落实了,乳制品行业的重生才可能有一个好的开端。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